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此书影响力仅次于《圣经》,世界什么都在变,唯独原则不变,真正改变人一生的神奇原则。
编辑于2023-04-11 23:10:32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变化的世界 不变的原则
我们能否发掘并整理出自己的原则规范做人做事准则?
恐惧感和不安全感→相互信赖 彼此合作
我现在就想得到→要得到→平衡原则→提高竞争力
谴责和抱怨→谦逊,责任,勇气。
绝望无助→犬儒主义?→我就是我生命的创造力
我的定位在哪儿?→我们→团队精神→互敬→双赢
渴望理解→聆听
冲突和分歧→创造性合作
个人停滞不前 →人的本质是四维的→身体.头脑.心灵.精神→“自我超越”
如何使用本书
1. 了解7个习惯:阅读本书,了解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的7个习惯,包括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2. 自我反省:通过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找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制定个人愿景:根据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制定个人愿景,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想要实现的目标。
4. 制定个人使命宣言:根据第一、二个习惯,制定个人使命宣言,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5. 制定长期计划:根据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制定长期计划,将自己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和计划,确保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6. 培养双赢思维:根据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学会与他人合作,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7. 持续学习和成长:根据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持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与架构图
1. 积极主动:发挥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自主意志)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 积极面对一切。
2. 以终为始: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 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以此为基础来规划自己的生活。
3. 要事第一:是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 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优先处理。
4. 双赢思维: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 而非“我”) 追求合作共赢的局面,而非竞争对抗。
5. 知彼解己:我们不要急切回答,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 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缺点,以此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 统合综效:创造的第三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方法。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7. 不断更新: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 精神 智力 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 不断学习和成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从内,改变自己,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一个人如何努力进行品德修养《富兰克林自传》
光有技巧还不够→收获法则→品德有余却沟通技巧不足的人→瑕不掩瑜
思维定式的力量→感知的实验它充分说明了条件作用对人类认知和思维定式的强大影响力
思维转换的力量→从另一角度看问题的顿悟感→并非所有的思维转换都是积极的
身体力行→在个人的性格发展和成长中付出努力,新的思维模式应运而生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品德成功论根植于一个基本信念之上,那就是人类效能都需要原则作指引
成长和改变的原则→“循序渐进”→耐心 理解 承认无知
症结在于治标不治本→短期来看技巧和诀窍似乎很管用 实际上作用……
新的思想水平→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往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七个习惯概论
品质实际上是习惯的合成
“习惯”的定义 →“知识”,“技巧”,“意愿”(做什么为何做,如何做,想要做)相互交织的结果
成熟模式图→依赖期(你照顾我 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独立期(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共创前程)
“效能”的定义
产出/产能平衡的原则
三类资产
物质资产,金融资本,人力资本
团体的产能→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
第二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 积极主动
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类有自我意识,能够检讨自己的自我思维是基于现实和原则,还是受到社会的制约与环境的影响。
社会之镜
通过社会之镜进行自我认知 解释人性的三种决定论(基因-心理-环境决定论)这三种地图都以“刺激-回应”理论为基础,巴甫洛夫:认为我们会受条件左右,以某一特定方式回应某一特定刺激。
刺激和回应之间选择的自由→弗兰克尔:在刺激和回应之间 人有选择的自由→四种天赋“自我意识” “想象力” “良知” “独立意志”
“积极主动”的定义→行事的态度 个人行动取决于自身的选择→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
采取主动→有责任创造条件
变被动为主动→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后将会如何?我们将如何应对?有何策略与计划 如何主动出击?
