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伤寒论 太阳病
伤寒论 太阳病,太阳病变证有热证、虚证、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欲愈候。一起来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太阳病
纲要
提纲
(1)
分类
中风
(2)
伤寒
(3)
风温
(6)
发于阴/阳
(7)
传遍与否(4)
太阳病本证
太阳病经证
中风表虚证(有汗)
桂枝汤证(12)(13)(53)(54)(方后注)
1. 项背强几几
+葛根(14)
2. 微喘
+厚朴杏子(43)
3. 胸阳不振
-芍药(21)
4. 气阴不足
+芍药+生姜+人参(62)
5. 胸阳损伤
-芍药+附子(22)
6. 阴阳两虚
+附子(20)
伤寒表实证(无汗)
麻黄汤证(35)(麻黄八证)(麻黄九禁)
葛根汤证
项背强几几(+葛根)无汗(+麻黄)
太阳与阳明合病
下利
(32)
呕
+半夏(33)
小青龙汤证
外寒内热(38)
大青龙汤证
外寒内饮(40)
表郁轻证
表郁稍重
桂枝麻黄各半汤(23)
表郁稍轻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25)
表郁兼里热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太阳经腑证
太阳蓄水证(烦渴,尿少)
五苓散(71)
太阳畜血证(瘀热结于下焦)
热重于瘀,血热初结
桃核承气汤证(106)
瘀重于热,病势较急
抵当汤证(124)
瘀热俱轻,病势较缓
抵当丸证
太阳病变证
辨证要点
1. 治则(16)
2. 辨寒热(11)
3. 辨虚实
4. 辨汗下先后
5. 辨标本缓急(91)
热证
栀子豉汤证
无形邪热内扰胸膈所致“虚烦”
栀子豉汤(76)
少气
+甘草
+生姜
心烦腹满
栀子厚朴汤证
上热下寒
栀子干姜汤
麻杏石甘汤证(63)
表寒〈里热
葛根芩连汤证(34)
里热壅盛之“协热利”
虚证
心阳虚证
“心下悸,欲得按”
桂枝甘草汤(64)
烦躁
+龙骨牡蛎
痰饮内生所致惊狂、卧起不安
+蜀漆龙骨牡蛎
奔豚
桂枝加桂汤证(117)
阳虚兼水气证
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苓桂枣甘汤(65)
脾阳虚水气上冲
苓过术甘汤(67上)
误汗所致“身为振振摇”
真武汤(67下)
水气内停(小便不利)致“汗证”“下证”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28)
脾虚证
腹胀满,午后甚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生汤(66)
虚人外感,先安内而攘外
小建中汤
中焦虚寒之协热利
桂枝人参汤(163)
肾阳虚证
弱阳与盛阴相争,争而不胜所致“烦躁”
干姜附子汤(61)
阴阳两虚之“烦躁”
茯苓四逆汤
肾阳虚,水气上凌于心(瞤动、振振)
真武汤(82)
阴阳两虚证
表证兼阴阳两虚
误汗
厥
甘草干姜汤(复阳)
芍药甘草汤(存阴)
阳明热实证
调胃承气汤
复汗
四逆汤
表证变阴阳两虚
芍药甘草附子汤
心阴阳两虚
炙甘草汤(177)
实证
结胸证
无形寒热与有形痰水相结
热实结胸
“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
大陷胸汤(135)
项强
大陷胸丸
痰热结于心下
小陷胸汤(138)
寒实结胸
三物小白散
脏结证
内脏阳虚,阴寒内凝
痞证
热痞
心下痞,脉浮(主热)
大黄黄连泻心汤(154)
恶寒而汗出(肾阳虚,表阳不固)
附子泻心汤(155)
寒热错杂痞
脾胃不和,升降失司,寒热错杂,气机痞塞
呕逆(胃气上逆)
半夏泻心汤(149)
心下痞硬,按之不痛(水邪)
生姜泻心汤(157)
脾胃虚弱,虚气上逆
甘草泻心汤(158)
类似证
痰饮阻于中焦
旋覆代赭汤(161)
“水痞”
五苓散
上热下寒证
胸胃有热气逆而呕吐,腹中寒凝而腹痛
黄连汤(173)
火逆证
欲愈候
(58)
太阳病类似证
十枣汤
瓜蒂散
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 表寒➡️表寒〉里热➡️表寒〈里热➡️里热 麻黄➡️麻黄〉石膏➡️麻黄〈石膏➡️石膏
“结胸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