导图社区 《老子》名句
《道德经》名句,整理了道经、德经的知识,不想花时间看书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看精华啦!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收藏一下哟~
编辑于2023-04-10 10:12:08 河南老子
道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言说的道,并非真正的、恒常不变的道,恒常的道是不可言说的;可以用文辞说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终极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如果天下人都知晓美的事物是美的,这就显露出丑来了;都知晓善的事物是善的,这就显露出恶来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这是永远不变的——恒。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消磨它的锋锐,解除世间的纷扰,收敛它的光耀,混同于尘垢。它看起来幽隐虚无却又实际存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无所谓仁爱,把万物当成刍草扎成的用作祭祀求福的刍狗;圣人无所谓仁爱,把百姓当成刍草扎成的用作祭祀求福的刍狗。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不因其他事物变化而变化,所以它能保持它的长久性永恒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夫唯不争,故无尤。
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才不会出现过失,招来怨咎。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颜色,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纷繁嘈杂的音调,容易使人耳朵受到伤害;香馥芬芳、浓郁可口的食物,容易败坏人的口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因此,圣人致力于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不耽于感官的纵情享乐,所以面对诱惑要有所取舍。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所以,把天下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样宝贵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重担交付于他;爱天下和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责任托付与他。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的荒废,人们才开始推崇和赞扬仁义道德;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才会产生虚伪狡诈;家庭的不和睦,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会出现忠臣。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世人都喜欢炫耀,而我却昏昏昧昧;世人都精明机巧,而我却无所辨识的样子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只是看到自己,反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大,所以才能长久。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踮起脚尖想要站得更高,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局限于自己所见,就看不明白;以自己为对,就遮蔽真相;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这四大之中,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自然气候,天象变化遵从宇宙间的“大道”运行;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所以善良的人是不善的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又是善良人的尺度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想要收拢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强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兴盛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生存在水里的鱼不能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施加于人民。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
德经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所以有道的人君不应追求美玉般的尊贵华丽,而应像石头那样朴质坚忍、不张扬。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下间万物都是生于有形的物质,而有形的物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物质。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光明的道看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崇高的德好似低矮的山谷;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广大的德好似有不足之处;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反而最后完成;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天下万物就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腾跃穿行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所以说,人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笔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最大的祸害莫过于不满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无厌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善于为自身制定合乎的道德规范的人,是坚决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己所认识到的道德准则而行事的人,是不会气馁,丧失自信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道万物变化无穷无常的人,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质,故而不言。能描述出来的道理的人,还是没有了解大道之变化无穷的本质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来治理天下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政治宽厚包容,百姓就会淳朴忠诚;政治严厉苛刻,百姓就会狡黠、抱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所以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锐利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耀眼刺人。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就如同煎烹小鱼一样讲究,不能频繁翻动(即国策不可朝令夕改)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处理难事的时候一定要从简易简单的方面入手,处理大的事情一定要从细微的地方做起。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那些轻易许诺的人,很少有能够兑现的,必然会失去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会轻易被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总是表示谦下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就要丧失“三宝”。所以两军相对,满怀悲愤的一方必胜。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说话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宽缓从容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如果人民饱受暴政的逼迫,到了连死都不怕反抗的时候,统治者又怎能用死来威胁到他们呢?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剥夺不足的用来奉养有余的人。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天下间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但是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替代它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间没有人不知道,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只有贡献施与,不和人家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