聆听自己的语言→思维意识会决定行为和态度→语言就是我们是否积极处世的真实写照。推卸责任的言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
关注圈与影响圈→错误的焦点产生消极能量→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关注圈不小于影响圈,才能有效发挥影响力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解决的第1步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改变习惯、手段和看法
扩大影响圈→正确的抉择,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和“我可以”《旧约》约瑟:17岁被兄弟卖到埃及 身陷囹圄13年时时刻刻想着“我可以”而不是“如果”
硬币的另一面-应对错误的选择→对任何错误的回应→一定要立刻承认并加以改正,避免殃及未来,这样我们也会重获力量
作出承诺,信守诺言→影响圈的核心就是作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
积极主动:为期30天的试验→认为问题“存在于外部”那么请马上打住,因为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问题
习惯二 以终为始
墓志铭 他总是做出正确的选择 读很多书 并且融会贯通
“以终为始”的定义→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最终的目标为出发点 清晰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
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智力上的第一次的创造→体力上的第二次的创造(建筑为例)
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意识薄弱,不愿主动设计
领导与管理:两次创造→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创造 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 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导都重于管理( 例子:有效的爬梯子,梯子是否搭在正确的墙上)
改写人生剧本: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赢得与自己的较量。“人生剧本”有违我们的生活目标时,利用想象力和创造力书写新的剧本,它将更为符合我们内在的价值观。
个人使命宣言→把个人使命宣言称之为个人宪法
核心区→确立自己的愿景和价值观→一切思想观念的根源 “安全感” “人生方向” “智慧” “力量”
各种生活中心→人人都有生活中心
以配偶为中心→情感过度依赖 这种关系似乎保住了安全感,实则不能,感情用事的结果是失去了方向,智慧与力量。
以家庭为中心→爱往往是有条件的,结果若非导致子女更为依赖,就是导致子女变得叛逆
以金钱为中心→只能提供有限的力量和安全感,却无法带来方向与智慧→以金钱为中心会给我和我爱的人带来危机
以工作为中心→一旦无法工作,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名利不可靠很可能会瞬间落空,同时受诸多因素影响。
以享乐为中心→短暂的娱乐和刺激并不能给人持久的快乐和满足→制造更多的空虚而已
以敌人和朋友为中心→没有内在安全感 人生方向也取决于他人的回应,时时揣摩如何反击,智慧受限于以敌人为中心的偏执心理;毫无力量可言,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以宗教为中心→不能长期为人指引人生方向
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与多数人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缺乏安全感和人生方向,也不会有智慧及行动力量
识别自己的生活中心→建立清晰明确的生活中心
以原则为中心→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原则不会改变,但我们对原则的理解可以改变
撰写使命宣言并付诸实践→随着对自身了解的不断加深,会逐渐让思维与正确原则融为一体,与此同时一个高效强大的生活中心一并产生→能够写出使命宣言 甚至人身宪法
善用整个大脑→最理想的状况是左右脑均衡发展
开发右脑的两个途径→拓宽思路和心灵演练
拓宽思路→人人都能够运用想象力来挖掘内心深处真正的价值观 只要肯用心探究,探求人生目标,就能以一颗虔诚的心对待生命,把思路拓宽,把目光放远
心灵演练与确认→右脑会在这个过程中帮你进行心理演练,并对正确行为加以确认 确认的5个基本要素(个人、积极、果断、可视、情感)
确定角色和目标→角色与目标能赋予人生完整的架构与方向
家庭的使命宣言→询问全家人,共同定下原则
组织的使命宣言→必须由所有成员共同拟定,参与过程与书面成果同样重要,而且还是付诸实践的关键
唯有参与 才有认同→假使没有全体成员参与,则实在难以激发向心力与团队热忱
习惯三 要事第一
自我管理的原则 领导做正确的事 管理正确的做事 梯子的正确方法
左脑进行管理,右脑进行领导
独立意志: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高效的自我管理 自律是由内而外形成的,是独立意志的具体表现,你所信奉与追随的就是内在的价值观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生要旨
四代时间管理理论的演进→在于个人管理 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物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别让琐事牵着鼻子走→花更多时间在第二类事务 来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脑袋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思维定式是预防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积极处理重要不紧急事务,别让不紧急事变成火烧眉毛的事
勇敢说“不”→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紧急与重要之间 知道取舍
勇敢说“不”→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紧急与重要之间 知道取舍→原则指导行为,独立意志,真诚的拒绝。
集大成的时间管理理论→以原则为重心,配合个人对使命的认知,兼顾重要性与急迫性,强调产出与产能齐头并进,着重第二类事物的完成
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六个标准→和谐一致 平衡功能 围绕中心 以人为本 灵活变通 便于携带
自我管理四步骤→确认角色 选择目标 安排进度 每日调整
付诸实践→第三个习惯重在身体力行。对人不可讲效率,对事才可如此,对人应讲效用,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
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的优点→将人际关系和结果放在第1位,将时间放在第2位
授权-高效能的秘诀→授权是提高效率或效能的秘诀之一
指令型授权→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
责任型授权→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要求双方就5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作出承诺(预期成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责任归属、明确奖惩)
以要事为中心的思维定式→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变化的世界 不变的原则
我们能否发掘并整理出自己的原则规范做人做事准则?
