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观
教师观的思维导图,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根本责任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基本能力的思维导图,分享了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知识,未完成完成,可自行补充。
教育法律法规(7)的思维导图,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9.1施行,依据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教育基本法/根本法,在教育法规中处于最高层次,具有最高效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教资:教育目的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教师观
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
教师职业概述
教师内涵: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根本责任: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本任务:教书育人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不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和责任,要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路人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民主、开放、科学,确立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教师要积极参与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建设
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在教学中以研究者心态置于教学情境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不仅包括思维和方法,而且包括价值和做人
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教学阶段: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之间合作:不同学科、不同年级
教师与家长合作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连续性(时间):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
广延性(空间):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培养人才周期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具有迟效性、滞后性
间接性: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教师自身可作为教育因素和有影响力的榜样
示范性:言谈举止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个体性:每一个教师都进行个体劳动形式
群体性:劳动成果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
教师的专业发展
内涵: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
阶段(富勒、布朗)
关注生存阶段(新手型教师)
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
处理人际关系或管理学生
关注情境阶段(老手)
关注学习成绩
备课、教案、教学工作质量
关注学生阶段
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d重要标志
内容:身心能知道
道德素养
对学生热爱
对事业忠诚
对集体团结协作
对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知识素养
政治理论修养(毛、马、邓)
本体性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条件性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
能力素养
核心:教育教学能力
自我反思:较高的教育机智
心理素养
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人格
身体素养
途径(方法)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5~20分钟
进行专门训练
每天回顾
有意义呈现新材料
有效的指导课堂作业
布置家庭作业
每周每月进行回顾
反思教学经验
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布鲁巴齐: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职业发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主体是教师、强调实践
拓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校本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