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工资与就业
关于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工资与就业的思维导图,整理了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就业与失业的知识,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编辑于2023-05-22 17:59:41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资与就业
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工资水平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雇主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量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工资水平与生产率和企业规模的关系
工资水平与生产率的关系
较高工资会扩大企业求职者人才库,能够吸引较好员工(从大量备选中“汲取精华”)
员工也倾向于认为被企业对待的方式是公平的,更愿意努力工作并对企业更富有奉献精神
工资水平与企业规模的关系:规模较大,员工工资随着经验增长而增加的速度快得多
工资差别
定义:各类人员的工资在水平上的差异,可用不同的时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范围内进行分类和考察,如: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劳动者;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等
不同职业之间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
不同职业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方面有差别
不同职业引起的愉快或不愉快程度有差别
不同职业所需要具备的从业能力难易程度有差别
不同职业所具有的社会安全程度有差别
不同职业要求从业者所承担的责任程度有差别
不同职业之间工资差别的种类
补偿性工资差别:在知识技能上无质的差别的劳动者,因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竞争性工资差别: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可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所存在的工资差别
垄断性工资差别:
非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别:某种职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出现短缺,但受外力限制(如受国家行政权力或社会经济体制限制),其他劳动者无法转入这个职业,从而使从事这一职业的劳动者保持了垄断地位,获得垄断性工资。如:采用城乡分隔的就业政策
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工资差别:从事某种职业的劳动力非常稀缺,但由于这种劳动力在质量上的自然特征或其质量 要求,使得对这种劳动力的补充很难马上实现,从而使从事这一职业的劳动者保持了垄断地位,获得垄断性工资
不同群体间的工资性报酬差别与歧视(男性和女性之间工资性报酬差异存在于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原因如下:)
年龄和受教育程度
职业
工时和工作经验
工资差别与晋升竞争
晋升竞争的基本特点
许多企业中,各种职位是事先设计好的,与每一个职位相联系的分别是一个工资率或工资率浮动范围
员工之所以能够被晋升到某个更高职位,仅仅因为他们比其他候选人更有优势,至于优势是大是小,不会影响到晋升到更高职位后的工资水平
获得晋升者将得到更高一级的新职位带来的全部薪酬,失败者不会因为参加晋升竞赛得到任何报酬
晋升竞赛设计要点
使参与晋升竞赛的候选人之间在知识、能力或经验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在参与晋升竞赛者当前的职位和拟晋升职位之间创造合理的工资差距,差距太小会消弱参与动机
看员工得到晋升后能得到的实际价值多大
看一位候选人最终获得晋升到底是因为实力和绩效,还是因为运气因素
综合价值越高,参与积极性越高;晋升风险越低,参与努力程度越高;工资差距可以不用大幅上涨
就业与失业
就业与就业统计
就业与就业统计的国际标准
理论上: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参加某种能够获得劳动报酬的社会劳动。
国际劳工组织界定:在参照期内从事任何一种工作并获取薪酬或利润(或实物报酬)的人员,或者在此期间因生病、休假或产生争议等原因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的人员
美国劳工部强调三个条件:一、劳动者年满16岁及以上,并且必须在被调查的前一周为了获得工资性报酬而工作了1小时以上,或者尽管没有得到工资性报酬,但是却在家庭企业中至少工作了15小时;二、由于疾病、休假或天气恶劣等原因而暂时脱离工作;三、全日制工作还是非全日制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劳动者是否进入市场工作,因此,家务劳动者不属于就业
中国的就业统计
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界定:指在男16-60岁、女16-55岁的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2005年国家统计局界定:具有劳动能力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16岁及以上城镇人口定义为就业人口,其中包括两类人:第一类是为取得报酬或经营利润,在调查周内从事了1小时以上的劳动的人;第二类是由于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但有工作单位或场所的人
失业与失业统计
国际劳工组织定义:指那些在参照期内无工作,但目前能够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某一特定年龄以上(通常是16岁及以上)的所有人员
中国: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则未能就业的人员
失业率统计与劳动力市场的存量—流量模型
失业率与劳动力市场的存量—流量模型
关注失业率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国或一个地区失业率在一段时期中如何变化;不同人口群体(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地区的劳动者)之间的失业率差异;失业持续的时间
失业率统计问题
美国的失业率统计问题:将边际劳动者和不完全就业劳动者都视为失业者;不完全就业者指那些本来希望获得全日制工作,但却因为找不到而不得不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边际劳动者是指那些过去一年中曾经找过工作,但是在过去4周中却没有找过工作的劳动者
中国的失业率统计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失业类型及成因与对策
摩擦性失业:因劳动力市场运转(如:有些人处于刚进入劳动力市场、正在寻找工作或与雇主洽谈中,或因企业之间需求波动造成一些人不得不暂时处于工作变换状态)存在摩擦或不完善而形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
主要是技术性失业,即由于劳动力需求方需要的技术和劳动力供给方能够提供的技术之间存在差异或错位而导致的失业现象
在专业结构或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因衰落部门失业者与扩展部门工作要求不相符合,或现有的职位空缺同失业者在地理位置上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缓和结构失业的措施
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
由政府提供奖金,向愿意从劳动力过剩地区迁到劳动力短缺地区的失业人员提供安置费
制订各种培训计划,使劳动者知识更新与技术发展同步;
提供更好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供求预测
季节性失业:由于季节变化而导致的定期性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所造成的失业
技术变革和国际贸易对失业的影响
技术变革对失业的影响
新产品替代老产品对就业的影响:造成老产品所属部门出现就业损失
资本替代劳动力对就业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失业的影响
国际贸易中产品需求变化对失业的影响
出口扩大,若劳动力供给曲线弹性大,会扩大就业,工资不会提高太多;劳动力供给曲线弹性小,工资较大幅度上涨,就业较小幅度增长
进口增加,若劳动力供给曲线弹性大,就业损失越大,工资下降幅度不会太多;若劳动力供给曲线弹性小,就业损失小,但是工资下降幅度大
国际贸易中的其他生产要素价格及其生产率变化对失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