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手术器械
临床常用手术器械及介绍,具体有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止血钳、持针钳、缝合针、注射器,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编辑于2023-07-01 08:13:45手术器械
手术刀
刀柄
3号
全长12.5cm,惯称小号刀柄。
与10,11,12,15号手术刀片配合使用。
用于浅小部切割。
4号
全长14cm,惯称普通刀柄。
与20,21,22,23,24,25号手术刀片配合使用。
用于浅部切割。
7号
全长16cm,惯称细长刀柄。
与10,11,12,15号手术刀片配合使用。
用于深部切割。
刀片
刀片应用持针器夹持安装。
按形态分
圆刀
弯刀
三角刀
按大小分
大刀片
中刀片
小刀片
各刀片用途
10号和20~24号刀片用于切开皮肤、皮下、肌肉、骨膜等组织。
11号刀片用于切开血管、神经、胃肠道及心脏组织。
12号刀片用于膝部、五官外科手术。
15号刀片用于深部组织及眼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组织切割。
手术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刀柄和刀片。
刀柄通常与刀片分开存放和消毒。
刀片应用持针器夹持安装,切不可徒手操作,以防割伤手指。
装载刀片时,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前端背部,使刀片的缺口对准刀柄前部的刀楞,稍用力向后拉动即可装上。 取下时,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尾端背部,稍用力提起刀片向前推即可卸下。
手术刀主要用于切割组织,有时也用刀柄尾端钝性分离组织。
执刀方式
执弓式
是最常用的一种执刀方式,动作范围广而灵活,用力涉及整个上肢,主要在腕部。 用于较长的皮肤切口和腹直肌前鞘的切开等。适用于较大的胸腹部切口(刀和皮肤呈15°角)。
执笔式
用力轻柔,操作灵活准确,便于控制刀的动度,其动作和力量主要在手指。 用于短小切口及精细手术,如解剖血管、神经及切开腹膜等。适用于小的皮肤切口或较为精细组织的解剖等(手术刀和组织间保持45°角)。
握持式 (抓持法)
全手握持刀柄,拇指与示指紧捏刀柄刻痕处。 此法控刀比较稳定。 操作的主要活动力点是肩关节。 用于切割范围广、组织坚厚、用力较大的切开,如截肢、肌腱切开、较长的皮肤切口。适用于范围较大的大块组织切割。
反挑式
是执笔式的一种转换形式,刀刃向上挑开,以免损伤深部组织。先将刀锋刺入组织,再向上反挑。 操作时先刺入,动点在手指。 用于切开脓肿、血管、气管、胆总管或输尿管等空腔脏器,切断钳夹的组织或扩大皮肤切口等。适用于胆管、肠管的切开,局部的小脓肿切开等。
切口的选择原则
最能直接抵达病变部位,以便获得手术区域的暴露。
减少组织损伤,避开可能的主要血管和神经。
切口大小要选择合适,以方便手术为原则,对简单的手术提倡微创切割口,而复杂的恶性肿瘤根治等手术则尽量要求足够的显露。
方向尽量保持和皮纹一致,注意术后的瘢痕不影响外观(如乳腺、甲状腺)和关节的功能。
各种探查手术还要考虑便于手术切口的延长。
技术操作
皮肤切开
切开前再次消毒一次,用齿镊检查切口的麻醉情况,通知麻醉师手术开始(非局部麻醉时)。
切开时不可使皮肤随刀移动,术者应该分开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固定切口两侧皮肤,较大切口应由术者和助手用左手掌边缘或纱布垫相对应地压迫并绷紧皮肤。
