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上物理思维导图
苏教版八上物理,如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一个物体叫作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 不可商用!
编辑于2023-08-05 21:48:28 江苏省八上物理思维导图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是什么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
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是种波
书P9-10
声速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每秒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每秒 在钢铁的传播速度约为5200m每秒
2.乐音的特性
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度叫做响度(loudness)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色
我们听声音可以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与音色(timbre)有关
乐音三要素
乐音(musical tone)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可以用 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它的特征
3.噪声及其控制
噪声(noise)
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
噪声的危害
听力下降、头昏、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等
噪声的控制
在声源处控制
禁鸣喇叭
改进声源结构
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传播途中控制
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有吸声、消声作用
人耳处减弱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超声波 (supersonic wave)
频率:>20000Hz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应用:B超、声呐、超声波清洗器等
次声波 (infrasonic wave)
频率:<20Hz
对人体有伤害
第二章 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物质的三态
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 叫作物态变化
温度的测量
2.汽化和液化
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汽化有 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evapoiation)。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沸腾
沸腾(boiling)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在沸腾 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liquefaction),气体液化的过程会放热。
3.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有些固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即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这类固体属于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还有一些固体,它们在熔化的过程 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即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属于非晶体。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食品冷冻保鲜、注塑、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
4.升华和凝华
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作升华(sublimation),物质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作凝华(deposition),物质凝华会放热
5.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
珍贵的水资源
京杭大运河接通南北航运
三峡工程利用水来发电
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
第三章 光现象
1.光的色彩 颜色
光源
本身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light source),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色散 (dispersion)
现象: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
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色光的混合
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 而自身却无法用其他色光混合得到。因此,红、绿、蓝叫作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当白光照在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我 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人眼看不见的光
可见光与不可见光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
还有一些光人眼无法察觉,称为不可见光
红外线
在色散光带红外侧在能使物体发热的不可见光,这种光叫红外线(infiared ray),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显著
紫外线
放在太阳光色散光带紫光外侧的照相底片被感光了,然后发现了一种不可见光-紫外线(ultra-violet ray),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照射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3.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许多事实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光线(light ray)
光速
光的传播也需要时间,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约为3x10^8m/s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
生活中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作平面镜(plane mirror),从平面镜中能观察到物体的像(imaje)
平面镜所呈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 且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也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潜望镜
5.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reflection)
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平面镜的表面平整、光洁,当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作 镜面反射(mirror reflection)
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时,由于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反射光 就会杂乱无章的射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作漫反射(diffuse reflection)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
2.速度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及其测量
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符号为m/s
3.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作直线运动(uniform rectilinear motion),作匀速直 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
4.运动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过程叫作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运动与静止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的,否则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运动的相对性
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 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作运动的相对性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1.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作 光的折射(refraction)
折射特点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2.透镜
初识透镜
透镜(lens)通常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convex lens)中央厚,边缘薄 凹透镜(concave lens)中央薄,边缘厚
焦点与焦距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汇聚透镜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于一点,这个点叫作焦点(focus), 用F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ocal length),用f表示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工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汇聚和发散的奥秘
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汇聚于某一点
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将会发散开来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体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性质与物距有关
一倍焦距处(焦点处),是物体成倒立实像与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两倍焦距处是物体成缩小像与放大像的分界点
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照相机与眼球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通过镜头通过胶片在镜头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视力的缺陷与矫正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
近视眼利用凸透镜矫正视力
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视力
5.望远镜和显微镜
望远镜(telescope)
显微镜(microscope)
显微镜的物镜与目镜都是凸透镜,他的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
通常的简易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做是两个透镜组成的 靠近人眼的透镜叫作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作物镜
参照物
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一个物体叫作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
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物距与像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
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
光心
一般把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
AO是入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过入射点O且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NN'称为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α叫作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γ叫作折射角
法线
过入射点并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虚像
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
分贝
定义:用声强级来描述声音的强弱
单位:分贝(decibel),符号dB
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它 90dB以上的噪音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频率
