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2)损伤
兽医外科学 第一章 损伤,思考题1 1.挫伤、血肿、淋巴外渗鉴别诊断? 2.挫伤、血肿、淋巴外渗治疗? 3.烧伤分类及临床症状(按深度分类法)? 4.冻伤的分类及临床症状? 5.化学性损伤的紧急治疗方法?
编辑于2023-06-29 10:43:31 吉林兽医外科学 第十二章 直肠疾病,如锁肛是因为肛门发育不全,即后肠、原始肛发育不全或后肠和原始肛发育异常。
兽医外科学 第十一章 疝,疝可以分为: 根据疝部是否都突出体表来分:外疝(脐疝)、内疝(膈疝、网膜疝) 根据发病的解剖部位来分:脐疝、腹股沟阴囊疝、腹壁疝、会阴疝、闭孔疝、膈疝 根据发病原因来分:先天性疝(遗传性疝)、后天性疝(病理性疝) 根据疝内容物活性来分:可复性疝、不可复性疝、嵌闭性疝 当改变动物体位或压挤疝囊时,疝内容物可通过疝孔还纳腹腔,称为可复性疝。 ①疝孔比较狭窄或者疝道长而狭; ②疝内容物与疝囊发生粘连; ③肠管之间发生粘连; ④肠管内充满过多的粪便或气体 疝内容物嵌闭在疝孔内,脏器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阻而发生瘀血、炎症,甚至坏死等统称为嵌闭性疝。
兽医外科学 第八章 胸部疾病,分享了肋骨骨折、胸壁透创及其并发症、腹壁透创及其并发症、胃内异物、肠内异物的相关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兽医外科学 第十二章 直肠疾病,如锁肛是因为肛门发育不全,即后肠、原始肛发育不全或后肠和原始肛发育异常。
兽医外科学 第十一章 疝,疝可以分为: 根据疝部是否都突出体表来分:外疝(脐疝)、内疝(膈疝、网膜疝) 根据发病的解剖部位来分:脐疝、腹股沟阴囊疝、腹壁疝、会阴疝、闭孔疝、膈疝 根据发病原因来分:先天性疝(遗传性疝)、后天性疝(病理性疝) 根据疝内容物活性来分:可复性疝、不可复性疝、嵌闭性疝 当改变动物体位或压挤疝囊时,疝内容物可通过疝孔还纳腹腔,称为可复性疝。 ①疝孔比较狭窄或者疝道长而狭; ②疝内容物与疝囊发生粘连; ③肠管之间发生粘连; ④肠管内充满过多的粪便或气体 疝内容物嵌闭在疝孔内,脏器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阻而发生瘀血、炎症,甚至坏死等统称为嵌闭性疝。
兽医外科学 第八章 胸部疾病,分享了肋骨骨折、胸壁透创及其并发症、腹壁透创及其并发症、胃内异物、肠内异物的相关知识。
第一章(2)损伤
软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
挫伤
分类
①皮下组织挫伤
②皮下裂伤
③皮下深部组织挫伤(肌肉、神经、腱、滑液囊、关节、骨)
④破裂
治疗
治疗原则:制止溢血和渗出,促进炎性产物的吸收,镇痛消炎,防止感染,加速组织修复。
1.冷疗和热疗:初期冷疗消除急性炎症,后期改用温热疗法
2.刺激疗法:涂氨擦剂、樟脑酒精、鱼石脂软膏、复方醋酸铅散
3.封闭疗法:封闭针
血肿
病因
①机械性外力;
②骨折,刺创、火器创;
③其他疾病诱发(耳螨);
④注射时刺破血管。
症状
肿胀迅速增大,呈明显的波动感或饱满有弹性;
中央部有波动,局部增温;
穿刺可排出血液;
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和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治疗
制止溢血、防止感染、排除积血
淋巴外渗
病因
①钝性外力在动物体上强行滑擦,致使皮肤或筋膜与其下组织发生分离,淋巴管发生断裂;
②局部发生化脓感染灶引起淋巴外渗,颌下、颈部、肩前、腹背部、股内侧部。
治疗
排出积液:抽出或切开排出淋巴液
制止流出:95%酒精或酒精福尔马林冲洗
物理化学损伤
烧伤
烧伤深度(分类)
一度烧伤: 皮肤表皮层被损伤。伤部被毛烧焦,留有短毛,动脉性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局限性轻微热、痛、肿,呈浆液性炎症变化。
二度烧伤: 浅二度即皮肤表皮层及真皮层的一部分被损伤,伤部被毛烧光或烧焦,留有短毛,拔毛带皮; 深二度即皮肤表皮层及真皮层的大部分被损伤,伤部被毛易拔掉。
三度烧伤: 皮肤全层或深层组织被损伤。组织蛋白凝固,血管栓塞,形成焦痂,呈深褐色干性坏死状态。创面疼痛反应不明显或缺乏。呈现休克的全身症状。
治疗
现场急救:灭火和清除畜体上的致伤物质,保护创面,抢救窒息病畜。
防止休克:肌注氯丙嗪,皮下注哌替啶、吗啡,静脉注0.25%盐酸普鲁卡因200~300ml。
创面处理:防止感染、预防败血症、促进创伤愈合。
冻伤
分类
