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食品的干制保藏
食品工艺学之食品干制保藏,干燥是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编辑于2023-06-15 13:56:44 天津市食品的干制保藏
概述
食品干燥历史
干制的相关概念
干燥: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食品干藏
脱水
干制品的优点
延长保藏期,供货不受季节限制,满足消费者周年需求
降低运输成本,供应经济
第一节 食品干藏的原理
水分活度Aw:食品中水的逸度f与纯水的逸度f0之比,等于食品表面测定的蒸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0之比。
1.1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的关系
最低水分活度
1.1.1Aw与微生物的发育
1.1.2Aw与微生物的耐热性
1.1.3Aw与细菌芽孢的形成和毒素的产生
小结
干制降低了水分活度,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发育
干制不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只能抑制它们的活动
若干制品污染有致病菌或寄生虫时,必须干制前先行杀死;
1.2水分活度和酶的关系
酶反应速度随水分活度提高而增大(0.75-0.95)
干燥前对食品进行钝化酶处理
较高水分活度时酶更容易热失活
1.3水分活度与其他变质因素的关系
1.3.1Aw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水分活度在 0.3-0.4之间时脂肪氧化作用最小
水分活度较高或较低时脂肪容易发生氧化
较高:溶氧量↑酶及金属催化剂的流动性↑
较低:水对极性基团的保护↓迅速氧化
1.3.2Aw对褐变反应的影响
非酶褐变有一适宜的水分活度范围
美拉德褐变的最大速度出现在水分活度为0.6~0.9之间
Aw↑增大了食物中氧气的溶解。加速了氧化,当水分活度大于0.8 反应物被稀释,氧化作用↓。
小结
水分活度是影响脱水食品储藏稳定性最重要因素
降低干制品的水分活度,就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酶促反应、氧化作用及非酶褐变等变质现象,从而使脱水食品的储藏稳定性增加。
降低水分活度的方法主要有:
①脱水
②化学修饰或物理修饰暴露食品中原有的亲水基团。
③添加亲水性物质(降水分活性剂)
第二节 食品干制的过程
干燥过程
传热传质过程
将热量传递给物料
物料中水分向外转移
基本机制
湿热传递——湿传递和热传递
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2.1湿热转递过程
水分梯度
给湿过程(内部→表面)
导湿过程(表面→向外)
温度梯度
导湿温性(水分高温→低温)
4个概念
水分干燥的动力为水分梯度和温度梯度
水分的扩散包括水分内扩散作用和水分外扩散作用
表面汽化控制
内部扩散控制
2.2食品干燥过程特性
三条曲线
水分含量曲线
就是干制过程中食品绝对水分(W绝)和干燥时间(t)间的关系曲线,W绝=f(t)
干燥速率曲线
干制过程中食品任何时候的干燥速率(dW绝/dt)和该时候食品的绝对水分含量间的关系曲线。
食品温度曲线
干燥过程中食品温度(T食)和干燥时间(t)的关系曲线,T食= f (t)
三个阶段
初期加热阶段
水分略有减少
干燥速率上升,随着热量的传递,干燥速率很快达到最高值
温度食品温度上升,直到最高值—— 湿球温度
恒速干燥阶段
食品含水量线性快速下降
干燥速率稳定不变,为恒率干燥阶段
温度不变,即热量全部用于水分蒸发
降速干燥阶段
水分逐渐减少,最后达到平衡水分
干燥速率降低,最终趋于零
食品温度上升,直到空气的干球温度
2.3影响因素
干制条件
①干燥介质的温度+
②空气流速+
③空气的相对湿度-
④真空度+
缩短干制时间
食品性质
①表面积+
②物料组成和组分定向
水分在食品内的转移在不同方向上差别很大
③细胞结构
细胞结构间的水分比细胞内的水更容易除去
④溶质的类型和浓度
溶质与水相互作用,抑制水分子迁移,降低水分转移速率,干燥慢。
2.4合理干制工艺条件
干制时间最短;
能量消耗最少;
干制品的质量最高;
2.5干燥时间计算
第三节 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干制原料的基本要求
果品原料
干物质含量高,纤维素含量低,风味良好,核小皮薄;
蔬菜原料
菜心及粗叶等废弃部分少,肉质厚,组织致密,粗纤维少,新鲜饱满,色泽好
果蔬原料预处理
分选(选别与分级)
洗涤
去皮
切分破碎
热烫
作用
热烫可以破坏果蔬组织的氧化酶系统,防止维生素和其它营养物质氧化损失,防止色素氧化和酶褐变反应而使制品变色,以保证产品营养丰富,色泽美观
