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教育原理
幼儿园教资笔试一次过,内容包含教育的概述、幼儿教育概述、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花了大量时间整理出来的重要知识点。
编辑于2023-05-01 22:52:05学前教育原理
教育的概述
教育的概念与本质(单选题)小册子P66-67
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
有目的的培育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历史性、永恒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主导“教”的主体
受教者主体“学”的主体
教育影响桥梁和中介
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
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
指国家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教育的起源
口诀:神话最古老,本能生利息,心理仿孟禄,劳动爱米夫
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目的: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生物起源说-(19法)利托尔洛;(英)沛西能-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
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国家层面
培养目标-学校层面
课程目标-课程层面
教学目标-教师层面
教育目的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开行斯泰纳、孔德
主要观点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和要求来培养人才
教育是国家事业,教育由国家统一管理
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发展依赖于社会
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指标
个人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齐、斯宾塞、帕克、马斯洛、福禄贝尔、孟子
主要观点
从个人本位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个人的成长规划和满足个人需要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无目的论-杜威
主要观点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及经验改造
教育过程及目的
能力本位论
知识本位论
我国教育的目的
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政治导向: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基本精神:主张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基本使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重要使命:提高全民素质
教育的功能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一)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利
政治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经济)的关系(二)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口诀:两再一新促经济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还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确立
教育内容的选择
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教育文化功能
传递、保存,选择、提升,传播、交流,创造、更新
两传选新促文化
世代相接、时间连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选择:批判和融洽、生产新的文化
空间上的流动是教育最终的途径
教育与人口关系
人口对教育影响
数量、影响--规模和投入
质量--教育质量
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改善人口结构
幼儿教育概述
幼儿教育概述(单选题、简答题、论述题)小册子P69
幼儿教育的意义
口诀:生长智力人格美
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开发大脑潜能,促进智力发展
发展个性,促进人格发展
培养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对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价值
口诀:两价值事业体会
幼儿教育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幼儿教育对于教育家庭和社会价值
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我国的教育目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制定目标依据:教育目的,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可能性
我国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简答题)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苦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德情趣和能力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具有双重任务
幼儿园要向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向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
幼儿园为基础教育打基础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
幼儿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奴隶、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的幼儿教育
中外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单选题)
西方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
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关的诞生
罗伯特-欧文
他创办的”幼儿学校“改名为“性格形成学园”
历史上第一个创立的学前教育机关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
福禄贝尔
”幼儿园之父“
他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西方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剧增
幼儿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国内学前教育的发展
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陈鹤琴创办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陶行知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中外著名教育家儿童教育思想的发展
外国
夸美纽斯
近代教育学之父
率先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
口诀:夸的独立与大泛,班级百科,循自然
学前思想著作
《大教学论》
首次提出统一学校制度和班级授课制度标志着教育学之父
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母育学校》
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世界图解》
第一本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
教育思想
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该符合自然规律,从出生到24岁,分4级每级6年,6岁前属于幼儿教育阶段,由母亲在家庭中教育。
提出“泛智教育”,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洛克
口诀:绅士的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主要代表作
《教育漫画》、《工作学校计划》
主要教育思想
提出“白板说”
提倡“绅士教育”
裴斯泰洛齐
首次提出教育与劳动结合
口诀:裴爱心理重劳动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口号的教育家
提倡“要素教育”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付诸实践的人
提倡爱的教育
