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论证是一门学问
《论证是一门学问:如何让你的观点有说服力》不仅能使您在撰写文章和发表演讲时,清晰而有力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还有助于您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怀疑精神。无论是进行调查研究、阅读论证类文章,还是赢得听众的信任,这本小册子都是您必不可少的有力帮手。简要论证有哪些基本规则?演绎论证有几种类型?因果论证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怎样进行概括与总结?如何正确地运用信息来源?口头论证需要更加注意什么?如何避免论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谬误?……
编辑于2020-02-25 03:56:37《论证是一门学问:如何让你的观点有说服力》不仅能使您在撰写文章和发表演讲时,清晰而有力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还有助于您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怀疑精神。无论是进行调查研究、阅读论证类文章,还是赢得听众的信任,这本小册子都是您必不可少的有力帮手。简要论证有哪些基本规则?演绎论证有几种类型?因果论证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怎样进行概括与总结?如何正确地运用信息来源?口头论证需要更加注意什么?如何避免论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谬误?……
亨利的《现代基要主义不安的良心》可能是20世纪福音派最重要的著作。如今,这本书依然像在1947年时一样切合现实,举凡立定心志,要以国度异象审视生活方方面面的人,都应该重读此书。耶稣开启的国度关乎全人,关乎灵里的失丧、身体的疾病、物质上的贫穷、对共同体的需要。与耶稣一同宣扬这个国度的教会也要如此。我们每代人都需要这个提醒,现代尤其需要——过了这么多年,福音派的良心仍然未得平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证是一门学问:如何让你的观点有说服力》不仅能使您在撰写文章和发表演讲时,清晰而有力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还有助于您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怀疑精神。无论是进行调查研究、阅读论证类文章,还是赢得听众的信任,这本小册子都是您必不可少的有力帮手。简要论证有哪些基本规则?演绎论证有几种类型?因果论证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怎样进行概括与总结?如何正确地运用信息来源?口头论证需要更加注意什么?如何避免论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谬误?……
亨利的《现代基要主义不安的良心》可能是20世纪福音派最重要的著作。如今,这本书依然像在1947年时一样切合现实,举凡立定心志,要以国度异象审视生活方方面面的人,都应该重读此书。耶稣开启的国度关乎全人,关乎灵里的失丧、身体的疾病、物质上的贫穷、对共同体的需要。与耶稣一同宣扬这个国度的教会也要如此。我们每代人都需要这个提醒,现代尤其需要——过了这么多年,福音派的良心仍然未得平安。
论证是一门学问
构建和评估简论
论证首先要做的是列举理由,并将它们清晰、合理地组织起来。
第一章 简论:若干基本原则
构建简论的通则
规则1 明确前提和结论
结论是需要你为之给出理由的陈述;而给出这些理由的陈述,就是前提。
规则2 理顺思路
论证是从理由、证据导向结论的一种运动过程。
规则3 从可靠的前提出发
无论你从前提到结论的论证过程多么精彩,如果前提站不住脚,结论也同样站不住脚。
规则4 具体简明
避免抽象、模糊、笼统的措辞。
规则5 立足实据,避免诱导性言论
给出实际的理由,不能只有诱导性言论;同样,不要为了让自己的论证显得更好一些,而去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形容对立的观点。
规则6 用语前后一致
简论通常只有一个主题或一条线索,各步论述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因此,要清楚地表达这个观点,用词要精挑细选,各步之间应该保持一致。
第二章 举例论证
第二章至第六章讨论简论的若干具体类别。
规则7 孤例不立
但要想做概括性的论断,孤例几乎毫无帮助。
规则8 例子要有代表性
我们很容易忽视一点:通过个人经验获得的“样本”往往是缺乏代表性,甚至完全没有代表性的。
规则9 背景率可能很关键
因此,要评估使用生动例子的论证是否可信,我们需要知道,除了所举的例子没有其他的例子吗?这种概率是高还是低?
