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再次翻阅经典文学小说《活着》。2023年······
过去这几年,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有这么一句话:“还活着,就好!”。
过去这几年,我们一起亲身经历了一场关于生命的战斗------疫情!
关于恐惧,害怕,担忧,困扰,生命,疾病,健康,幸存,活着,希望······
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每天每日,那段经历,我们每一个人,都刻骨铭心。我们都记得,并且不会忘记!那时那刻,生活就像被倚重在头发丝上一样,随时都有可能断了;生命像被锤压在巨石之下,时刻都有可能击碎所有人的心脏。一发千钧,千钧一发,生活和生命,都在遁形!
在2019年以前,当我第一次读完《活着》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感悟,当时能体会到的就是:生活有无奈,生命很无常。时隔四五年后,2023年再次翻阅这本书的时候,因为经历了三年的疫情,而且疫情期间经历了十月怀胎,做了妈妈!再次重温这个故事,对《活着》的解读和认识,对生命的认知和体会,新的思考和变化,油然而生。
时代造就了人们的生活,而生活本身也映衬着时代。在每一个当下,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要面临的生活模式总是紧紧地串联在一起。在小说《活着》里面,故事的时代背景展现了中国社会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所经历的变革和磨难,如下这些词:地主老财,拉壮丁,打仗,文革,集体公社,挣工分,包产到户······它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来是如何熬过来的,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听着祖辈父辈们给我们讲着这段历史故事而长大的。
《活着》讲述的是富贵的故事,是一个富贵,他又不只是一个“富贵”。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下,它诉说的是千千万万个“富贵”所经历的生活的艰辛。国沧磨难之际,富贵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富贵”也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农民,他们一起,经历着贫困,饥饿,疾病,磨难,痛苦,绝望。他们面临着人性最底层最残酷的考验,那些随时在他们身边倒下的生命,消逝的亲人······牵动着他们的血肉和神经,以及随时要摇坠灵魂。
所以,人是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的?
富贵原先是地主老财的儿子,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赌博输光了所有的家产,被迫成为佃户,住草屋,干农活。因此,他的父亲因为家败中落积郁成疾而离开人世。
富贵的佃户农耕生活刚有所习惯和稳定。一次,在集市上偶然遇到了国民党拉壮丁,富贵被迫因此上了战场。最后成为幸存者,直到共产党胜利,释放战俘,富贵才得以返回自己的家。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战友春生。
回到家的富贵得知,母亲在他走后不久就去世了,女儿凤霞因为一次生病发高烧,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不能说话了,成为了哑巴。只有妻子家珍和儿子有庆还算安然无恙!只是富贵不在的日子里,他们过得辛苦一些。
有庆上学的时候,有一天,因为学校校长在医院生孩子大出血,学校的老师组织学生们去医院献血,有庆的血型符合,因此被医院的医生抽干了身上的血而直接离开了人世。富贵因此失去了年仅十三岁的儿子有庆。被救治的校长,就是县长大人的妻子。富贵气得狂发怒,说:“非宰了县长不可!”,可是在富贵得知县长大人就是春生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春生,你欠我一条命,你下辈子再还给我吧。“ 原来,在当年,富贵结识的战友春生,被俘虏后就当上了解放军。春生参加各种战役直到朝鲜的仗打完,转业当了县长。因为有庆的事,春生再次遇到了富贵,战友重逢。
儿子意外离开,妻子也身患重疾。在富贵看来,妻子家珍也活不了多久了,因为她得了很严重的“软骨病”,治不好的。
后来,他们的女儿凤霞结婚了,嫁给了城里人二喜,虽然二喜是个偏头,但他是做搬运工的,能挣很多钱,对凤霞很好,对富贵和家珍也很好。看着凤霞在城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富贵和妻子家珍心里也很乐活,家珍身体也有所好转......
天伦之乐,凤霞要当妈妈了。富贵,家珍,凤霞,二喜,一家人在一起开心地盘算着往后的幸福生活。可是,天不遂人愿,凤霞生下儿子苦根后大出血,断了气。
富贵的一双儿女,就这样走在了他的前头。凤霞走后,家珍也离开了。家珍说:凤霞和有庆都死在她的前头,她的心也定了,用不着再为他们操心。怎么说她也是做娘的,两个孩子活着的时候都很孝顺她,做人能做成这样,她说:她知足了!家珍还说:下辈子她还要做富贵的女人!
现在,这个家就剩下富贵,二喜和苦根三个人了。二喜不管多忙都把苦根带着,富贵想帮二喜带苦根,二喜不答应,他说:“爹,我离不了苦根。” 所以富贵只要一闲下来就往城里去。和二喜,苦根在一起,富贵才觉得那里是家······这样的日子过到苦根四岁那年,二喜死了。被两排水泥板夹死的。干搬运这活,一不小心就磕破碰伤很正常,可因此丢了性命的只有二喜。真是命苦的一家人啊!二喜走后,富贵把苦根带到了村里,从此爷孙俩一起过。
富贵和苦根一起过了半年,村里包产到户,日子过起来就难了,因为富贵从今以后没法像以前那样混在村里人中间干活,累了还能偷偷懒。现在,田地里的活不停地叫唤着富贵,他不干就没有人会替他干。富贵年纪大了,人也不行了,腰天天都疼,眼睛也看不清东西,身体更是没什么力气。
苦根是个好孩子,才刚满五岁,就已经是富贵干农活的好帮手了。有一天,苦根的头疼得厉害,额头烫得吓人,富贵忙于采摘地里的棉花,因为村里的广播说第二天有大雨,棉花摘不完富贵的辛苦就要打水飘了。所以,他把苦根送到家里,熬了姜汤。可是家里没有糖,想往姜汤里面撒些盐,富贵又觉得太委屈苦根了,于是,他便到村里人家里去要点糖,等过些日子卖了粮食,再还给人家。
苦根喝了姜汤喝了粥,富贵得下地干活了。才走出了房门,他越想越觉得心疼苦根,便去摘了半锅新鲜的豆子,给苦根煮熟了,撒上盐,放在苦根的床头旁边,叫苦根吃。看到有豆子吃,苦根笑了······
傍晚,富贵回来,看到苦根歪在床上,嘴半张着能看到里面还有没嚼烂的豆子。但是,富贵再也叫不醒苦根了。苦根吃豆子撑死了!这孩子嘴馋,家里太穷,就算是豆子,苦根平时也很难吃得上。所以,这次富贵给了苦根那么多豆子,害了苦根了!
往后的日子,就富贵一个人过了。他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头老牛,耕田种地,从此富贵又有了说心里话的伴了······
至此,《活着》讲述的是富贵的经历。面对生活的无力感和日子的聊赖孤寂,富贵不绝望。他的眼泪是宽广和丰富的。不止于富贵,关于对苦难的态度,对活着的思考,它诉说的是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活着”一词在我们中国人的语言里本就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挣扎,而是坚韧和忍受。用坚韧不屈的精神意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光阴赋予我们的平庸,去忍受生活给予我们的经历,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苦难,而我们只需要拥有乐观对世的态度。因为: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所经历的感受,它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