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手术室管理和工作(外科护理学)
手术室管理和工作(外科护理学) 从三个方面介绍手术室管理和工作,包括手术室布局和人员配备
编辑于2020-02-19 05:54:41手术室管理和工作
手术室布局和人员配备
布局与环境
手术室的位置和布局
手术室的位置
手术室布局(手术室分区)
手术室分区
按清洁程度将手术室分为三个区域 洁净区,准洁净区,非洁净区
洁净区(内侧) a.区域:手术间,洗手间,手术间内走廊,无菌物品间,药品室,麻醉准备室。 b.要求:捷径要求最严格,设在内侧;非手术人员禁止入内;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准洁净区(中间) a.区域:器械室,敷料室,洗涤室,消毒室,手术间外走廊,恢复室和石膏室。 b.要求:不可大声谈笑和高声喊叫,已手臂消毒或已穿无菌手术衣者不可进入此区。
非洁净区(外侧) 区域: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标本室,污物室,资料室,值班室,更衣室,更鞋室,医护人员休息室,病人家属等候室。
分区的目的:控制无菌手术的区域及卫生程度,减少各区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各区手术间的空气质量达标,防止医院内感染。
手术室的建筑特点
中小手术间面积:20~40平方米 一般手术间面积:40~50平方米 特殊手术间面积:50~60平方米 手术室内净高:2.8~3.0平方米 手术室走廊宽:2.2~2.5平方米 门净宽:>1.4m
手术室工作间的设施
手术间:病床=1:20~1:25 温度:21~25摄氏度 湿度:40%~60%
洁净手术室(Clean operating room.) 指采用一定的空气净化技术,使手术室内的细菌数控制在一定范围,空气洁净度达到一定级别,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技术
空气净化技术 用不同的气流方式和换气次数,过滤进入手术室的空气以控制尘埃含量,使空气达到一定级别的净化。
三级过滤器 初效:滤除50%以上的大微粒(≥5um) 中效:滤除50~90%以上的微粒(1~10um) 高效:滤除95%以上的微粒(≥0.5um) 滤除99.95%以上的细菌(1um左右)
洁净手术间的净化标准及适用范围
洁净手术间级别划分
不同级别洁净手术间适用范围
I级特别洁净手术室(100级) 适用于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及脑外科、心脏外科、眼科等无菌手术。 Ⅱ级标准洁净手术室(1000级和1万级)适用于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卵巢手术和普通外科中的I类无菌手术。 Ⅲ级一般洁净手术室(10万级) 适用于普通外科(除I类无菌手术外)和妇产科等二类手术。 Ⅳ级准洁净手术室(30万级)适用于肛肠外科及污染类手术。
手术室的环境管理
a.人员管理 ♦与手术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 ◆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得入手术室. ♦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须更换手术室的清洁鞋帽,衣裤和口罩。
b.清洁和消毒 ◆每日做好回风口的清洁处理. ◆每周清洗一次过滤网,每周至少彻底大扫除一次. ◆每月做一次空气洁净度和生物微粒监测. ♦手术前一小时,手术中,手术后运转净化空调系统,保持空气洁净程度。 ◆湿式打扫,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墙面。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设备,物品擦拭。 ♦艾滋病,梅毒阳性,HBsAg阳性病人手术时使用一次性物品,术后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地面及房间物品的擦拭,再清洁。
手术人员职责 手术人员:医师,麻醉师,护士和工勤人员. 术中护士配合:直接配合与间接配合两类. 直接配合的护士:器械护士或洗手护士. 间接配合的护士:巡回护士. 手术人员的站位:器械护士位于手术术者斜前方。麻醉师位于患者头部。手术者对面为第1助手。同侧为第2助手。
手术医师
手术者:手术者需站在手术操作最方便的位置。 第1助手:站在手术者的对面。 第2助手:站在手术者的左侧。
麻醉师
◆负责手术病人的麻醉,给药,监测及处理。 ◆协助巡回护士做好输液和输血工作。 ◆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参与抢救处理。 ◆术毕送病人回病房。
器械护士职责(scrub nurse)
◆术前一天访视 ◆术前准备(术前15~20分钟洗手) ◆协助铺巾 ♦清点,核对用物(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前后,缝合伤口前) ♦正确传递用物 ◆保持器械和用物整洁 ◆配合抢救 ◆留取标本 ◆包扎和固定 ◆整理用物
巡回护士职责(Circulating nurse.)