规则10 慎重对待统计数字
统计数字似乎能给人一种权威、确切的感觉(“你知道吗?88%的医生表示赞同”)。然而实际上,像其他任何类型的证据一样,数字也需要批判性地看待。
规则11 考虑反例
反例是与你的概括相矛盾的例证;反例有助于思考的深入,发现你真正想说的内容。
第三章 类比论证
规则12 类比需要相关且相似
规则7(“孤例不立”)有一种情况例外。与通过堆砌例证来支持概论不同,类比论证可以从一个具体例子推导出另一个,理由是两者在很多方面相似,所以两者在另一个方面同样相似。
第四章 诉诸权威的论证
规则13 列出信息来源
引用的方式不一而足——你或许需要一本引用指南,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那一种——但所有方式都包含着同样的基本信息:应足以让其他人很容易自行找到该信息来源。
规则14 寻找可靠的消息人士
注意,可靠的消息人士并不一定要符合“权威人士”的传统定义;反过来,传统意义上的“权威人士”也未必可靠。
规则15 寻找公正的信息来源
因此,我们要寻找公正的消息人士:当前问题不牵涉自身利益,并且把准确性视为首要或重要标准的个人或组织。
规则16 多方核实信息来源
如果权威尚且如履薄冰,你就更不要往冰面上跳了。看一看你能否从其他角度进行论证——或者重新考虑结论的合理性。
规则17 善用网络
善用也要谨慎引用。
第五章 因果论证
规则18 因果论证始于关联
因果论证的证据通常是两起事件或两类事件之间的一种关联——有规律的联系
规则19 一种关联可能有多种解释
用关联性论证因果关系常常是很有说服力的。然而,这类论证总是有一种系统性的困难。问题很简单:任何关联都可能有不止一种解释。我们单从关联本身常常弄不清楚如何最好地解释潜在的因果关系。
规则20 寻求最有可能的解释
首先,把缺失环节补全。也就是说,讲清楚每种潜在解释的合理之处;试着用这种方法补全缺失环节,不仅要对你偏好的解释,其他解释也要同等对待。
规则21 情况有时很复杂
有时候,单单一处关联绝非全貌;另外,“互为因果”也是可能存在的。
第六章 演绎论证
(正确)演绎论证的形式是这样的:如果其前提正确,那么结论也必定正确。正确的演绎论证叫作逻辑有效的论证(valid argument)。
规则22 肯定前件式
肯定前件式(modus ponens):如果p,那么q。
规则23 否定后件式
否定后件式(modus tollens):如果p,那么q;非q,那么,非p。
规则24 假言三段论
假言三段论(hypothetical syllogism):如果p,那么q;如果q,那么r;因此,如果p,那么r。
规则25 选言三段论
选言三段论(disjunctive syllogism):要么p,要么q;不是p;因此,q。
规则26 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dilemma):要么p,要么q;如果p,那么r;如果q,那么s;因此,要么r,要么s。
规则27 归谬法
归谬法(reductio ad absurdum): 欲证:p。 假定原命题不成立:非p。 论证在这种假定情况下,结论只能是:q。 证明q是错误的(矛盾、荒谬、在道德或实践中不可接受……)。 结论:最终看来,p必定是正确的。
规则28 多步演绎论证
很多逻辑有效的演绎论证都是规则22至规则27中介绍的基本形式的组合。
拓展应用
第七章 详论
理出一条更加具体的思路,清楚地表达出你的主要观点,并且依次对这些观点的前提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论证。
规则29 研究话题
你要做的不是告诉别人你首先想到了什么观点,而是得出一个考虑周全的观点,并且用强有力的论证来支持它。
规则30 将观点整理为论证
记住,你是在进行论证。换言之,你要用证据和理由支持具体的结论。当你开始表述某种观点时,抓住主要思想,整理为论证的形式。
规则31 对基本前提进行专门的论证
当你把基本思想按照论证的形式写出来之后,你就需要将其展开并加以论证;每个前提同时也是需要论证的结论。
规则32 考虑反对意见
你要不断地问:什么样的论证能够最有效地驳斥你要得出的结论?
规则33 考虑其他解决方法
如果你要证明你的建议是正确的,仅仅证明它能够解决问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证明,它优于该问题的其他解决方案。
第八章 议论文
假设你已经对论题做过了研究,将其整理为基本论证,并为你的前提进行了辩护。
规则34 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地进入实际问题。切忌空话、废话连篇。
规则35 提出明确的主张或建议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简单地陈述自己的命题或理解、结论
规则36 论证要遵循提纲
首先,做一个概括。把提纲中的基本论证提炼出来,用一小段话写下来。给出整体概念:让读者从整体上清晰地了解你要论证什么、如何论证。
规则37 详述并驳斥反对意见
在议论文中,详述并驳斥反对意见会使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并证明你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思考。
规则38 搜集和利用反馈信息
作者——不管水平如何——都需要反馈信息;写作本质上是一个过程,反馈信息是过程中的一环。
规则39 要谦虚一些
我们不是专家。大多数人都可能犯错误,专家也是一样。
第九章 口头论证
演讲的规则
规则40 打动你的听众
在做口头论证时,你可以说是在请求别人给你一次发言机会。用热情,在语言风格表现出尊重。
