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扬州大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操作与实务
扬州大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操作与实务,内容有第二章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的学科定位、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定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二章
第二节 学心健E的学科定位
学校心理健康的教育学定位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任何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有着自己特定的教育主题、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所有这些要素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完整的教育系统。
(三)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关涉的内容来看,主要也是属于教育学范畴的。
1.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系列化、规范化;
2.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如何开展实际的心理训练活动;
4.如何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
5.如何把心理素质的发展列为考核学生的内容之一;
6.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废止精神虐待型教育方式。
(四)在教育学家看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与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本来就是教育学的题中应有之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定位
(一)概念
1.广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引导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实践活动。
2. 狭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基础上的新发展,是心理卫生学和健康心理学在学校情境中的有机整合。
(二)内容
1.在课业、社会生活等方面个人问题的咨询
2. 就业指导及跟踪性服务
3.信息服务
4.为每个学生建立详细而系统的累计性档案,以记录其智力、兴趣、性向、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嗜好、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打工经历等内容。
5.磋商性服务,主要是辅导人员与社会、家庭和学校联系与合作
6.辅导学生治疗心理疾病和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等
(三)工作方式
心理学取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心理健康作为一种服务工作,并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所能胜任的;认为学校应该整合全社会的资源特别是社区资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第三节 学心健E与素质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一)德育: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其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活动。
(二)综述
1.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人格发展方面的优势:充满自信、乐于助人、渴望友谊、积极寻求发展和兴趣广泛等。
2.人格缺陷:
(1)在客服一定困难以取得某项成功方面动力较弱,在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勤劳节俭精神较差、学习兴趣缺乏等。
(2)在实际工作中,相当多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不能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区分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
智育: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其智力的活动。(除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之外,两者还有交错之处)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一)体育
广义:指国家所倡导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技比赛
狭义:指学校体育,即学校体育工作者有组织有计划地授予学生身体锻炼和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磨练意志和形成良好品德的教育。
(二)表现
1.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功能和任务方面有交叉重叠之处
2. 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的基础
3.体育的心理保健作用表现
(1) 能使人的感知觉敏锐,观察力增强,促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使人动作敏捷、准确和协调;
(3)能培养愉快、乐观的情绪,增强自信心、义务感、荣誉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情感,并能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及有益于培养高尚的情操;
(4)能培养机智、灵活、果断、顽强的意志;
(5)有利于造就开朗、团结、律己、勇敢、富有朝气、力求上进等优良性格。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一)美育: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二)任务
1.基本:引导学生在端正审美态度、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
2.运用某些专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审美心理结构,亦即培养学生旨在感受美的感知能力,旨在欣赏美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旨在评价美的判断力等。
(三)表现
1.审美趣味: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特有兴趣和评价倾向;
2.审美理想:则是审美主体对至善至美的生活目标的期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