代表作:《隐士的黄昏》、《林哈德和葛笃德》、《我对人类发展中自然进程的追踪考察》
教育思想:爱的教育(教育心理化)——世界上首次提出要素教育:德育、体育、智育
杜威--儿童中心主义代表
主要著作
《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学校与社会》
主要教育思想
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及经验的重组或改造
教育的目的
教育自身无目的,生长的过程就是教育本身的目的
教育的中心
儿童的中心
教育方法
“做中学”,以儿童实际经验为起点,在操作中学习
蒙台梭利,被誉为“幼儿园改革家”创立“儿童之家”
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
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
主要著作
《蒙台梭利法》
《童年的秘密》
《教育人类学》
教育思想
儿童的心理发展观
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
生理胚胎期,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
心理的胚胎期,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阶段
心理具有吸收力
具有敏感期
发展有阶段
第一阶段0-6岁
第二阶段6-12岁
第三阶段12-18岁
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生命
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
教育原则:自由和纪律相协调(通过“工作”来实现
教育方法和教师职责
教育方法必须以了解儿童为基础,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
教师的职责在于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环境,帮助幼儿实现自我教育
重视环境的作用
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其意义并不仅是环境,而且是儿童不久后将要面临未来世界一切文化的方法和手段
教育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
感官教育
数学教育
语言教育
科学文化教育
福禄贝尔
创立了一整套幼儿园教育体系:具体包括“恩物”、游戏、作业
幼儿园之父
主要著作:《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与儿歌》、《人的教育》及幼儿园书信集
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观
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游戏理论
第一个阐明游戏具有教育价值
协调原理
儿童教育的4个基本原则
适应自然原则,谨慎地遵循本性
发展的原则,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发展自己的天赋
自动原则,他认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只在他们游戏、劳动及智力活动等自动的过程中反映出来
发展儿童的内部力量,必须有外部的影响
亲子教育,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开办“讲习会”的教育家
卢梭
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
教育方法:实物及直观教学
主要著作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绮斯》
主要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论:所谓自然教育,就是“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的发展而进行教育
教育年龄分期:婴儿期(0-3岁)、儿童期(3-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
幼儿教育的方法
自然教育的手段是生活和实践,自然教育的方法是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育
亚里士多德
教育遵循自然首次提出
课程内容: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我国
陶行知--乡村教育代表
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论
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的目的观
社会及学校--生活教育的内容观
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培养师资采用的方法--艺友制
对早期中国幼教事业提出“三种弊病”
外国病
富贵病
花钱病
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头脑
双手
眼睛
嘴
时间
空间
教育实践
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晓庄师范学校
山海工学团
育才学校
张雪门--与陈鹤琴并称为“南陈北张”
1907年在家乡宁波创办星荫幼稚园
主要思想
课程是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经验,是儿童直接的实际的行动和活动
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
主要著作
《幼儿教育新论》、《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等
陈鹤琴
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的幼教之父”
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教育思想
活教育理论体系
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课程观: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教学原则: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方法论: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小团体式
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五指活动
健康活动
社会活动
科学活动
艺术活动
文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幼儿教师、幼儿、教育环境
幼儿教师的素质
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
尊重家长,互相配合
团结协作,服从领导
为人师表,做幼儿的表率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养
知识素质
科学文化知识、艺术知识和技能
学前卫生学和心理学知识
学前教育的专门知识
能力素质
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能力
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
支持和引导游戏活动的能力
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
评价与激励的能力
幼儿
幼儿是独立意义的人
幼儿是独特的人
幼儿是发展的人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单选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一般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把儿童视作独立完整的人
目标性原则:从教育目的出发
整合性原则:整合教育目标、方式、内容、资源
全面发展原则:注重发展的协调、全面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
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整合资源,协同教育
主体性原则: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发展适宜性:找准每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
保教相结合原则
保育和教育是学前教育机构两大方面工作;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为什么遵循保教合一的原则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保育和教育
如何做到保教合一
重视保育和教育工作
保育和教育相互联系,互相渗透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原则
重视游戏作用
思考:如何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游戏是幼儿最好、最自然的学习方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原则:教育内容源于生活;生活中随时进行教育;一日活动所包含的保育、教育活动
如何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确保游戏时间
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
活动与计划组织的活动之间保持平衡
游戏贯穿一日生活
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
为什么遵循活动性?
