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机制: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意味着胰岛素的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降低,机体将代偿性地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稳定,长期胰岛素抵抗会导致糖尿病,像2型糖尿病一样,患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
1、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及生理作用下降,使这些组织对胰岛素生理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形成胰岛素抵抗。2、由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及游离脂肪酸等胰岛素节抗物质水平,由于肝脏对灭活减少而升高,从而产生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的抑制
血糖,血糖是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当血糖降低时就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避免血糖的进一步下降,当血糖低于1.67mmol/L时,机体就会停止分泌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有胰岛α细胞分泌的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激素分泌增多时,同时会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其它的升血糖激素,比如生长激素、皮质醇等,都能起到抑制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血糖的平衡是胰岛素与升血糖激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另外糖尿病长期高血糖毒性也会抑制胰岛素分泌,当高血糖降低糖毒性解除后胰岛素被抑制的作用也会逐渐解除。
并存的肝病相关异常,例如低胆固醇血症、血小板减少、血粘度降低以及胆红素增高,对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肝源性糖尿病流行的概况,从国外丙肝肝硬化糖尿病的发生率一般是23.6%,国内报道为发病率27.6%。在慢性肝病患者中,丙型肝炎感染的患者空腹糖耐量异常是非丙型肝炎感染的3倍,而丙型肝炎感染患者中既存在空腹糖耐量异常,又发现糖尿病的是非丙型肝炎感染的2.5倍。乙型肝炎患者中患糖尿病的统计是9%~16%。
酶活性降低。由于肝病时参与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的多种酶活性降低,易导致肝糖原合成、肝及周围组织摄取和氧化糖的能力下降及调节糖代谢功能减退。
肝炎病毒及其免疫复合物或毒物可同时损害肝脏和胰岛 β 细胞。
营养因素,营养缺乏,特别是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这种症状。主要表现为低蛋白血症、腹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常、血浆氨基酸发生紊乱等。可使胰岛 β 细胞变性,而长期摄食高糖或静脉输注大量葡萄糖亦可过度刺激胰岛 β 细胞,使之衰竭。
缺钾或缺锌,肝硬化患者有时血钾虽然正常,但是体钾或可交换的钾已经减少。并且肝硬化患者多有锌缺乏,它将直接影响葡萄糖的利用。
药物的影响。肝硬化患者常因腹水而应用各种利尿剂,其中噻嗪类,像双氢克尿噻及呋塞米(速尿)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大,长期使用该类药物可致糖耐量减退,血糖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