◆术前物品准备 ♦核对病人 ◆安置体位 ◆协助手术准备 ♦清点核对 ◆手术中的配合 ◆保持卫生间整洁安静 ◆手术毕安置病人 ◆整理手术间
手术室安全管理
◆标本管理制度 ♦安全核查制度(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病人离开手术室前) ♦病人体位安全管理 ♦安全用药制度 ◆物品清点制度 ◆分级管理制度 ◆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对制度
手术是物品及消毒灭菌
手术室常用物品
布类及敷料
纱布类,棉花类,手术衣,手术单。
缝隙和缝针
缝线 ◆缝线的粗细以号码表明,常用1~10号线(细线0号) ◆缝线分为不可吸收和可吸收两类 ◆不可吸收缝线:指不能被组织酶消化的缝线,如丝线,金属线,尼龙线等,常用于缝合伤口各层组织和结扎血管等。 ◆可吸收缝线: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因体内酶的消化而被组织吸收的缝线,包括天然和合成两类。(合成缝线比天然缝线更易吸收)
缝针 ◆常用有三角针和圆针两类 ◆三角针有带三角的刀缘用于缝合皮肤或韧带等坚韧组织 ◆圆针对组织的损伤小,用于缝合血管,神经,脏器和肌肉等软组织。
引流物
◆乳胶片引流条 ◆纱布引流条 ◆烟卷式引流条 ◆引流管
手术室的常用器械
切割及解剖器械 有手术刀,手术剪,剥离器,骨凿和骨剪等,用于手术切割。
夹持及钳制器械 大小弯直止血钳,钳子,镊子,持针器。
牵拉用器械 拉钩,腹腔牵开器
探查和扩张器 胆道探条,尿道探子,各种探针
取拿异物钳 膀胱取石钳
内镜类 膀胱镜,腹腔镜,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和关节镜。
吻合器类 食管,胃,直肠和血管等吻合器
其他精密仪器 高频电刀,电锯,电钻,激光刀,取皮器,手术显微镜及心肺复苏仪器。
手术室物品管理及无菌处理
物品管理
专人负责保管,严格按操作规程处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
棉布包灭菌后保存时间:夏季为7天,冬季为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适当缩短天数),过期包应重新灭菌。
无菌器械台铺好后,未用时用无菌单覆盖,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4小时。
手术后布类物品灭菌处理
手术衣,手术单的用后处理:高压蒸汽灭菌。
HBsAg阳性病人手术用过的布类:污物池内用消毒剂(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30分钟。 洗涤→干燥→打包→灭菌
手术后器械灭菌处理
普通器械的处理
多酶溶液浸泡→清洗→消毒→干燥→润滑剂→打包/归类放置→灭菌→使用
注意事项: ◆洗涤剂溶液浸泡擦拭,再流水冲净。 ◆器械的关节,齿槽和缝隙,应张开或拆卸后彻底洗刷。 ◆洗净的器械放烤箱内烘干后涂上石蜡油保护,特别是轴节部位,然后分类存放于器械柜内。
锐利手术器械,激光刀,高频电刀,不耐热手术用品或各类导管可采用环氧乙烷,化学灭菌法。
污染手术后器械的处理
阮毒体(蛋白质侵染因子)污染器械浸泡与于1mol/L的氢氯化钠溶液内一小时,再按普通器械处理。再用134度~138度,18分钟或132度,20分钟或121度60分钟的高压蒸汽灭菌。
乙肝抗原阳性病人术后的器械,用0.2%的过氧乙酸或2%的戊二醛或1%84消毒液浸泡一小时后,再按普通器械处理。
气性坏疽(梭状芽孢杆菌)污染的器械,先用3%过氧化氢或0.2%过氧乙酸或2000~5000毫克每升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再按普通器械处理。
病人准备
体位安置
手术体位安置原则
最大限度的保证病人的安全与舒适。
充分暴露手术区域,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裸露。
肢体及关节托垫需稳妥,不能悬空。
保证呼吸和血液循环通畅,不影响麻醉医师的观察和监测。
妥善固定,避免血管神经受压,肌肉损伤及压疮。
仰卧位
水平仰卧位
垂头仰卧位
上肢外展仰卧位
侧卧位 适用于肺,食管,侧胸部,侧腰部等手术。
侧胸部手术:病人健侧卧90度,上面一腿呈90度屈曲,下面一腿伸直,两腿间垫以软枕,用固定带固定髋部。
肾手术时:病人90度侧卧,肾区对准手术床腰桥架。
半侧卧位:适用于胸腹联合手术,病人半侧卧于手术床。
俯卧位:适用于颈椎及其他背部手术。
膀胱结石位:适用于会阴部,尿道和肛门部手术。
半坐卧位:适用于鼻咽部手术,手术床头端摇高75度,足端摇低45度,两腿半屈,头与躯干依靠在摇高的手术床上,整个手术床后仰15度,两臂用中单固定于体侧。
手术区皮肤消毒
手术野消毒方法:自清洁区逐渐向污染区涂擦。
0.5%碘伏涂擦手术区域皮肤两遍。
婴幼儿皮肤,面部皮肤,口鼻黏膜,会阴手术区域消毒:0.5%安尔碘
植皮手术的供皮区消毒:75%酒精,三遍。
消毒范围:切口周围15~20厘米区域。
消毒原则
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向四周涂擦
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手术:从外周向感染伤口或会阴肛门处涂擦。
已接触污染部位的消毒纱布不能回擦。
手术人员准备与操作
术前一般准备
更鞋换衣
外科手消毒
手臂的洗刷与消毒
穿无菌手术衣
带无菌手套
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
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明确无菌概念和无菌区域
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
保护皮肤切口
正确传递物品和调换位置
污染手术的隔离技术
减少空气污染,保持洁净效果
无菌器械桌的准备 器械桌:长×宽×高cm(大号:110×60×90)(小号:80×40×90cm) 栏高:4-5cm 器械台离病人:20cm
◆巡回护士:手打开器械包外层,持物钳打开第2层;
◆器械护士:穿手术衣,戴手套后,用手打开第3层。
◆铺在台面的无菌巾共6层;
◆无菌单应下垂器械车边缘至少30厘米;
◆放在无菌桌内的物品不能伸至桌缘外;
◆无菌单被水或血浸湿,应加盖干的无菌巾或更换。
手术区铺单法(手术医生洗手后,未穿手术衣)
①洗手护士向医生传递无菌巾(折边朝医生)
②先下(折边朝医生)
③再上(折边朝医生)
④然后对折(折边朝医生)
⑤最后近侧(折边朝护士)
⑥巾钳固定:医生再此消毒手后穿手术衣
⑦铺中单,先下后上
⑧铺洞巾,先上后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