身心发展所决定
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学习
幼儿的认知特点所决定
如何贯彻幼儿活动性原则
提供材料、空间、时间
放手同时支持引导
鼓励激励、主动创造
开展多样活动
why need 遵循直观性原则
具体形象思维
注意的选择性
形象记忆为主
再造想象为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
卢梭认为幼儿阶段的孩子处于感官教育阶段倡导直观教学
如何做到教学的直观性
根据不同年龄特征提供直观形象材料
与幼儿感官结合
与教师语言动作结合
为什么需要遵循生活化原则
帮助幼儿与获得生活相关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
如何做到幼儿园教育贴近幼儿生活
课程安排——生活自然顺序
课程内容节日顺序
时令节气变化
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需具备知识和能力进行合理安排、设计、实施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地位和任务
幼儿园教育的地位
幼儿园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特点
非义务性、基础性、启蒙性、保教结合性、生活性、游戏性、潜在性、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为什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游戏也具有教育作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为幼儿发展提供保障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激发幼儿创造潜能
幼儿园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意义
是开展集体教育的组织保证
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
促进社会性发展(增强集体意识)
班级管理的内容(单选题、论述题)
生活管理
教育管理
物品管理
其他管理
班级管理的原则
高效性
参与性
主体性
整体性
班级管理的方法(单选题、简答题)
规则引导法、情感沟通法、互动指导法、榜样激励法、目标指引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为基础教育打基础——幼小衔接
为什么要进行幼小衔接
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不同教育特点做决定
幼儿园
主导活动方面
游戏主导,动手操作,玩中学
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
游戏时间多,生活被照顾地很细致
师生关系
师生接触时间长,涉及面广
环境布置与设备
生动活泼、玩具多
对儿童的期望
较多宽松,快乐就好
小学
主导活动方面
各种学科文化知识
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
制度严格,生活靠自理
师生关系
课堂接触为主,个别选择少
环境布置与设备
环境相对严肃,自由选择少
对儿童的期望
要求严格,学习压力大
幼儿如何进行衔接
孩子入小学应具备的素质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幼儿园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入学情感的激发(心理方面)
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
进行毕业离园准备
学习能力的提高(智力方面)
倾听、语言表达、前阅读、前书写能力
安全意识的培养
家庭可以怎么做?
家庭配合幼儿园相关的准备工作
鼓励孩子上小学,调整作息时间
持续培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为孩子提供物质准备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违背幼儿天性
剥夺幼儿幸福感
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影响教师发展
抹杀幼儿创造性
偏离办园宗旨
学前教育原理
教育的概述
教育的概念与本质(单选题)小册子P66-67
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
有目的的培育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历史性、永恒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主导“教”的主体
受教者主体“学”的主体
教育影响桥梁和中介
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
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
指国家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教育的起源
口诀:神话最古老,本能生利息,心理仿孟禄,劳动爱米夫
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目的: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生物起源说-(19法)利托尔洛;(英)沛西能-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
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国家层面
培养目标-学校层面
课程目标-课程层面
教学目标-教师层面
教育目的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开行斯泰纳、孔德
主要观点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和要求来培养人才
教育是国家事业,教育由国家统一管理
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发展依赖于社会
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指标
个人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齐、斯宾塞、帕克、马斯洛、福禄贝尔、孟子
主要观点
从个人本位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个人的成长规划和满足个人需要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无目的论-杜威
主要观点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及经验改造
教育过程及目的
能力本位论
知识本位论
我国教育的目的
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政治导向: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基本精神:主张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基本使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重要使命:提高全民素质
教育的功能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一)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利
政治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经济)的关系(二)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口诀:两再一新促经济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还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确立
教育内容的选择
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教育文化功能
传递、保存,选择、提升,传播、交流,创造、更新
两传选新促文化
世代相接、时间连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选择:批判和融洽、生产新的文化
空间上的流动是教育最终的途径
教育与人口关系
人口对教育影响
数量、影响--规模和投入
质量--教育质量
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改善人口结构
幼儿教育概述
幼儿教育概述(单选题、简答题、论述题)小册子P69
幼儿教育的意义
口诀:生长智力人格美
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开发大脑潜能,促进智力发展
发展个性,促进人格发展
培养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对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价值
口诀:两价值事业体会
幼儿教育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幼儿教育对于教育家庭和社会价值