刀刃与皮肤垂直,否则切成斜形的创口,不易缝合,影响愈合; 切开时用力要均匀,一刀切开皮肤全层,避免多次切割致切口不整齐。 要点是垂直下刀,水平走行,垂直出刀,用力均匀。
电刀切开技术方法:先按前述方法将皮肤切至真皮层,再在术者和助手使用齿镊相对提起组织后,使用电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浅部脓肿切开
用尖刀刺入脓肿腔中央,向两端延长切口, 如脓肿不大,切口最好到达脓腔边缘。
切开脓腔后,以手指伸入其中,如有间隔组织,可轻轻地将其分开,使成单一的空腔,以利于排脓。 如脓腔较大,或因局部解剖关系,不宜作大切口者,可在脓腔两侧切开做对口引流。
填入蓬松湿盐水纱布或聚维酮碘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并用干纱布或棉垫包扎。
深部脓肿切开
切开之前先用针穿刺抽吸,找到脓腔后,将针头留在原处,作为切开的标志。必要时也可借助体表超声进行切开前定位。
先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然后顺针头的方向,用止血钳钝性分开肌层,到达脓腔后,将其充分打开,并以手指伸入脓腔内检查。
手术后置入干纱布条,一端留在外面,或置入有侧孔的橡皮引流条或引流管以及能冲洗的双套管引流管。
若脓腔切开后,腔内有多量出血时,可用干纱布按顺序紧紧地填塞整个脓腔,以压迫止血。 术后2d,用无菌盐水浸湿全部填塞的敷料后,轻轻取出,改换成烟卷或凡士林纱布引流。
术后作好手术记录,特别应注意引流物的数量。 原则上应将脓液送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腹膜切开
切开腹膜过程中始终上抬腹壁,以避免误伤腹腔内脏器。
术者与一助交替提起腹膜,用刀柄或手指检查确保无腹腔内其他组织。
在两钳之间先切小口,术者与助手分别用弯止血钳直视下夹住对侧腹膜,然后再扩大,直视下扩大腹膜切口至皮肤切口大小一致(或稍大)。
胆管、输尿管的切开
原则上应在管道的前壁预定切口的两侧做细丝线悬吊后,再用尖刀片在两线之间切开,避免直接切开可能伤及管道后壁。
手术剪
组织剪
刀薄、锐利,有直弯两型,大小长短不一, 主要用于分离、解剖和剪开组织。
通常浅部手术操作用直组织剪, 深部手术操作一般使用中号或长号弯组织剪。
线剪
线剪多为直剪,又分为剪线剪和拆线剪。 剪线剪用于剪断缝线、敷料、引流物等, 拆线剪用于拆除缝线。
结构上组织剪的刃较薄,线剪的刃较钝厚,使用时不能用组织剪代替线剪,以免损坏刀刃,缩短剪刀的使用寿命。
拆线剪的结构特点是一页钝凹,一页尖而直。
正确的执剪姿势
为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扣入剪刀柄的两环,中指放在无名指的剪刀柄上,示指压在轴节处起稳定和导向作用。 (初学者执剪常犯错误是将中指扣入柄环,而这种错误的执剪方法不具有良好的三角形稳定作用,从而直接影响动作的稳定性。)
剪割组织时一般采用正剪法,也可采用反剪法,还可采用扶 剪法或其他操作。
手术镊
手术镊用以夹持或提取组织,便于分离、剪开和缝合,也可用来夹持缝针或敷料等。
其种类较多,有不同的长度, 镊的尖端分为有齿和无齿(平镊)
有齿镊 teeth forceps
前端有齿,齿分为粗齿与细齿,
粗齿镊用于提起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等坚韧组织; 细齿镊用于肌腱缝合、整形等精细手术,夹持牢固,但对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无齿镊 smooth forceps
前端平,其尖端无钩齿,分尖头和平头两种,用于夹持组织脏器及敷料。
