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全流程
本图从评估开发价值、研判开发思路、如何操盘运营三个方面阐释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的全流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编辑于2023-08-07 14:49:41 四川省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全流程
评估开发价值
清查开发条件
经济发展基础
产业基础:现有核心产业及其他产业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
是否具有产业链优化、延伸势能及产业融合基础
生产要素:商品、劳务、资本、信息、人才等资源状况
是否具备推动经济提质升级的发展活力
泛参与者:村民、乡贤、村集体、合作社、开发商、地方及上级政府等参与主体发展诉求
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各参与者能动性
土地资源基础
总体面积:项目地块总面积决定了项目体量
是否具备合适的发展规模
建设用地:商业设施用地、娱乐康体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及其他相关建设用地
是否能够保障投资大平衡
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是否具有优渥的土地资源,农业是否能够向规模化、现代化、产业融合化提质升级
其他可做休闲农业用地的土地:如农民自有住宅、闲置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等
是否能够最大化利用项目地资源实现统筹发展
区位交通基础
大区位:地理区位、所处经济圈、比邻的客源市场等基本状况
是否具有优势距离、资源、市场基础
大交通: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资源
是否具备商贸物流条件及旅游可进入性
小交通:村镇内部路网、道路硬化情况等
是否具备优良发展基本,是否需要升级
泛旅游业资源
自然资源:地质、地貌、水文、动植物、生态等资源
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及资源特色
文化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类景观、近现代人文吸引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脉络
是否具备地域性、独特性、传承性等可挖掘、演绎的价值
建筑风貌:形态、风格、材料、色彩、高度、密度及村落原有空间肌理的适配度等特点
是否是风貌突出、特色鲜明的传统风格,是否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是否具有改造价值
接待设施:停车场、酒店、饭店、公共厕所、医疗救护设施等基础旅游接待设施
是否充沛、卫生、安全,是否满足一定程度的接待档次
农业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等自然条件
是否满足当地现有农业发展,是否需要调整,是否有新增领域可能
社会经济: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
是否有利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乡村基础设施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基地、农田水利建设、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
是否充足完备,是否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是否需要加大投入
农村生活基础设施: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是否能够满足居民生活基本需要,是否需要加大投入
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等设施
是否建设齐备,是否品质过硬,是否满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要求,是否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活软环境的发展,是否需要加大投入
评估开发价值
标准一:是否具备特色产业及发展优势
创造长足、健康的经济效益
标准二:是否具备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
空心村或废弃旧村更具条件
标准三:是否具备有利的区位交通条件
农副产品的贸易与流通&旅游市场的开拓与发展
标准四:是否具备优良生态及村落风貌
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美
研判开发思路
设定发展目标
总体战略定位
产业发展定位
旅游发展定位
生态功能定位
社会功能定位
文化功能定位
选择开发方向
产业带动式
适用村镇:以分布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兴旺地区、具有产业优势的乡村为主,此类乡村具有较好的特色产业基础,且产业化程度较高
规划要点:根据每一个乡村的具体特征,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完善相关产业链,强化产业优势,加速产业带动效应。若区域确有打造旅游吸引力的基础,也可以选择导入旅游业,发展休闲农业
可做项目:三产融合产业园、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及其它产业化经营项目
生态农业式
适用村镇:主要针对自然条件良好、有传统田园乡村风貌和地方特色、有丰富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显著的村镇
规划要点:把生态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构建旅游引导的农业生态示范区,同时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放大经济效能
可做项目:生态农庄、生态农业产业园、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生态农业观光项目等
高效农业式
适用村镇:适合分布在我国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的农业主产区村镇
规划要点:打造“零废弃”型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提高农业规模化运营程度,增加土地产出率