规则41 全程在场
要有眼光交流,要与听众互动。
规则42 设置节点
听众的节奏由你来设定。所以你要考虑周详。整体而言,口头论证需要比书面论证提供更多“节点”,重申的次数也要更多。
规则43 精简视觉辅助工具
精简精简,既要简,就是要少用;也要精,就是要恰当。要记住:你的论证才是关键。要根据论证来精简视觉辅助工具。
规则44 结尾要出彩
结尾要及时;不要草草收场;结尾要隆重:要有文采,有看点,不妨精心修饰。
第十章 公共辩论
也适用于私下辩论
规则45 堂堂正正
理想情况下,公共辩论应当是集思广益。你要为此做好准备。加入一场你能为之做出贡献的辩论。加入时就要有值得讨论的内容。要有真凭实据、真知灼见,表达时要公正妥当。
规则46 虚心倾听,反为己用
辩论是一种交换。它是与观点不同,但(理想状态下)同样以完善观点为目标的人发生的往来关系。它既不是你单纯发表立场的机会,也不是其他人单纯发表他们观点的机会。你们都要倾听彼此。 假如你积极地听取了对方论述并认真进行了提问,那么对方就并无不快。你就为理解对方的论证下了功夫。你现在可以要求对方同样认真、耐心、积极地倾听你要说的话。这就是反为己用。
规则47 拿出正面观点
公共辩论陷入僵局的一大原因是,参与者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推进。过分关注负面因素是部分原因,也就是只看对方错在哪里。好论证会给人们肯定性的内容——有吸引力的正面观点。
规则48 由共识起步
公共辩论往往通过各自极端立场的形式呈现。然而,在现实中,哪怕辩论双方差距再大,只要想得更周全一些,他们就总能找到“折中”的观点。——你必须寻求这种共识。
规则49 要有起码的风度
有风度的人应该先表现出风度,先做出表率。
规则50 给对方留下思考的时间
管你的论证多么优秀,都不要指望听众会马上赞同你,只要他们能保持开放心态就好。你应该期待的是,对方愿意考虑改变立场。
附录二 定义
关于词义的三个规则
当词语含义不明确时,使之明确
当词义存在争议时,先从明显的例子着手
定义不能代替论证
一言以蔽之,定义有利于明晰问题,但大部分情况下,定义本身并非论证。你应该做到用词明晰,这样别人才知道你问的是什么问题,但不要觉得明晰问题就等于回答问题。
附录一 常见论证谬误
谬误指的是误导性的论证。
人身攻击(ad hominem)
攻击作为信息来源人本身,而不是其资质或可信度,也不是实际论证。
诉诸无知(ad ignorantiam)
主张某个命题是正确的,只是因为没有人证明它是错误的。
诉诸怜悯(ad misericordiam)
诉诸怜悯,以此争取特殊待遇。
诉诸群众(ad populum)
诉诸群体情感,或者为了讨好群众而诉诸某个抽象的人(每个人都这么做!)。
肯定后件(affirming the consequent)
如果p,那么q;q;因此,p。
乞题(begging the question)/循环论证(circular argument)
暗中将结论用作前提。
复合问题(complex question)
这种提出问题的方式使人们无论同意还是不同意,都不得不承认你希望证明的另一观点。
否定前件(denying the antecedent)
如果p,那么q;非p;因此,非q。
偷换概念(equivocation)
在论证的过程中先用一个词的某个意思,之后又改用这个词的另一个意思。
假二难推理(false dilemma)
将两个往往完全对立的选项不公正地摆到别人面前,而排除其他一切选项。
诱导性语言(loaded language)
以煽情为主的语言。事实上,这种语言根本就不算是论证,而只是操纵。
复述结论(mere redescription)
前提仅仅是把结论换了一种说法,而不是给出具体的、独立的理据。
错为因果(false cause)
因果性结论有误的论证的统称。
不当结论(non sequitur)
得出“无从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从证据中无法合理推断出的结论,甚至是与证据无关的结论。
以偏概全(overgeneralizing)
根据过少的例证进行概括。
忽略其他可能性(overlooking alternatives)
忘记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而不止一个。
劝导性定义(persuasive definition)
给某个词语下一个看似简明,实则具有劝导性的定义。
扣帽子(poisoning the well)
在论证展开前就用诱导性语言加以诋毁。
错置因果(post hoc,ergo propter hoc)
仅仅因为时间上前后相继便草率地断定存在因果关系。
扯开话题(red herring)
引入一个不相关的、次要的话题,从而将注意力从主要话题上移开。
稻草人谬误(straw man)
歪曲地描述对立的观点,夸大本来每个人都可能会相信的看法,这样反驳起来就简单多了。
导 论
论证的意义何在?
论证是探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论证是练出来的
真正的论证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
本书框架
1-6章是论证的基础
第一章至第六章讨论如何构建和评估简论(short arguments)。
7-10章是在前6章的基础上拓展的应用
第七章会教你做详论,先写提纲,然后逐步充实;详论同时,你需要考虑反对意见和其他可能性。第八章深入议论文写作。然后,第九章补充了针对口头陈述的规则,第十章讨论公共辩论的问题。
附录1
列举了各种谬误
附录2
提供了构建和评估定义的三个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