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的思维导图,汇总了感觉的一般概念、视觉、听觉、其他感觉的知识,欢迎大家学习。
编辑于2023-07-29 14:45:12 广东第三章 感觉
感觉的一般概念
感觉
定义
人脑 认识
事物 个别属性
作用
提供 内&外环境的信息
机体&环境的信息平衡
基础
认识活动
心理现象
分类
外部
eg.视觉嗅觉听觉
距离感觉
内部
eg.运动觉 平衡觉 内脏感觉
机体觉
编码
定义
能量转化
符号系统转化
感觉编码
感官换能作用:外界输入→神经冲动
学说
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缪勒
每种感觉神经只产生一种感觉
感觉神经性质→感觉✓
刺激性质→感觉❌
特异化理论
不同神经元~不同性质感觉
红色信息
甜味信息
模式(模块)理论
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
激活程度差异
神经系统同时采用
近刺激&远刺激
近刺激
直接→感觉器官
eg.视网膜上的投影
远看成岭侧成🏔
每时每刻变化
远刺激
来自物体本身
eg.一定波长的光线
🍎是圆的
不变
特性
感受阈限&感受性
定义
感觉阈限
刺激范围
感受性
感觉能力
绝对
绝对感觉阈限R
刚刚引起感觉
最小刺激量
不同条件→阈值变化
绝对感受性E
感官能力
觉察微弱刺激
一般,感受性高
反比
差别
差别感觉阈限 (最小可觉差)
刚刚引起差别感觉
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
感觉能力
最小差异量
反比
韦伯定律
K=△I/I
K 韦伯分数
随被测感觉系统变化
△I 刺激增量
I 原刺激量
适用于 中等强度刺激
刺激强度~感觉大小
对数定律
费希纳
最小可觉差主观上都相等
P=KlgI
I 刺激量
P感觉量
K 常数
与感觉的韦伯分数有关
适用于 中等强度刺激
幂定律
斯蒂文斯
数量估计法
受反应偏差影响
P=KIⁿ
P 知觉的大小/感觉大小
I 刺激的物理量
K n 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
能量分布较大的感觉通道(视 听) n小
信号检测论
分类
反应 有
击中
虚报↑ 反应标准↓
无
漏报↑ 反应标准↑
正确拒绝
反应标准影响因素
奖励
惩罚
出现频率
刺激物物理强度变化≠感觉变化
视觉
视觉刺激
折射
光源
太阳
色散
单色光
光的特性
光源特性
反射作用的物体表面特性
生理机制
眼球
眼球壁
外
巩膜
角膜
屈光 护眼
中
虹膜
瞳孔
调节光线摄入量
睫状肌
脉络膜
内
视网膜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神经内段
内容物
晶状体
房水
玻璃体
屈光介质
眼外肌
眼动神经
滑车神经
外展神经
受此三者支配
视网膜的构造
换能作用
视觉色素结构变化
放能→激发神经冲动
eg.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第二层
双极细胞
其他细胞
第三层
神经节细胞
盲点(中央凹附近)
视觉的传导机制
过程
第一级
双极细胞
第二级
神经节细胞→视交叉→外侧膝状体
第三级
→枕叶的纹状区
作用
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加工处理
聚合作用
视锥&杆>>神经节细胞
会聚比例
侧抑制作用
相邻感受器互相抑制
视觉的中枢机制
胡伯 威塞尔
视觉感受野
受刺激时,联系细胞被激活
皮层细胞
外侧膝状体细胞
圆形
中心与周围对抗
对细小光点反应
开区&关区
左右对抗
分类
简单细胞
复杂细胞
超复杂细胞
功能柱
共同功能细胞→加工视觉信号
特征觉察器
选择性反应
通路
腹侧 What
枕叶的初级皮层→颞下回
颜色 形状信息
背侧 Where
枕叶→顶叶
运动 空间 位置
视觉感受器+中枢反馈性调节
基本现象
颜色
基本特性
色调
选择性反射的优势波
明度
明暗程度
决定因素
照明强度
反射系数
普肯耶现象
不同条件,视觉机制不同
eg.黑夜白天的红&蓝花明度不同
饱和度
纯杂程度/鲜明程度
颜色混合
色光混合+
颜料混合-
互补色
三原色(红绿蓝)
颜色立体
垂直轴→明度
立体圆周→色调
饱和度
圆周到中心
圆周向黑白
视觉缺陷
色弱
感受性低
色盲
全色盲
黑白
缺视锥细胞
局部色盲
颜色范围小
色觉理论
视网膜水平 三色说
托马斯•杨
分别对一类波长敏感
赫尔姆霍茨
敏感程度异
红绿蓝
三种感受器
缺陷
不能解释红绿色盲的黄色经验
更高级水平 对立过程理论
前身
四色说
黑林
对抗的三对视素
黑白
红绿
黄蓝
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 编码信息的对立机制
斯瓦特金
+红、-绿细胞
+黄、-蓝细胞
德瓦洛伊
一端光→兴奋性
另一端→抑制性
视觉的空间特性
视觉对比
明暗对比
光强
明度的对比效应
反射光量同时
周围物体明度不同→不同明度
颜色对比
周围环境颜色的影响
互补色方向
马赫带
定义
明暗变化的边界上
亮区→更亮光带
暗区→更暗光带
原理
刺激能量实际分布❌
神经网络加工的结果✓
侧抑制
不同程度的光刺激
不同强度侧抑制
视敏度(视力)
分辨最小物体/细节的能力
视角
定义
物体&眼睛节点→夹角
决定因素
物体大小
物眼距离
分类
最小可见敏度
分辨最小物体
测量