定义: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 振动的次数--频率(frequency)表示
单位: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Hz
八上物理思维导图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是什么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
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是种波
书P9-10
声速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每秒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每秒 在钢铁的传播速度约为5200m每秒
2.乐音的特性
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度叫做响度(loudness)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色
我们听声音可以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与音色(timbre)有关
乐音三要素
乐音(musical tone)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可以用 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它的特征
3.噪声及其控制
噪声(noise)
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
噪声的危害
听力下降、头昏、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等
噪声的控制
在声源处控制
禁鸣喇叭
改进声源结构
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传播途中控制
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有吸声、消声作用
人耳处减弱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超声波 (supersonic wave)
频率:>20000Hz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应用:B超、声呐、超声波清洗器等
次声波 (infrasonic wave)
频率:<20Hz
对人体有伤害
第二章 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物质的三态
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 叫作物态变化
温度的测量
2.汽化和液化
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汽化有 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evapoiation)。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沸腾
沸腾(boiling)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在沸腾 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liquefaction),气体液化的过程会放热。
3.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有些固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即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这类固体属于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还有一些固体,它们在熔化的过程 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即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属于非晶体。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食品冷冻保鲜、注塑、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
4.升华和凝华
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作升华(sublimation),物质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作凝华(deposition),物质凝华会放热
5.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
珍贵的水资源
京杭大运河接通南北航运
三峡工程利用水来发电
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
第三章 光现象
1.光的色彩 颜色
光源
本身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light source),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色散 (dispersion)
现象: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
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色光的混合
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 而自身却无法用其他色光混合得到。因此,红、绿、蓝叫作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当白光照在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我 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人眼看不见的光
可见光与不可见光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
还有一些光人眼无法察觉,称为不可见光
红外线
在色散光带红外侧在能使物体发热的不可见光,这种光叫红外线(infiared ray),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显著
紫外线
放在太阳光色散光带紫光外侧的照相底片被感光了,然后发现了一种不可见光-紫外线(ultra-violet ray),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照射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3.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许多事实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光线(light ray)
光速
光的传播也需要时间,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约为3x10^8m/s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
生活中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作平面镜(plane mirror),从平面镜中能观察到物体的像(imaje)
平面镜所呈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 且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也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潜望镜
5.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reflection)
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平面镜的表面平整、光洁,当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作 镜面反射(mirror reflection)
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时,由于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反射光 就会杂乱无章的射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作漫反射(diffuse reflection)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
2.速度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及其测量
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符号为m/s
3.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作直线运动(uniform rectilinear motion),作匀速直 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
4.运动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过程叫作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运动与静止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的,否则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运动的相对性
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 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作运动的相对性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1.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作 光的折射(refraction)
折射特点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2.透镜
初识透镜
透镜(lens)通常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convex lens)中央厚,边缘薄 凹透镜(concave lens)中央薄,边缘厚
焦点与焦距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汇聚透镜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于一点,这个点叫作焦点(focus), 用F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ocal length),用f表示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工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汇聚和发散的奥秘
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汇聚于某一点
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将会发散开来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体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性质与物距有关
一倍焦距处(焦点处),是物体成倒立实像与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两倍焦距处是物体成缩小像与放大像的分界点
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照相机与眼球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通过镜头通过胶片在镜头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视力的缺陷与矫正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
近视眼利用凸透镜矫正视力
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视力
5.望远镜和显微镜
望远镜(telescope)
显微镜(microscope)
显微镜的物镜与目镜都是凸透镜,他的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
通常的简易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做是两个透镜组成的 靠近人眼的透镜叫作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作物镜
参照物
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一个物体叫作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
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物距与像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
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
光心
一般把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
AO是入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过入射点O且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NN'称为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α叫作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γ叫作折射角
法线
过入射点并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虚像
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
分贝
定义:用声强级来描述声音的强弱
单位:分贝(decibel),符号dB
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它 90dB以上的噪音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频率
定义: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 振动的次数--频率(frequency)表示
单位: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