一度冻伤: 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疼痛性水肿,皮肤与皮下组织轻度水肿和充血,患部呈瘀血性红斑。受冷引起麻木和知觉消失,可随复温而恢复,随后血管显著扩张,局部充血、发热、疼痛。
二度冻伤: 皮肤和皮下组织呈弥漫性水肿。患部出现水疱,充满乳光带血样液体。
三度冻伤: 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不同深度与距离的组织干性坏死。因静脉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以及继发感染而出现湿性坏疽。
治疗
消除寒冷作用,使冻伤组织复温,恢复组织内血液和淋巴循环。
传统复温法:18~20℃温水浴,25min内不断加入热水,使水温逐渐达到38℃,复温后用肥皂水清洗患部,75%酒精涂擦,保暖绷带包扎和覆盖。
快速复温法:浸泡于40~42℃温水中,随时加入热水,保持水温恒定。
化学性损伤
酸类烧伤: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石炭酸烧伤时,由于石炭酸不溶于水,可用酒精、甘油、蓖麻油涂于患部。
碱类烧伤: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用食醋、6%醋酸溶液中和。苛性钠烧伤时,用5%氯化铵溶液冲洗。
磷烧伤: 立即扑灭火焰,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及周围正常皮肤,在缺水的情况下,用浸透的湿布掩覆创面,以隔绝磷与空气接触。转送途中切勿让创面暴露于空气中,以免复燃。用浸透冷水或高锰酸钾溶液的手帕或湿布掩护口鼻,防止吸收,以预防肺部并发症。
思考题1
1.挫伤、血肿、淋巴外渗鉴别诊断?
2.挫伤、血肿、淋巴外渗治疗?
3.烧伤分类及临床症状(按深度分类法)?
4.冻伤的分类及临床症状?
5.化学性损伤的紧急治疗方法?
思考题2
1.休克的病因、症状、诊断要点及治疗注意事项?
2.溃疡临床症状及治疗要点?
3.窦道和瘘管的治疗方法?
4.坏死和坏疽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损伤的并发症
休克
病因
失血与失液
创伤,烧伤
感染
心泵功能障碍
过敏
强烈的神经刺激及损伤
发病机理
①微循环缺血期: 休克早期,微循环中开放的毛细血管减少,血流减少、流速减慢,微循环灌流量显著减少,处于明显缺血状态。 兴奋不安、呼吸增加、粘膜苍白、四肢冰凉、尿量减少;心率加快;外周阻力增加,故脉搏快速、血压不低但脉压减少、无意识地排尿、排粪。
②微循环瘀血期: 血液不再限于直捷通路,而是经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大量涌入真毛细血管网,微循环灌大于流,以致大量血液淤滞在微循环血管内。 血压进行性下降,静脉塌陷,脉搏细弱而快速;呼吸浅表不规则,体温进一步下降,脑血流减少使神志淡漠,肾血流不足致少尿、无尿;微循环瘀血致皮肤花斑、发绀。
③微循环衰竭期: 微循环瘀血和灌流量减少更加严重,组织器官长时间严重缺氧而发生损伤和功能障碍。特点包括,微血管反应性显著下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形成;毛细血管出现无复流状态。 缺氧和酸中毒,各种体液因子释放,导致组织、细胞及重要生命器官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多系统和器官衰竭。极度沉郁、昏迷甚至死亡。
治疗
消除病因:调整水和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补充血流量,改善心脏机能
补充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体内电解质失衡得到改善;
改善心脏功能:直接影响血管和强心的药物,β受体兴奋剂如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调节代谢障碍:矫正酸中毒,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注意保温:保持通风良好,给予充分饮水。
溃疡
临床症状
治疗
治疗原发病
创面的处理:按化脓创处理,或切除过多组织及失活组织;
保持肉芽组织的湿度:涂布油剂软膏如鱼肝油软膏;
促进肉芽生长,改善血液循环;
封闭疗法:青霉素盐酸普鲁卡因;
高渗疗法;
干燥疗法。
窦道和瘘
窦道的治疗方法
对疖、脓肿、蜂窝织炎自溃或切开后形成的窦道,可灌注10%碘仿醚、3%过氧化氢以减少脓汁的分泌和促进组织再生;
当窦道内有异物,搔刮窦道引流或用手术方法将其除去;
