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职业理念-教学观
关于一、职业理念-教学观的思维导图,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的看法,素质教育是为了纠正应试教育提出的,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的实践能力
教资 科一 第一章,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第一章 职业理念-教育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的看法
(一)素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纠正“应试教育”
发展
1993年提出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转变
1999年素质教育形成完整的体系
2006年素质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
(二)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均衡的发展而非平均发展
均衡:1.教育的差距不能过大2.学生各科目之间的差距不能过大,不能偏科
提素个性创两全
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的素质
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体学生的,不是少数人或者一部分人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4.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
5.素质教育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为了纠正应试教育提出的,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的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外延
纵向
素质教育不是适用于特定时期、特定阶段的教育,而是贯穿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育
横向
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三)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宏观层面
国家政策的保障
中观层面
课程改革的推进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知识的传授—主动学习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2)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
4转向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
“过”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人”
微观层面
学校作用的发挥
(1)学校管理者转变教学观念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2)开展校外、课外的教育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3)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中小学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重要性)
(四)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教育对象
少数学生—全体学生
教育目的
传授知识,忽视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能力培养
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死记硬背,重复训练—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评价
以学生成绩作为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评价方式多元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比较难,忽视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综合性和应用性,联系实际
(五)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