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材料制备技术
关于材料制备方法的介绍,包括沉淀法、热压烧结等,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5-30 14:27:15 黑龙江省材料制备技术
沉淀法
沉淀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基础
沉淀
直接沉淀法
原理
金属盐溶液+沉淀剂 → 沉淀盐 →(干燥or煅烧)纳米粉体
沉淀剂
酸碱盐、气体,NH3·H2O、Na2CO3
应用
制备超细微粒
特点
工艺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不高;不易引入杂质;产物纯度高,良好化学计量比;成本低 洗涤原溶液阴离子困难;粒子分散性差,粒径分布宽
共沉淀法
原理
金属盐溶液(含2种及以上的金属离子)+沉淀剂 → 沉淀盐 → (干燥or煅烧)纳米粉体
分类
顺序共沉淀
沉淀剂→金属盐溶液中
反序共沉淀
金属盐溶液→沉淀剂中
并流共沉淀
二者同时→空白溶液中(蒸馏水)
沉淀剂(同上)
应用
制备高纯超微粉体
特点
工艺简单;原料细化混合均匀、时间短、煅烧温度低;产品性能好
均匀沉淀法
原理
利用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缓慢均匀释放,控制溶液中沉淀剂浓度, 保证沉淀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均匀析出。
沉淀剂
尿素[CO(NH2)2]、六次甲基四胺…
应用
制备超细微粒
特点
真正参与沉淀的沉淀物不是直接加入,而是由化学反应生成
避免直接沉淀造成的沉淀剂分布不均,粒子致密、粒径小、团聚少
反应具有(近)平衡特点
构晶离子均匀分布
水解沉淀法
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使前驱物分子在溶液体系进行充分水解,产生沉淀
无机金属盐
金属醇盐[M(OR)n] 水解快,但贵
应用
氧化物超细粉体
特点
金属醇盐:不使用碱类就能直接沉淀
不产生阴离子杂质
微粒粒度小,分布窄
液相还原沉淀法
原理
金属盐溶液→(还原反应)→金属单质
还原剂
KBH4、水合肼
应用
制备贵重金属单质(Au、Ag)纳米粒子&其合金
水热与溶剂热制备技术
概念
水热法
在特质密闭容器(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 创造一个相对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使得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并且重结晶。
溶剂热法
在高压下将反应物和水或溶剂加热至一定温度,通过成核和生长, 制备形貌和粒度可控的氧化物、非氧化物或金属超微粉体。
特点
1| 水热法
加速离子反应、促进水解反应
可直接生成氧化物
2| 溶剂热法
特点
改变or提高反应活性
能合成介稳态、中间态、特殊物相
利于完美晶体的合成
反应可低温化
环境气氛易调节
优点
抑制产物的氧化过程或水中氧的污染
可选择原料范围大大扩大
可以达到比水热合成更高的气压,从而有利于产物的结晶
较低的反应温度,反应物中结构单元可以保留到产物中,且不受破坏。 同时,有机溶剂官能团和反应物或产物作用,生成某些新型在催化和储能方面有潜在应用的材料。
水热生长体系
晶粒形成机制!
1| “均匀溶液饱和析出”机制
温度&压力↑→溶质溶解度↓,浓度过饱和→以化合物结晶态形式析出
前驱物溶解度大
2| “溶解-结晶”机制
前驱物“溶解”↹溶质“结晶”
前驱物:常温常压下难溶的固体粉末、凝胶、沉淀
3| “原位结晶”机制
(凝胶or沉淀)前驱物溶解度较小的情况,且与晶相相差不大
前驱物脱去羟基or水,原位重排结晶
晶粒形成阶段
1| 生长基元与晶核的形成
2| 生长基元在固-液生长界面上的吸附与运动
3| 生长基元在界面上的结晶或脱附
水热类型!