浅部操作时用短镊,深部操作时用长镊。
无齿镊对组织的损伤较轻,用于脆弱组织、脏器的夹持。
尖头平镊用于神经、血管等精细组织的夹持。
正确的持镊姿势是拇指对示指与中指,把持二镊脚的中部,稳而适度地夹住组织。 (错误执镊既影响操作的灵活性,又不易控制力度大小。)
止血钳
血管钳 hemostat是主要用于止血的器械,故也称止血钳,此外,还可用于分离、解剖、夹持组织; 也可用于牵引缝线,拔出缝针或代镊使用。
代镊使用时不宜夹持皮肤、脏器及较脆弱的组织,切不可扣紧钳柄上的轮齿,以免损伤组织。
血管钳种类很多,其结构特点是前端平滑,依齿槽床的不同可分为弯、直、有齿、无齿等,钳柄处均有扣锁钳的齿槽。
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蚊式血管钳 mosquito clamp
有弯、直两种,为细小精巧的血管钳,可作微细解剖或钳夹小血管;
用于脏器、面部及整形等手术的止血,不宜用于大块组织的钳夹。
直血管钳 straight clamp
用以夹持皮下及浅层组织出血,协助拔针等。
弯血管钳 kelly clamp
用以夹持深部组织或内脏血管出血,有长、中、短三种型号。
有齿血管钳 Kocher clamp
用以夹持较厚组织及易滑脱组织内的血管出血,如肠系膜、大网膜等, 也可用于切除组织的夹持牵引。
注意前端钩齿可防止滑脱,对组织的损伤较大,不能用作一般的止血。
血管钳的正确执法基本同手术剪。
关闭血管钳时,两手动作相同,但在开放血管钳时,两手操作则不一致。 开放时用拇指和示指持住血管钳一个环口,中指和无名指持住另一环口,将拇指和无名指轻轻用力对顶一下,即可开放。
血管钳的传递:术者掌心向上,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伸直,传递者握血管钳前端,以柄环端轻敲术者手掌,传递至术者手中。
持针钳
也叫持针器,主要用于夹持缝合针来缝合组织,有时也用于器械打结,其基本结构与血管钳类似。
持针器的前端齿槽床部短,柄长,钳叶内有交叉齿纹,使夹持缝针稳定,不易滑脱。
使用时将持针器的尖端夹住缝针的中、后部1/3交界处,并将缝线重叠部分也放于内侧针嘴内。 (若夹在齿槽床的中部,则容易将针折断。)
缝合针
简称缝针,是用于各组织缝合的器械,它由针尖、针体和针尾三部分组成。
针尖形状由圆头、三角头及铲头三种; 针体的形状有近圆形、三角形及铲形三种,一般针体前半部分为三角形或圆形,后半部分为扁形,以便于持针钳牢固夹紧; 针尾的针眼是供引线所用的孔,分普通孔和弹机孔。(目前有许多医院采用针线一体的无损伤缝针,其针尾嵌有与针体粗细相似的线,这种针线对组织所造成的损伤较小,并可防止在缝合时缝线脱针。)
临床上根据尖与针尾两点间有无弧度,将缝针分为直针、半弯针和弯针; 按针尖横断面的形状分为角针和圆针。
分类
直针
适合于宽敞或浅部操作时的缝合,如皮肤及胃肠道黏膜的缝合,有时也用于肝脏的缝合。
弯针
临床应用最广,适于狭小或深部组织的缝合。
根据弧弯度不同分为1/2、1/4、3/8、5/8弧度等。
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均可选用不同大小、弧度的弯针作缝合。
无损伤缝针
主要用于小血管、神经外膜等纤细组织的吻合。
三角针
针尖前面呈三角形(三菱形),能穿透较坚硬的组织,用于缝合皮肤、韧带、软骨和瘢痕等组织,但不宜用于颜面部皮肤缝合。
圆针
针尖及针体的截面均为圆形,用于缝合一般软组织,如胃肠壁、血管、筋膜、腹膜和神经等。
注射器
针头要尖锐、不弯曲、通气、大小合适、开口光滑,针头套在注射器的接头上,需要经过90度旋转使之套紧,注射前需排除注射器内的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