当窦道过小、管道弯曲,由于排脓困难而潴留脓汁时,可扩开窦道口;
窦道管壁有不良肉芽或形成瘢痕组织者,可用腐蚀剂腐蚀。
瘘的治疗方法
对食道瘘、胃瘘、肠瘘、尿道瘘等排泄性瘘管必须采用手术疗法;
对腮腺瘘等分泌性瘘,可向管内灌注20%碘酊、10%硝酸银溶液。
坏死与坏疽
病因
外伤:严重的组织挫灭、局部动脉损伤;
持续性压迫:褥疮、鞍伤、绷带压迫;
物理、化学性因素;
血管栓塞。
症状
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治疗
局部剪毛、清洗、消毒,防止湿性坏疽进一步恶化;
对湿性坏疽应切除其患部,应用解毒剂进行化学疗法;
全身治疗:解毒并控制感染,保持营养状态。
第一章(2)损伤
软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
挫伤
分类
①皮下组织挫伤
②皮下裂伤
③皮下深部组织挫伤(肌肉、神经、腱、滑液囊、关节、骨)
④破裂
治疗
治疗原则:制止溢血和渗出,促进炎性产物的吸收,镇痛消炎,防止感染,加速组织修复。
1.冷疗和热疗:初期冷疗消除急性炎症,后期改用温热疗法
2.刺激疗法:涂氨擦剂、樟脑酒精、鱼石脂软膏、复方醋酸铅散
3.封闭疗法:封闭针
血肿
病因
①机械性外力;
②骨折,刺创、火器创;
③其他疾病诱发(耳螨);
④注射时刺破血管。
症状
肿胀迅速增大,呈明显的波动感或饱满有弹性;
中央部有波动,局部增温;
穿刺可排出血液;
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和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治疗
制止溢血、防止感染、排除积血
淋巴外渗
病因
①钝性外力在动物体上强行滑擦,致使皮肤或筋膜与其下组织发生分离,淋巴管发生断裂;
②局部发生化脓感染灶引起淋巴外渗,颌下、颈部、肩前、腹背部、股内侧部。
治疗
排出积液:抽出或切开排出淋巴液
制止流出:95%酒精或酒精福尔马林冲洗
物理化学损伤
烧伤
烧伤深度(分类)
一度烧伤: 皮肤表皮层被损伤。伤部被毛烧焦,留有短毛,动脉性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局限性轻微热、痛、肿,呈浆液性炎症变化。
二度烧伤: 浅二度即皮肤表皮层及真皮层的一部分被损伤,伤部被毛烧光或烧焦,留有短毛,拔毛带皮; 深二度即皮肤表皮层及真皮层的大部分被损伤,伤部被毛易拔掉。
三度烧伤: 皮肤全层或深层组织被损伤。组织蛋白凝固,血管栓塞,形成焦痂,呈深褐色干性坏死状态。创面疼痛反应不明显或缺乏。呈现休克的全身症状。
治疗
现场急救:灭火和清除畜体上的致伤物质,保护创面,抢救窒息病畜。
防止休克:肌注氯丙嗪,皮下注哌替啶、吗啡,静脉注0.25%盐酸普鲁卡因200~300ml。
创面处理:防止感染、预防败血症、促进创伤愈合。
冻伤
分类
一度冻伤: 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疼痛性水肿,皮肤与皮下组织轻度水肿和充血,患部呈瘀血性红斑。受冷引起麻木和知觉消失,可随复温而恢复,随后血管显著扩张,局部充血、发热、疼痛。
二度冻伤: 皮肤和皮下组织呈弥漫性水肿。患部出现水疱,充满乳光带血样液体。
三度冻伤: 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不同深度与距离的组织干性坏死。因静脉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以及继发感染而出现湿性坏疽。
治疗
消除寒冷作用,使冻伤组织复温,恢复组织内血液和淋巴循环。
传统复温法:18~20℃温水浴,25min内不断加入热水,使水温逐渐达到38℃,复温后用肥皂水清洗患部,75%酒精涂擦,保暖绷带包扎和覆盖。
快速复温法:浸泡于40~42℃温水中,随时加入热水,保持水温恒定。
化学性损伤
酸类烧伤: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石炭酸烧伤时,由于石炭酸不溶于水,可用酒精、甘油、蓖麻油涂于患部。
碱类烧伤: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用食醋、6%醋酸溶液中和。苛性钠烧伤时,用5%氯化铵溶液冲洗。
磷烧伤: 立即扑灭火焰,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及周围正常皮肤,在缺水的情况下,用浸透的湿布掩覆创面,以隔绝磷与空气接触。转送途中切勿让创面暴露于空气中,以免复燃。用浸透冷水或高锰酸钾溶液的手帕或湿布掩护口鼻,防止吸收,以预防肺部并发症。
思考题1
1.挫伤、血肿、淋巴外渗鉴别诊断?