热烫可以除去某些果蔬的不良风味,如苦、涩、辣味,使制品的品质明显得到改善
热烫可以杀死附在果蔬表面的一部分微生物和虫卵
护色
第四节 食品常用的干燥方法
方法
自然干制
人工干制
干燥设备的分类
人工干制分类
2.1 直接接触式(空气对流)干燥法
特点
最常用的食品干燥方法,以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通过对流方式
接触方法
固定式
箱式干燥
隧道式干燥
顺流
设备基本结构: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一致——顺流 湿端即热端, 冷端即干端
逆流
设备基本结构: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相反——逆流 湿端即冷端,干端即热端
双阶段干燥
输送带式干燥
泡沫干燥
贮仓干燥
悬浮式
气流干燥
流化床干燥
喷雾干燥
2.2 间接接触干燥法
特点
可实现快速干燥
滚筒干燥
2.3 真空干燥
特点
干燥常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物料呈疏松多孔状,容易复水
热量常靠传导或辐射向食品传递
操作费用较高
基本结构
干燥箱、真空系统、供热系统、冷凝水收集装置
2.4 冷冻干燥
前提
冷冻干燥时物料内水溶液温度必须保持在三相点以下
设备结构
冷冻干燥设备和真空干燥设备相同,但要多个制冷系统, 主要是将物料冻结成冰块状
特点
(1)干燥温度低,特别适合于高热敏性物料的干燥。
(2)能保持原物料的外观形状。
(3)冻干制品具有多孔结构,因而有理想的速溶性和快速复水性。
(4)冷冻干燥脱水彻底(一般低于2%~5%),质量轻,产品保存期长。
2.5 红外干燥
特点
①热辐射效率高
②干燥均匀
③加热速度快
④产品质量好
⑤设备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成本较低
设备结构
预热装置、第一干燥室、第二干燥室、红外加热元件
2.6 微波干燥
优点
①干燥速度极快
②食品加热均匀,制品质量好。
③具有自动热平衡特性
④容易调节和控制。
⑤热效率高。
缺点
①耗电量较大,干燥成本较高。
②热量易向角及边处集中
2.7 组合干燥
第五节 干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物理变化
质量减轻,体积缩小
干缩
表面硬化
溶质迁移
物料内部多孔性形成
热塑性的出现
化学变化
营养成分的变化
色泽的变化
风味
透明度
第六节 干制品的包装和储藏
一、包装前干制品的预处理
筛选分级
均湿处理(回软、发汗)
将干制品放在密闭室内或容器内短暂贮藏,使水分在干制品内部重新扩散和分布,从而达到均匀一致的要求。
灭虫处理
最常用烟熏,烟熏剂甲基溴
二氧化硫也常用于果干的熏蒸;大包装葡萄干常用甲酸甲酯防虫害;
速化复水处理
① 压片法 即将颗粒状果干经过相距为一定距离(0.025mm-1.5mm)间隙转辊,进行轧制压扁,薄果片复水比颗粒状迅速得多
② 刺孔法 将半干制品水分含量16-30%的干苹果片进行刺孔,然后再干制到5%水分,不仅可加快干燥速度,还可使干制品复水加快。
③ 刺孔压片法: 在转辊上装有刺孔用针,同时压片和刺孔,复水速度可达最快。
压块(片)
二、干制品的包装
干制品包装的要求
(1)能防止干制品吸湿回潮,要求包装材料长期在90%相对湿度中,每年水分增加量应不超过2%;
(2 )能防止外界空气、灰尘、虫、鼠和微生物以及气味等入侵;
(3)能不透外界光线,避光;
(4)贮藏、搬运和销售过程中具有耐久牢固的特点,能维护容器原有特性,包装容器在30~100厘米高处落下120~200次而不会破损,在高温、高湿或浸水和雨淋的情况也不会破烂;
(5)包装的大小、形状和外观应有利于商品的销售,
(6)和食品相接触的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安全无毒,并且不会导致食品变性、变质;
(7)开启方便;
(8)包装费用应做到低廉或合理。
干制品的包装容器
①纸箱和盒
②塑料袋
③金属罐
④玻璃瓶
干制品食品包装
实例
三、干制品的贮藏
条件
干燥地方,相对湿度<65%;
避免有较大的温差,低温更好;
避光;
防虫防鼠。
第七节 干制品的干燥比和复水性
一、干燥比
干制前原料质量和干制品质量的比值,反映了产品的干燥成本。
二、复水性和复原性
复原性
干制品充分吸水后,能恢复到近似加工前状态的性能。
复水性
新鲜果蔬食品干制后吸水恢复原来新鲜程度的能力
复水率
复水后沥干质量( G 复)与干制品试样质量( G 干)的比值。
第八节 中间水分食品
一、定义
指湿度范围在20%~40%、不需冷藏的食品,也称半干食品、中湿食品、半干半湿食品
二、贮藏原理
三、发展状况
四、特点
室温下贮藏,耐藏性好,不需冷藏贮藏
食用前不需复水,食用方便
包装简便,费用低廉
市场供销方便
五、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