恐惧感和不安全感→相互信赖 彼此合作
我现在就想得到→要得到→平衡原则→提高竞争力
谴责和抱怨→谦逊,责任,勇气。
绝望无助→犬儒主义?→我就是我生命的创造力
我的定位在哪儿?→我们→团队精神→互敬→双赢
渴望理解→聆听
冲突和分歧→创造性合作
个人停滞不前 →人的本质是四维的→身体.头脑.心灵.精神→“自我超越”
如何使用本书
1. 了解7个习惯:阅读本书,了解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的7个习惯,包括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2. 自我反省:通过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找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制定个人愿景:根据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制定个人愿景,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想要实现的目标。
4. 制定个人使命宣言:根据第一、二个习惯,制定个人使命宣言,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5. 制定长期计划:根据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制定长期计划,将自己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和计划,确保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6. 培养双赢思维:根据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学会与他人合作,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7. 持续学习和成长:根据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持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与架构图
1. 积极主动:发挥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自主意志)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 积极面对一切。
2. 以终为始: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 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以此为基础来规划自己的生活。
3. 要事第一:是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 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优先处理。
4. 双赢思维: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 而非“我”) 追求合作共赢的局面,而非竞争对抗。
5. 知彼解己:我们不要急切回答,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 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缺点,以此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 统合综效:创造的第三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方法。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7. 不断更新: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 精神 智力 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 不断学习和成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从内,改变自己,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一个人如何努力进行品德修养《富兰克林自传》
光有技巧还不够→收获法则→品德有余却沟通技巧不足的人→瑕不掩瑜
思维定式的力量→感知的实验它充分说明了条件作用对人类认知和思维定式的强大影响力
思维转换的力量→从另一角度看问题的顿悟感→并非所有的思维转换都是积极的
身体力行→在个人的性格发展和成长中付出努力,新的思维模式应运而生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品德成功论根植于一个基本信念之上,那就是人类效能都需要原则作指引
成长和改变的原则→“循序渐进”→耐心 理解 承认无知
症结在于治标不治本→短期来看技巧和诀窍似乎很管用 实际上作用……
新的思想水平→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往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七个习惯概论
品质实际上是习惯的合成
“习惯”的定义 →“知识”,“技巧”,“意愿”(做什么为何做,如何做,想要做)相互交织的结果
成熟模式图→依赖期(你照顾我 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独立期(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共创前程)
“效能”的定义
产出/产能平衡的原则
三类资产
物质资产,金融资本,人力资本
团体的产能→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
第二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 积极主动
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类有自我意识,能够检讨自己的自我思维是基于现实和原则,还是受到社会的制约与环境的影响。
社会之镜
通过社会之镜进行自我认知 解释人性的三种决定论(基因-心理-环境决定论)这三种地图都以“刺激-回应”理论为基础,巴甫洛夫:认为我们会受条件左右,以某一特定方式回应某一特定刺激。
刺激和回应之间选择的自由→弗兰克尔:在刺激和回应之间 人有选择的自由→四种天赋“自我意识” “想象力” “良知” “独立意志”
“积极主动”的定义→行事的态度 个人行动取决于自身的选择→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
采取主动→有责任创造条件
变被动为主动→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后将会如何?我们将如何应对?有何策略与计划 如何主动出击?
