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樊登书店新父母读书会
儿童全学科自主阅读父母书单,育儿有道——推荐七本育儿经典: 1.《从出生到3岁:婴幼儿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权威指南》 (伯顿·L·怀特) 2.《童年的秘密》 (蒙台梭利) 3.《夏山学校》 (A·S·尼尔) 4.《窗边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 5.《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赫伯特·斯宾塞) 6.《儿童人格教育》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7.《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海姆·G·吉诺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职业选择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可复制的领导力
《可复制的领导力》
《销售洗脑》樊登读书推荐
樊登读书清单(225本书)
跃迁,称为高手的技术
混沌大学《哲科摇滚点亮创新》
《把时间当作朋友》阅读笔记
《见识: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樊登书店新父母读书会
一.育儿有道——推荐七本育儿经典
1.《从出生到3岁:婴幼儿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权威指南》 (伯顿·L·怀特)
生存负载(事)=外部+内部, 生存力量(人)=内部+外部 生存余力=生存力量/生存负载
2.《童年的秘密》 (蒙台梭利)
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即应试教育,需要熟读和硬背知识; 但是成人的学习,更应该是以自我导向型的学习。
3.《夏山学校》 (A·S·尼尔)
没必要读完一本书的原因
①书中有许多我们不需要的知识,不必浪费时间
②价值与读书多少无关,关键于精,能在实际中应用
③即便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中有一丁点的作用, 也远大于书本的购买价值。
书本无需完全阅读
①读书不是照搬作者的知识体系
②不必非必须不,需要具体内容具体选择 。
4.《窗边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
5.《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赫伯特·斯宾塞)
6.《儿童人格教育》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7.《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海姆·G·吉诺特)
二.父母通识——如何把握孩子的发展规律
8.《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 (罗伯特·费尔德曼)
张瑞敏在海尔公司推行的“日清工作法”,成功拯救公司的业绩。 这种工作法是收到书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启发, 要求公司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事事人人管,人人都管事, 形成目标、日清与激励的良性循环体制。 得出结论,职场人要主动学习对自己工有实际用处的知识。
9.《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 谢弗(Shaffer, D. R.) 等
①自我导向,即要从依赖型→自我导向型
②要学会关联以往经验;
③强调实践,做事的“准备度”分为能力水平和意愿水平; 选择学习内容的判断:是否用得上;学习效果的判断:是否用得上。
④要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未来应用→立即应用。
⑤关于内在驱动的比较,内在因素驱动型的学习会更开心, 外在因素驱动型的学习比如考试考证,这会不快乐。
10.《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达娜·萨斯金德& 贝丝·萨斯金德)
培训=图书+X,X=A1+A2+A3,(A1,方式判断;A2.规划应用;A3.规划演练), X是拆为己用,这是真正帮助学习者把核心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元素。
11.《依恋三部曲》 “依恋理论”创始人约翰·鲍尔比 或《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 《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
培训师往往进行安排游戏、笑话、故事、视频等多个板块, 以使学习者调用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思考和记忆.
三.成年又成人
12.《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M.斯科特·派克)
13.《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苏珊·福沃德)
①把书本当做权威,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从材料中找到答案;
②为了考试,为了拿到证书而读书;
③把书籍阅读数量直接视为收获,崇拜获得各种竞赛奖项的人;
④瞧不起致用类的书籍;
⑤睡觉和起床不够早,玩手机较多。
14.《选择理论》 (威廉·格拉瑟)
①判断学习的目标、读书的类型
②把知识类书籍当作老师;兴趣类书籍当作导游;致用类书籍当作医生;
④不对书本负责,只负责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身能力;
⑤拥抱新知,到会辨别而信,并整理分析接收到的信息,能够经常追问和反思。
四.学会沟通,建设更好的亲密关系
15.《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
16.《冷暴力》 (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
17.《亲密关系》 (罗兰·米勒)
作为成人的学习法,应该更注重反求诸己, 以自我为中心的应用型学习,求取书籍有帮助的部分, 并用3张便签法进行实现。
18.《如何正确吵架:发掘问题、解读渴望、创造幸福的伴侣沟通术》 朱迪斯·莱特&鲍勃·莱特
快速阅读并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进行记录和总结,整理为I便签, 贴在书籍当页;将这块知识与自己切身的经历相对照,并写成A1便签, 贴在I便签旁边;最后要产出A2便签,也就是自己通过I知识, 想要做的改变,还有未来的规划和行动记录下来,贴在冰箱上, 时刻提醒自己是否做到。
19.《沟通的艺术》 (罗纳德·阿德勒)
五.终身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20.《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日本作家《即战力》影响着许多国内的年轻人,要把理财当作第一。 但是这并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实际上近十几年的股票收益波动过大 ,其收益增长率还未必比一个人自我投资成长的收益来的多。 因此分析得出,每个人最需要的能力是自我学习能力。
21.《论人的成长》 (卡尔·罗杰斯)
信息>知识,知识包含于信息,知识的内容是有“前因后果” 和“适用边界”,在判断一项知识的时候,可以使用这8个字 去判断这个知识的价值,懂得取舍,并可以过滤掉没有价值 的知识。便签可以帮助辨别。
22.《心流:最有体验心理学》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23.《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卡罗尔·德韦克)
六.摆脱盲目焦虑
24.《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
第一阶段是花时间对各类知识分门别类,但并没有什么 卵用;
第二阶段是能够联系经验,加工知识,触类旁通,能够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类就牛了,可以将知识内化后能够输出,变现知识或者解决复杂问题。
25.教育未来简史——颠覆性时代的学习之道 (伊恩·朱克斯&瑞恩·L.沙夫)
①系统化的信息不一定比碎片化的更有价值
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定更好 ;
③即的知识和书籍中的知识体系并非同一回事 ;
④看书不一定就比看手机更容易构件自己体系。
七.打造舒适的家
26.《断舍离》 (山下英子)
在这个质疑主义盛行的时代,作者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验证“拆书法” 是经得住实践的检验,比如他自己曾经写了一本书关于《拆出你的沟通力》, 就将知识体系划分为4个章节(塔楼),并有不同层次的楼层(进阶级) ,他用拆书法将几十本书中的知识分解出来,将这些知识石砖用于 构造关于沟通力这座知识大厦。
27.《收纳全书》
八.真心爸妈的书
28.《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所谓核心能力,是一组特别的知识体系。每个岗位都需要核心能力, 知识配比不用;核心能力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知识有人认识不到
29.《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
30.《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