可做项目:农业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智慧农业示范区、农业开放合作示范工程等
休闲农牧式
适用村镇:分布在沿海和淡水水网渔区、牧区及半牧区及农林牧资源兴旺地区,以农林牧渔为主要传统产业的村镇
规划要点:根据养殖要求,因地制宜地规划科学饲养的现代化牧区、渔区等养殖基地,有条件地区,可以以核心特色产业及区域风貌为基础,发展旅游度假产业,规划适宜接待的主题度假区
可做项目:休闲农业综合体、现代牧场/养殖基地、农牧循环示范项目、综合性海洋/农牧文化休闲度假区等
城郊乡村式
适用村镇:在一、二线城市周边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村镇
规划要点:加大城乡融合发展力度,规划以优质乡村优质产品和乡村旅游度假为核心依托的新型城镇化,打造城郊新田园乡村社区示范项目
可做项目:观光农庄、新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项目、田园风情度假区等
文化旅游式
适用村镇:在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的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村镇,及具有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等特色人文资源的村镇
规划要点:基于区域资源条件及文化特色,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规划提升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并结合良好民风民俗以及非物质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度假区
可做项目:田园综合体、乡村度假村、休闲农庄、古村古镇、传统村落保护等项目
如何操盘运营
确定开发主体
村集体统一整合开发
村集体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以自筹资金的形式,将村里闲置土地及房屋等资产流转过来,进行统一的整合开发
村集体与专业旅游公司共同开发
村集体与专业的旅游开发公司合作,引入外来资金,对村里的闲置资产进行统一流转、整合开发与专业运营
盘活闲置资源
资产流转的本质
农民资产的使用权出租
资产的所有权的权属不变,依然归农民所有,而流转只是将其资产的使用权进行出租、出让,农民作为资产的所有者,可以租金、分红等方式获取收益
资产流转的关键
承租方的务农效益
只有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条件下,保障长足的经营效益,才能确保项目有能力兑现其对农民租金承诺及分红利益,才能够让农民自愿参与到资产的流转中来
资产流转的形式
出租
在一定期限内,农户与承租方之间的资产使用权转移,即农户作为出租方,自愿将全部或部分资产的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出租给承租方,承租方支付农户固定的收益
入股
农户将全部或部分资产的使用权作价为股份,与投资者的投资共同组成一个公司或经济实体,参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经营,分红以入股的资产使用权为依据,按经营效益的高低确定股红数额
转包
土地承包方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地的使用权包给第三方,转包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超过土地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且转包方与发包方的原承包关系不变
出让
被征用了土地的农民,在按有关规定获得资金补偿后,就将土地使用权交给发包方或当地政府,从而再转交给建设方,承包方对这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即行终止
系统规划开发
基本开发原则
特色鲜明:保持地域、产业、生态、风貌特色
文脉鲜活: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
提炼元素
文化传承
品质提升
重塑精神
三产融合:统筹区域产业规划,保障发展动力
一二三业融合
现有产业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
宜居宜游:留住生产力,扩大消费吸引力
挖掘旅游题材
打造共享配套(服务社会事业、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周边村民)
留足发展空间
活力构筑:聚集人气,防止空村鬼镇出现
打造活力型街区
提升冬季的活力
注重夜经济打造
功能分区设计
农业生产区
田园农业生产的核心空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功能分区,是为综合体发展和运行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的核心区域
农业景观区
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和优质农产品为基础的主题观光区域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延伸区域,以产业园区的方式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
生活居住区
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核心承载片区,农民、工人、旅游者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居住生活区域
农业科普教育及农事体验区
承载农业文化内涵与教育功能的重要区域
乡村休闲度假区
创意农业休闲片区,是游客能够深入体验农业创意的特色生活空间
产城一体服务配套区
为农村、农民、农业,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核心区域
衍生产业区
乡村新型产业、高级发展模式试点区
专业运营管理
确定运营主体
专业运营管理公司
村集体统一运营管理
紧抓运营要点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塑造乡村旅游品牌
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合理利益分配
企业:经济、品牌、战略投资效益
农民:租金、分红、工资等收入
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