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我国的教育目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制定目标依据:教育目的,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可能性
我国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简答题)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苦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德情趣和能力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具有双重任务
幼儿园要向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向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
幼儿园为基础教育打基础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
幼儿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奴隶、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的幼儿教育
中外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单选题)
西方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
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关的诞生
罗伯特-欧文
他创办的”幼儿学校“改名为“性格形成学园”
历史上第一个创立的学前教育机关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
福禄贝尔
”幼儿园之父“
他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西方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剧增
幼儿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国内学前教育的发展
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陈鹤琴创办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陶行知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中外著名教育家儿童教育思想的发展
外国
夸美纽斯
近代教育学之父
率先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
口诀:夸的独立与大泛,班级百科,循自然
学前思想著作
《大教学论》
首次提出统一学校制度和班级授课制度标志着教育学之父
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母育学校》
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世界图解》
第一本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
教育思想
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该符合自然规律,从出生到24岁,分4级每级6年,6岁前属于幼儿教育阶段,由母亲在家庭中教育。
提出“泛智教育”,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洛克
口诀:绅士的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主要代表作
《教育漫画》、《工作学校计划》
主要教育思想
提出“白板说”
提倡“绅士教育”
裴斯泰洛齐
首次提出教育与劳动结合
口诀:裴爱心理重劳动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口号的教育家
提倡“要素教育”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付诸实践的人
提倡爱的教育
代表作:《隐士的黄昏》、《林哈德和葛笃德》、《我对人类发展中自然进程的追踪考察》
教育思想:爱的教育(教育心理化)——世界上首次提出要素教育:德育、体育、智育
杜威--儿童中心主义代表
主要著作
《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学校与社会》
主要教育思想
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及经验的重组或改造
教育的目的
教育自身无目的,生长的过程就是教育本身的目的
教育的中心
儿童的中心
教育方法
“做中学”,以儿童实际经验为起点,在操作中学习
蒙台梭利,被誉为“幼儿园改革家”创立“儿童之家”
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
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
主要著作
《蒙台梭利法》
《童年的秘密》
《教育人类学》
教育思想
儿童的心理发展观
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
生理胚胎期,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
心理的胚胎期,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阶段
心理具有吸收力
具有敏感期
发展有阶段
第一阶段0-6岁
第二阶段6-12岁
第三阶段12-18岁
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生命
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
教育原则:自由和纪律相协调(通过“工作”来实现
教育方法和教师职责
教育方法必须以了解儿童为基础,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
教师的职责在于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环境,帮助幼儿实现自我教育
重视环境的作用
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其意义并不仅是环境,而且是儿童不久后将要面临未来世界一切文化的方法和手段
教育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
感官教育
数学教育
语言教育
科学文化教育
福禄贝尔
创立了一整套幼儿园教育体系:具体包括“恩物”、游戏、作业
幼儿园之父
主要著作:《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与儿歌》、《人的教育》及幼儿园书信集
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观
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游戏理论
第一个阐明游戏具有教育价值
协调原理
儿童教育的4个基本原则
适应自然原则,谨慎地遵循本性
发展的原则,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发展自己的天赋
自动原则,他认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只在他们游戏、劳动及智力活动等自动的过程中反映出来
发展儿童的内部力量,必须有外部的影响
亲子教育,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开办“讲习会”的教育家
卢梭
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
教育方法:实物及直观教学
主要著作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绮斯》
主要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论:所谓自然教育,就是“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的发展而进行教育
教育年龄分期:婴儿期(0-3岁)、儿童期(3-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
幼儿教育的方法
自然教育的手段是生活和实践,自然教育的方法是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育
亚里士多德
教育遵循自然首次提出
课程内容: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我国
陶行知--乡村教育代表
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论
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的目的观
社会及学校--生活教育的内容观
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培养师资采用的方法--艺友制
