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焦辩症
中医三焦是指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主于心肺以上,中焦主于心肺一下到肚脐,即腹部,下焦主于肚脐以下即小腹,它们在中医诊断中常常被用来辩证病邪所在部位。
学习分享:《金匮要略》脉症并治之五,汇总了疮痈肠痈寖淫、四肢阴狐蛔虫、妇人妊娠、妇人产后、妇人杂病等详细知识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学习分享:《金匮要略》脉症并治之四,汇总了惊悸、吐血、下血、呕吐哕、干呕、胃反、吐、下利等详细知识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学习分享:《金匮要略》脉症并治之三,主要包含寒疝、宿食、痰饮、咳嗽、消渴、小便不利、水气病、黄疸等。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医三焦辩症
三焦辨症法
是六经辨症法的延展,是在热性病发展过程中辨别轻重深浅
三焦与脏腑中三焦的同名称相同,但其义和作用有差别
三焦辨症法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三焦是指人体内的三个部位,分别是上、中、下焦,每个部位对应着不同的脏器和功能
上焦
指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两个经和脏
肺司气而主皮毛,心包主血而通神明
症状
温邪入侵先犯肺,症见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头痛,口渴或不渴,咳嗽,脉浮滑数
邪热由肺传心包,则见烦躁,口渴,神昏谵语,夜寐不安,舌色绛赤
温邪由肺传胃,即从上焦传入中焦,称做 “顺传”,若由肺传心包,即由气传血,称做 “逆传”
中焦
中焦指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两个经和脏
阳明主燥,温邪传入阳明,症见壮热,多汗,日晡更炽,面目俱赤,呼吸气粗,大便闭结,小便短赤,口干欲饮,舌苔黄糙,或黑有芒刺
太阴主湿,若温邪传入太阴,则见身热不甚,午后较重,头胀、身重,胸闷不饥,泛恶欲呕,小便不利,舌苔白腻或微黄
邪在中焦,热甚或湿热熏蒸,皮肤出现斑疹或白 ,并狂妄谵语或神识似明似昧(神魂颠倒)
下焦
指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两个经和脏
温邪传到肾经,症见间烦躁,口干不欲饮,咽喉痛,或生疮不能言语,下利,小便短赤
邪在肝为厥热交替,心中疼热,懊nao烦闷,时干呕,或头痛吐沫,嘈杂不能食。在上则口干糜烂,在下则泄利后重。或风动痉厥,囊缩、腹痛等
营卫气血
三焦辨症包含辨营卫气血,用来表示病变深浅的四个层次,称为卫分、气分、营分和血分
邪气由浅到深依次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邪出入于卫气营血和三焦的传变有密切关系
卫分症状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症见发热,微恶风寒,鼻塞,咳嗽,舌苔薄白等
上焦病初期都属卫分即表症
气分症状
表邪入里,症见壮热,口渴,脉象滑数或洪大,舌苔由白转黄
中焦阳明症皆属气分即里症
营分症状
邪在上焦而逆传心包,症见烦躁,神昏谵语,或邪在中焦而出现斑疹和神昏谵语,舌质红绛
血分症状
热邪入血,症见狂妄、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外有斑疹,内有吐、衄、便血,脉象细数或弦数,舌质深绛少液
三焦辩症与六 经辩症的区别
三焦自上而下,是一个纵的关系,六经从表走里,是一个横的关系
两种方式结合,纵横交点则在三焦的中焦,即为阳明和太阴,故温病的阳明症与伤寒的阳明症,温病的太阴症与伤寒的太阴症,本质上没差别
温病的太阴症属于湿热,伤寒的太阴症属于寒湿,病邪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