白色背景上的黑线
游标敏度
分辨两线段的相对移动
最小间隔敏度
区别物体最小间隔
测量
栅条图形
E形视标
蓝道环
近视&远视
近视
远处光线 聚焦在视网膜前
远视
近处光线 聚焦在视网膜后
影响因素
光照条件
距离
对比
中央凹→视敏度最大(视锥多)
视觉的时间特性
视觉适应
定义
刺激物持续作用→感受性变化
分类
暗适应
亮→暗 感受性提高
持续30-40min
过程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杆锥裂)
视锥细胞
明适应
暗→亮 感受性下降
5min
后像
定义
刺激物 作用停止后
感觉现象 短暂保留
分类
正
与刺激物同
eg.注视灯后闭眼→光亮形象 在黑色背景上
负
与刺激物反
eg.黑色形象 在光亮背景上
颜色视觉后像:互补色
闪光融合
闪光频率增加→看到连续的稳定光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刺激的最小频率
引起融合感觉
影响因素
闪光亮度
费里-波特定律
亮度~lg闪光融合频率
闪光照射视野区域
视觉掩蔽
后一闪光影响前一闪光的觉察
分类
光
图形
视觉噪声
eg.抢镜头 穿帮
听觉
声波的物理性质
频率
每秒振动次数
次声波<16Hz
超声波>20000Hz
人耳不能接受
敏感范围
1000Hz~4000Hz
振幅
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
dB
波形
正弦波→纯音
听觉基本特性
音调
音响
音色
生理机制
耳
外耳
耳郭
外耳道
收集声音
中耳
结构
鼓膜
听小骨
锤骨
砧骨
镫骨
卵圆窗
正圆窗
生理性传导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 →卵圆窗→内淋巴液
鼓膜:镫骨覆盖面积=20:1→声压提高20~30倍
内耳
结构
前庭器官
耳蜗 (听觉器官)
鼓阶
中阶
前庭阶
基底膜
柯蒂氏器
支持细胞
毛细胞
能量转换
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腹侧通道→听觉核心皮层
背侧通路→二级区
同侧 对侧(主)输入
不同神经元对不同频率敏感
二级区→言语
基本现象
音调
影响因素
频率
持续时间
强度
复合音的音调
理论
频率理论 (☎️理论)
拉瑟福德
基底膜&镫骨:同频运动
无法解释
人耳接受>1000Hz声音
共鸣理论 (位置理论)
赫尔姆霍茨
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对不同频率反应
蜗底窄
蜗顶宽
解释
老年人高频听觉衰退
不对应
横纤维长短比10:1
人耳接受频率高低比1000:1
行波理论
贝克西
振动到基底膜某部位→振幅最大值,消失
频率异→最大振幅位异
低→蜗顶
高→蜗底
评价
正确描述>500Hz的基底膜运动
不能解释<500Hz
各个部位相同的运动
神经齐射理论
韦弗尔
x<400Hz
个别纤维发放频率~声音频率
400Hz<x<5000Hz
联合“齐射”→反应较高频率声音
音响
决定因素
声音强度/声压水平
阈限
0dB 130dB
140dB→痛觉
声音的掩蔽
定义
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
阈限上升
分类
纯音掩蔽
噪声对语音
纯音&噪声对语音
影响因素
频率
近→大
低对高的掩蔽作用>高对低
掩蔽音强度
时间间隔(掩蔽&被掩蔽音)
其他感觉
皮肤感觉
肤觉
基本形态
触压觉
冷觉
温觉
温度觉
痛觉
感受器点状分布
作用
事物的空间特性
视听损伤时,补偿
盲人
维持机体&环境平衡
触压觉
分类
触觉
轻微变形
压觉
明显变形
振动觉
痒觉
传导通路
第一级
触觉感受器→脊髓:薄束&楔状束
第二级
→延脑、大脚脑→丘脑腹侧核
第三级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
特点
不同部位不同
触觉阈限
两点辨别阈限
温度觉
生理零度
皮肤表面温度
>温觉;<冷觉
感受器
温:弗尼氏小体40℃
冷:克劳斯氏球15℃
影响因素
身体部位
受刺激皮肤面积
矛盾热现象
冷热同时被激活→热
痛觉
保护机体
影响因素
文化环境
经验
暗示
强烈持久的注意
嗅觉
唯一不通过丘脑而直接进入大脑的感觉
有气味的物质
“锁和钥匙理论”
特定
影响因素
刺激物性质
环境因素&机体状态
适应
长期职业实践
外激素(信息素)
味觉
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感受器
苦酸咸甜敏感性逐渐降低
尖甜 中咸 侧酸 根苦
鲜味
广谱反应
一对多味道
影响因素
温度
37℃甜
17℃奎宁
适应
对比作用
食物搭配
内部感觉
动觉
反映
位置
运动
肌肉紧张程度
感受器
肌梭
腱梭
关节小体
作用
随意运动
认识客观世界
主动触摸
平衡觉(静觉)
感受器
半规管
旋转运动
前庭
直线+-速
内脏感觉(机体觉)
“黑暗”感觉
内脏活动→脏器壁
哪都疼
声音的传导途径
空气传导
鼓膜→中耳室→正圆窗→内耳
骨传导
颅骨→内耳
效率差
排除体内声音干扰
第一层
视锥细胞
中央凹只有~ 边缘少量
昼视 细节&颜色
三种,对不同波长敏感
中央部分555
视杆细胞
16-20º最多
夜视 明暗
视紫红质:视黄醇(构类维A)+视蛋白
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