对早期中国幼教事业提出“三种弊病”
外国病
富贵病
花钱病
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头脑
双手
眼睛
嘴
时间
空间
教育实践
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晓庄师范学校
山海工学团
育才学校
张雪门--与陈鹤琴并称为“南陈北张”
1907年在家乡宁波创办星荫幼稚园
主要思想
课程是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经验,是儿童直接的实际的行动和活动
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
主要著作
《幼儿教育新论》、《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等
陈鹤琴
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的幼教之父”
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教育思想
活教育理论体系
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课程观: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教学原则: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方法论: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小团体式
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五指活动
健康活动
社会活动
科学活动
艺术活动
文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幼儿教师、幼儿、教育环境
幼儿教师的素质
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
尊重家长,互相配合
团结协作,服从领导
为人师表,做幼儿的表率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养
知识素质
科学文化知识、艺术知识和技能
学前卫生学和心理学知识
学前教育的专门知识
能力素质
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能力
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
支持和引导游戏活动的能力
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
评价与激励的能力
幼儿
幼儿是独立意义的人
幼儿是独特的人
幼儿是发展的人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单选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一般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把儿童视作独立完整的人
目标性原则:从教育目的出发
整合性原则:整合教育目标、方式、内容、资源
全面发展原则:注重发展的协调、全面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
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整合资源,协同教育
主体性原则: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发展适宜性:找准每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
保教相结合原则
保育和教育是学前教育机构两大方面工作;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为什么遵循保教合一的原则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保育和教育
如何做到保教合一
重视保育和教育工作
保育和教育相互联系,互相渗透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原则
重视游戏作用
思考:如何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游戏是幼儿最好、最自然的学习方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原则:教育内容源于生活;生活中随时进行教育;一日活动所包含的保育、教育活动
如何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确保游戏时间
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
活动与计划组织的活动之间保持平衡
游戏贯穿一日生活
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
为什么遵循活动性?
身心发展所决定
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学习
幼儿的认知特点所决定
如何贯彻幼儿活动性原则
提供材料、空间、时间
放手同时支持引导
鼓励激励、主动创造
开展多样活动
why need 遵循直观性原则
具体形象思维
注意的选择性
形象记忆为主
再造想象为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
卢梭认为幼儿阶段的孩子处于感官教育阶段倡导直观教学
如何做到教学的直观性
根据不同年龄特征提供直观形象材料
与幼儿感官结合
与教师语言动作结合
为什么需要遵循生活化原则
帮助幼儿与获得生活相关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
如何做到幼儿园教育贴近幼儿生活
课程安排——生活自然顺序
课程内容节日顺序
时令节气变化
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需具备知识和能力进行合理安排、设计、实施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地位和任务
幼儿园教育的地位
幼儿园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特点
非义务性、基础性、启蒙性、保教结合性、生活性、游戏性、潜在性、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为什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游戏也具有教育作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为幼儿发展提供保障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激发幼儿创造潜能
幼儿园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意义
是开展集体教育的组织保证
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
促进社会性发展(增强集体意识)
班级管理的内容(单选题、论述题)
生活管理
教育管理
物品管理
其他管理
班级管理的原则
高效性
参与性
主体性
整体性
班级管理的方法(单选题、简答题)
规则引导法、情感沟通法、互动指导法、榜样激励法、目标指引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为基础教育打基础——幼小衔接
为什么要进行幼小衔接
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不同教育特点做决定
幼儿园
主导活动方面
游戏主导,动手操作,玩中学
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
游戏时间多,生活被照顾地很细致
师生关系
师生接触时间长,涉及面广
环境布置与设备
生动活泼、玩具多
对儿童的期望
较多宽松,快乐就好
小学
主导活动方面
各种学科文化知识
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
制度严格,生活靠自理
师生关系
课堂接触为主,个别选择少
环境布置与设备
环境相对严肃,自由选择少
对儿童的期望
要求严格,学习压力大
幼儿如何进行衔接
孩子入小学应具备的素质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幼儿园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入学情感的激发(心理方面)
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
进行毕业离园准备
学习能力的提高(智力方面)
倾听、语言表达、前阅读、前书写能力
安全意识的培养
家庭可以怎么做?
家庭配合幼儿园相关的准备工作
鼓励孩子上小学,调整作息时间
持续培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为孩子提供物质准备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违背幼儿天性
剥夺幼儿幸福感
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影响教师发展
抹杀幼儿创造性
偏离办园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