聆听自己的语言→思维意识会决定行为和态度→语言就是我们是否积极处世的真实写照。推卸责任的言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
关注圈与影响圈→错误的焦点产生消极能量→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关注圈不小于影响圈,才能有效发挥影响力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解决的第1步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改变习惯、手段和看法
扩大影响圈→正确的抉择,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和“我可以”《旧约》约瑟:17岁被兄弟卖到埃及 身陷囹圄13年时时刻刻想着“我可以”而不是“如果”
硬币的另一面-应对错误的选择→对任何错误的回应→一定要立刻承认并加以改正,避免殃及未来,这样我们也会重获力量
作出承诺,信守诺言→影响圈的核心就是作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
积极主动:为期30天的试验→认为问题“存在于外部”那么请马上打住,因为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问题
习惯二 以终为始
墓志铭 他总是做出正确的选择 读很多书 并且融会贯通
“以终为始”的定义→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最终的目标为出发点 清晰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
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智力上的第一次的创造→体力上的第二次的创造(建筑为例)
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意识薄弱,不愿主动设计
领导与管理:两次创造→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创造 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 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导都重于管理( 例子:有效的爬梯子,梯子是否搭在正确的墙上)
改写人生剧本: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赢得与自己的较量。“人生剧本”有违我们的生活目标时,利用想象力和创造力书写新的剧本,它将更为符合我们内在的价值观。
个人使命宣言→把个人使命宣言称之为个人宪法
核心区→确立自己的愿景和价值观→一切思想观念的根源 “安全感” “人生方向” “智慧” “力量”
各种生活中心→人人都有生活中心
以配偶为中心→情感过度依赖 这种关系似乎保住了安全感,实则不能,感情用事的结果是失去了方向,智慧与力量。
以家庭为中心→爱往往是有条件的,结果若非导致子女更为依赖,就是导致子女变得叛逆
以金钱为中心→只能提供有限的力量和安全感,却无法带来方向与智慧→以金钱为中心会给我和我爱的人带来危机
以工作为中心→一旦无法工作,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名利不可靠很可能会瞬间落空,同时受诸多因素影响。
以享乐为中心→短暂的娱乐和刺激并不能给人持久的快乐和满足→制造更多的空虚而已
以敌人和朋友为中心→没有内在安全感 人生方向也取决于他人的回应,时时揣摩如何反击,智慧受限于以敌人为中心的偏执心理;毫无力量可言,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以宗教为中心→不能长期为人指引人生方向
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与多数人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缺乏安全感和人生方向,也不会有智慧及行动力量
识别自己的生活中心→建立清晰明确的生活中心
以原则为中心→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原则不会改变,但我们对原则的理解可以改变
撰写使命宣言并付诸实践→随着对自身了解的不断加深,会逐渐让思维与正确原则融为一体,与此同时一个高效强大的生活中心一并产生→能够写出使命宣言 甚至人身宪法
善用整个大脑→最理想的状况是左右脑均衡发展
开发右脑的两个途径→拓宽思路和心灵演练
拓宽思路→人人都能够运用想象力来挖掘内心深处真正的价值观 只要肯用心探究,探求人生目标,就能以一颗虔诚的心对待生命,把思路拓宽,把目光放远
心灵演练与确认→右脑会在这个过程中帮你进行心理演练,并对正确行为加以确认 确认的5个基本要素(个人、积极、果断、可视、情感)
确定角色和目标→角色与目标能赋予人生完整的架构与方向
家庭的使命宣言→询问全家人,共同定下原则
组织的使命宣言→必须由所有成员共同拟定,参与过程与书面成果同样重要,而且还是付诸实践的关键
唯有参与 才有认同→假使没有全体成员参与,则实在难以激发向心力与团队热忱
习惯三 要事第一
自我管理的原则 领导做正确的事 管理正确的做事 梯子的正确方法
左脑进行管理,右脑进行领导
独立意志: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高效的自我管理 自律是由内而外形成的,是独立意志的具体表现,你所信奉与追随的就是内在的价值观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生要旨
四代时间管理理论的演进→在于个人管理 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物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别让琐事牵着鼻子走→花更多时间在第二类事务 来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脑袋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思维定式是预防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积极处理重要不紧急事务,别让不紧急事变成火烧眉毛的事
勇敢说“不”→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紧急与重要之间 知道取舍
勇敢说“不”→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紧急与重要之间 知道取舍→原则指导行为,独立意志,真诚的拒绝。
集大成的时间管理理论→以原则为重心,配合个人对使命的认知,兼顾重要性与急迫性,强调产出与产能齐头并进,着重第二类事物的完成
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六个标准→和谐一致 平衡功能 围绕中心 以人为本 灵活变通 便于携带
自我管理四步骤→确认角色 选择目标 安排进度 每日调整
付诸实践→第三个习惯重在身体力行。对人不可讲效率,对事才可如此,对人应讲效用,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
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的优点→将人际关系和结果放在第1位,将时间放在第2位
授权-高效能的秘诀→授权是提高效率或效能的秘诀之一
指令型授权→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
责任型授权→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要求双方就5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作出承诺(预期成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责任归属、明确奖惩)
以要事为中心的思维定式→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思维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