1| 水热氧化
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
2| 水热还原
金属氧化物等→金属单质(Cu、Ag)
3| 水热合成
2→1
4| 水热分解
1→2
5| 水热沉淀
产生沉淀
6| 水热结晶
应用范围
1| 低温生长单晶(一般要高温)
2| 合成新材料、新结构和亚稳相
3| 制备薄膜
4| 制备超细(纳米)粉末
生产设备
高压釜
溶胶凝胶法
定义
是指无机物或金属醇盐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 再经热处理而形成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固体的方法。
胶体
溶胶
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 被分散的粒子 → 固体/大分子 分散的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
凝胶
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 → 形成连续的网状骨架,其空隙中充有液/气体 凝胶中分散相的含量很低
基本原理
无机盐/醇盐:水解→缩聚
工艺种类
1. 胶体型
粉末、薄膜
2. 络合物型
+纤维
3. 无机聚合物型
+块体
工艺过程
1. 溶液-溶胶化
超细粉和溶液机械混合形成胶液
金属无机化合物/金属醇盐水解
金属有机化合物水解
2. 凝胶化-成型
3. 固化处理
①干燥 ②热处理
工艺参数的影响
水解度
大,凝胶时间短
催化剂
pH
低:水解;高:缩聚
温度
升高,缩短凝胶时间
应用范围
粉末材料
纤维材料
陶瓷纤维(可低温下进行)
块体材料
生产周期长
复合材料
多孔材料
气凝胶(密度特低)
纳米材料
薄膜/涂层材料
特点
纯度高、材料成分易控制、均匀性好、可低温制备某些材料(陶瓷)
定向凝固技术(DS)
概念
定义
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凝固金属和未凝固熔体中建立起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 从而使熔体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凝固,获得具有特定取向柱状晶的技术。
铸态组织特点
三晶区:外层激冷区、中间柱状晶区、中心粗大等轴晶区
缩松缩孔、夹杂缺陷
理论
技术
坩埚下降法(布里奇曼晶体生长法)
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方法
低熔体有机物模拟定向方法
理论
成分过冷
产生成分过冷必要条件
1| 固液界面前沿溶质富集引起溶质再分配
2| 固液界面前方液相实际温度低于平衡时液相线温度
适用范围
低速生长条件、平面凝固
固液界面稳定性理论(绝对稳定性理论、MS理论)
在成分过冷基础上,考虑①溶质浓度场、②温度场、③固液界面能、④界面动力学
技术工艺
实现定向凝固的关键
热流能够被及时导出(热流控制)
如何加热、冷却
传统技术
1| 炉外法(发热剂法)
2| 功率降低法
3| 快速凝固法(HRS)
改进②,借鉴坩埚下降法 (铸件与加热炉相对运动)
4| 液态金属冷却法(LMC)
改进③,实验室常用 液态金属冷却剂:镓铟锡(Ga-In-Sn)
5| 流态床冷却法
参数
凝固过程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l
提高温度梯度的途径
1| 缩短液体最高温度处到冷却剂位置的距离
2| 增加冷却强度和降低冷却介质的温度
3| 提高液态金属的最高温度
(固液界面推进的)凝固速率R
应用
单晶
获取条件
只有一个晶核形成
单向凝固
固液界面前沿无成分过冷和温度过冷?
DS是制备单晶最有效的方法
柱状晶
高温合金
磁性材料
深过冷快速凝固
高温超导材料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多孔材料
单晶连铸坯
连续定向凝固技术
等离子放电烧结
等离子体
自由电荷构成、表现出集体行为的准中性多粒子系统
物质的第四态
概念
优点
放电等离子烧结融等离子活化、热压&电阻加热为一体, 升温速度快、烧结时间短、烧结温度低、晶粒均匀, 有利于控制烧结体的细微结构、获得材料的致密度高, 操作简单、再现性高、安全可靠、节省空间、节省能源及成本低等优点
热压烧结
概念
烧结
陶瓷生坯高温下的致密化过程和现象总称
类别
1. 烧结过程是否出现液相
固相烧结
液相烧结
2. 烧结过程是否加压
不加压烧结
加压烧结
热压烧结
对置于限定形状的石墨模具中的松散粉末or对粉末压坯加热的同时,施加单轴压力的烧结过程。
热压工艺三要素
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