2.挫伤、血肿、淋巴外渗治疗?
3.烧伤分类及临床症状(按深度分类法)?
4.冻伤的分类及临床症状?
5.化学性损伤的紧急治疗方法?
思考题2
1.休克的病因、症状、诊断要点及治疗注意事项?
2.溃疡临床症状及治疗要点?
3.窦道和瘘管的治疗方法?
4.坏死和坏疽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损伤的并发症
休克
病因
失血与失液
创伤,烧伤
感染
心泵功能障碍
过敏
强烈的神经刺激及损伤
发病机理
①微循环缺血期: 休克早期,微循环中开放的毛细血管减少,血流减少、流速减慢,微循环灌流量显著减少,处于明显缺血状态。 兴奋不安、呼吸增加、粘膜苍白、四肢冰凉、尿量减少;心率加快;外周阻力增加,故脉搏快速、血压不低但脉压减少、无意识地排尿、排粪。
②微循环瘀血期: 血液不再限于直捷通路,而是经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大量涌入真毛细血管网,微循环灌大于流,以致大量血液淤滞在微循环血管内。 血压进行性下降,静脉塌陷,脉搏细弱而快速;呼吸浅表不规则,体温进一步下降,脑血流减少使神志淡漠,肾血流不足致少尿、无尿;微循环瘀血致皮肤花斑、发绀。
③微循环衰竭期: 微循环瘀血和灌流量减少更加严重,组织器官长时间严重缺氧而发生损伤和功能障碍。特点包括,微血管反应性显著下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形成;毛细血管出现无复流状态。 缺氧和酸中毒,各种体液因子释放,导致组织、细胞及重要生命器官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多系统和器官衰竭。极度沉郁、昏迷甚至死亡。
治疗
消除病因:调整水和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补充血流量,改善心脏机能
补充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体内电解质失衡得到改善;
改善心脏功能:直接影响血管和强心的药物,β受体兴奋剂如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调节代谢障碍:矫正酸中毒,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注意保温:保持通风良好,给予充分饮水。
溃疡
临床症状
治疗
治疗原发病
创面的处理:按化脓创处理,或切除过多组织及失活组织;
保持肉芽组织的湿度:涂布油剂软膏如鱼肝油软膏;
促进肉芽生长,改善血液循环;
封闭疗法:青霉素盐酸普鲁卡因;
高渗疗法;
干燥疗法。
窦道和瘘
窦道的治疗方法
对疖、脓肿、蜂窝织炎自溃或切开后形成的窦道,可灌注10%碘仿醚、3%过氧化氢以减少脓汁的分泌和促进组织再生;
当窦道内有异物,搔刮窦道引流或用手术方法将其除去;
当窦道过小、管道弯曲,由于排脓困难而潴留脓汁时,可扩开窦道口;
窦道管壁有不良肉芽或形成瘢痕组织者,可用腐蚀剂腐蚀。
瘘的治疗方法
对食道瘘、胃瘘、肠瘘、尿道瘘等排泄性瘘管必须采用手术疗法;
对腮腺瘘等分泌性瘘,可向管内灌注20%碘酊、10%硝酸银溶液。
坏死与坏疽
病因
外伤:严重的组织挫灭、局部动脉损伤;
持续性压迫:褥疮、鞍伤、绷带压迫;
物理、化学性因素;
血管栓塞。
症状
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治疗
局部剪毛、清洗、消毒,防止湿性坏疽进一步恶化;
对湿性坏疽应切除其患部,应用解毒剂进行化学疗法;
全身治疗:解毒并控制感染,保持营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