影响热压烧结的因素
烧结温度,时间,物料粒度等
特点
1| 压力<冷压法
2| 同时加热、加压→ 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 抑制晶粒长大
提高烧结温度,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烧结进行
3| 易获得接近理论密度、气孔率→0的烧结体
4| 易获得形状复杂、尺寸精确的产品
5| But 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原理
烧结过程(根据气孔变化)
1. 烧结初期
①颗粒点接触为主 ②发生颗粒的健合、重排 ③黏附作用
2. 烧结中期
①明显传质过程 ②颗粒面接触 ③逐渐形成晶界 ④but气孔联通
3. 烧结后期
①形成闭气孔 ②粒界开始移动
烧结热力学
驱动力:(过剩)表面能
粉末颗粒越细小,表面能越大,活性越大,越容易烧结
烧结动力学
颗粒的黏附作用(烧结初期)
固相烧结传质方式
1. 蒸发-凝聚
高温下,易挥发陶瓷
凸面蒸发,凹面凝聚,气孔变小
2. 扩散传质
高温下,挥发性小陶瓷
主要影响因素:温度、材料组成
only体积扩散(高温) → 使坯体致密化
3. 粘滞流动和塑性流动
固液两相系统
粘滞流动(液相多)
颗粒起始粒径、粘度、表面张力→影响液相烧结致密化速率
塑性流动(固相多)
4. 溶解-沉淀
颗粒半径小,溶解度大
适用范围
普通无压难致密化材料,纳米陶瓷
①金属材料、②陶瓷
电工材料
粉末冶金能制什么材料,它就能制备什么材料
工艺参数与影响因素
工艺制度
1. 最高烧结温度
2. 保温时间
3. 降温方式
4. 气氛控制
影响热压烧结的因素
①烧结温度, ②时间, ③物料粒度, ④压力 ⑤气氛
⑥添加剂
与烧结体形成固溶体
阻止晶形转变
抑制晶粒长大
形成液相
生产设备
热压机
4种加热、加压方式
模具
石墨压模、金属压模、其他
生产工艺种类
1. 真空烧结和气氛烧结
2. 热等静压
加热 + 各向同性等静压力
3. 反应烧结
推动力:①表面能、②机械能、③化学反应能
粉末冶金(PM)
★概述
定义
以金属粉末(or金属与非金属粉末混合物)为原料, 经混合造粒、压制成型、高温烧结,得到块体材料的技术
★主要工序
1. 粉末制备
机械法 & 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机械研磨法、雾化法、还原法、电解法
2. 粉末混合
加入润滑剂、粘结剂等or其他金属粉末
3. 成型工序
模压成型、等静压成型等
4. 烧结
5. 后续加工、清洗包装
特点
优点
1| 产品致密度可控(多孔、高密度材料)
2| 组织均匀、无成分偏析
3| 材料组元可控(利于制复合材料)
4| 可制备难熔金属
5| 近型成形(因为有模具)
缺点
1| 粉末贵,模具成本高
2| 产品韧性差
3| 氧等杂质含量高
4| 难制备高纯活性金属
★特征
技术多样性、工艺复杂性、手段先进性、性能优异性、零件复杂性、规模扩大性、成本低廉性?
粉末冶金材料的强化途径
★提高密度
1| 复压复烧
2| 熔浸
3| 温压技术
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4| 粉末锻造
控制孔隙
合金化
热处理
主要应用
铁基高性能材料、致密材料、难加工材料、非平衡材料(非晶、亚稳合金)
★汽车工业是粉末冶金零件的最大应用市场
3D打印技术
选择性激光烧结(SLS)
选择性激光熔融(SLM)
激光熔覆(LC)
烧结技术
成型技术
★粉末预处理
①粉末预先退火
②筛分
③混合
④制粒
加润滑剂etc
成形方法
模压成型
双/单向压制
压制过程:压坯密度与压力非线性关系
等静压成型
四面八方的等压力
挤压成型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
新技术
③温压成型技术
制粉技术
主要两大类
机械法
物理化学法
★常用金属粉末制备法
1. 机械粉碎法
球磨(脆性);漩涡研磨、冷气流粉碎(塑性)
2. 还原法
还原剂+金属氧化物/盐 → 金属/合金粉末(氧位图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还原过程分阶段进行,并非一蹴而就
①固体还原法(碳还原法制铁粉) ②气体还原法(氢气制钨;比固体还原法更纯)
3. 雾化法
通过高压雾化介质or离心力,使液流破碎、冷却凝固
★机理
雾化、聚并、凝固
★分类
1| 双流雾化(气、液雾化)
被雾化的液流 + 喷射的介质流
2| 单流雾化(离心雾化)
★雾化过程四种情况
1| 动能交换
2| 热量交换
3| 流变特性变化
4| 化学反应
特性
主要用于金属及合金,也可用于氧化物陶瓷
★是一种快速凝固技术(类于定向凝固技术)
降低成分偏析,晶粒细化
4. 电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