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思维导图,介绍了术语及定义、消毒卫生要求、消毒管理要求、采样及检查方法的知识,一起来看。
编辑于2023-08-09 12:22:32 浙江省这是一篇关于蚊虫鉴定入门的思维导图,在“认识蚊虫”部分,我们了解到蚊虫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它们全身覆盖着鳞片,类似于人类的皮肤。这是蚊虫的基本外观特征。脑图详细描述了蚊虫的头部结构,特别是D头部,它包括头前部、头顶和后头。此外,还展示了触角和触须,其中触角位于前部,具有白环状结构,而触须则与隐长相比较短。在“鉴别要点”部分,脑图列出了几个关键的特征,如前部从眼睛到触须的比例关系,以及触须的长度和形状等。这些特征对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蚊虫至关重要。结构清晰,内容详实,为学习和了解蚊虫的解剖学特征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回归热-传染病学的思维导图,包柔螺旋体,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阵发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可分为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和蜱传回归热(地方性),流行主要虱传回归热。
梅毒-传染病学的思维导图,慢性传染病-通过性接触传播,早期侵犯皮肤黏膜,晚期侵犯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各器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蚊虫鉴定入门的思维导图,在“认识蚊虫”部分,我们了解到蚊虫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它们全身覆盖着鳞片,类似于人类的皮肤。这是蚊虫的基本外观特征。脑图详细描述了蚊虫的头部结构,特别是D头部,它包括头前部、头顶和后头。此外,还展示了触角和触须,其中触角位于前部,具有白环状结构,而触须则与隐长相比较短。在“鉴别要点”部分,脑图列出了几个关键的特征,如前部从眼睛到触须的比例关系,以及触须的长度和形状等。这些特征对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蚊虫至关重要。结构清晰,内容详实,为学习和了解蚊虫的解剖学特征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回归热-传染病学的思维导图,包柔螺旋体,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阵发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可分为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和蜱传回归热(地方性),流行主要虱传回归热。
梅毒-传染病学的思维导图,慢性传染病-通过性接触传播,早期侵犯皮肤黏膜,晚期侵犯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各器官。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术语及定义
消毒产品
《消毒产品分类目录》中 医院消毒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和卫生用品
医疗器材
高度危险性
进入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流过
中度危险性
直接或间接接触粘膜
低度危险性
仅与完整皮肤接触不与粘膜接触的器材
消毒水平
灭菌
消除一切微生物,无菌保证水平应达到10-6
高水平消毒
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中水平消毒
除细菌芽孢意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
低水平消毒
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多种耐药菌(MDRO)
对三类及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细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光谱(ESBLs)
消毒卫生要求
环境空气、物体表面
一类环境(洁净手术部):空气平均菌落数:符合GB50333要求(手术区、周边区) 一类环境(其他洁净场所):空气平均菌落数:≤4.0(30min)*CFU/皿;物体表面≤5.0 CFU/cm2 二类环境(非洁净手术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空气平均菌落数:≤4.0(15min)*CFU/皿;物体表面≤5.0 CFU/cm2 三类环境(母婴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存放区、普通住院病区):空气平均菌落数:≤4.0(5min)*CFU/皿;物体表面≤10.0 CFU/cm2 四类环境(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门诊和病区):空气平均菌落数:≤4.0(5min)*CFU/皿;物体表面≤10.0 CFU/cm2
怀疑院感暴发或疑似暴发与环境相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医务人员手
卫生手:≤10CFU/cm2;外科手:≤5CFU/cm2
医疗器材
高度危险性:无菌 中毒危险性:≤20CFU/100cm2(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低度危险性:≤200CFU/100cm2(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治疗用水
符合YY0572要求菌落总数≤100CFU/ml
防护用品
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外科口罩YY0469、防护服GB19082、、
消毒剂
灭菌剂、皮肤黏膜消毒剂配制符合药典的纯化水、其他消毒剂配制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 灭菌消毒液菌落总数菌落总数0,;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j菌落总数≤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消毒器械
紫外线灯GB19258:使用中的紫外灯(30w)的辐射照度值≥70μW/cm2 臭氧浓度<0.16mg/m3.环氧乙烷<2mg/m3
污水处理
符合GB18466要求,传染病医疗机构粪大肠菌群100MPN/L;其他医疗机构粪大肠菌群500MPN/L;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不少于1.5小时,接触池出口总余氯 6. 5- 1 0 mg / L
疫点消毒
符合GB19193要求
消毒管理要求
建筑布局和消毒隔离设施
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感染性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重症监护病区、血透室、新生儿室、内镜中心和口腔科等部门建筑布局、消毒隔离符合相关规定 二类环境和门急诊、病区等诊疗场所配置合理手卫生设施、提供满足需要的洗手清洁剂
消毒产品使用管理
易挥发消毒剂现配现用、 多元胞质消毒液活化后立即使用、 化学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材使用前用无菌水充分冲洗, 不采用甲醛熏蒸法消毒医疗器材 不适用戊二醛熏蒸法消毒管腔类医疗器材 灭菌器应通过效果验证
重复使用医疗器材清洗
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 压力蒸汽灭菌:121度 102.9kpa 环氧乙烷灭菌
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原则
高度危险性-灭菌;中度危险选择高水平或中水平消毒;低度危险选择中低水平消毒 耐湿耐热--压力蒸汽灭菌:121度 102.9kpa 干热杀菌--玻璃器材、油剂、干粉类 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吸引瓶、婴儿暖箱加温加湿罐用高水平的杀菌
环境、物体表面消毒
肉眼可见污染先清洁后消毒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每天清洁消毒 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污染等用中水平以上消毒,少量(10ml以下)清洁后消毒,大量(10ml以上)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再清洁消毒 人员流动较多诊疗场所,每日工作结束后消毒,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保护性隔离病区(血液、烧伤)等诊疗场所随时消毒、终末消毒 拖布抹布清洗消毒 干燥备用
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
机械通风采用顶送风、下侧回风 集中空调系统安装空气消毒装置、非洁净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保护性隔离病区在通风系统中安装空气消毒装置 不宜常规使用化学喷雾进行消毒
消毒供应室
建筑布局、清洗、消毒灭菌和效果监测符合WS310要求
污水污物处理
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符合GB18466和污水处理指南要求 医疗废物管理符合医废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要求
采样及检查方法
采样和检查原则
送检时间不超过4h,样品保存于0-4度时,送检时间不超过24h 不推荐常规开展无菌物品检查 可使用现场快速检测仪进行污染情况清洁度的监督筛查和医院清洗检查及清洗程序的验证与评价
空气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
一类环境在自净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二、三、四类环境在消毒或通风换气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一类环境采用平板暴露法或空气采样器法:空气采样器法采样小于30min,房间大于10m2增加一个采样点 二、三、四类环境平板暴露法。室内小于30m2对角线设3点,内外距墙1m,室内面积大于30,设4角及中央点,距墙壁1米,采样高度0.8m-1.5m;采样时将平皿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恒温培养48小时
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
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消毒后采样 小于100cm2全采,大于等于100cm2,取100m2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连续采1-4个平皿 若有消毒液残留使用中和剂 恒温培养48小时
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方法
接触病人前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磷酸盐缓冲液从指跟到指尖来回涂擦各两次(每只手算30cm2) 若有消毒液残留使用中和剂 恒温培养48小时
灭菌器材检查方法
要在洁净度100级以上单向流空气中采样取不少于100cm2
消毒医疗器材检查方法
整件采样的使用洗脱液浸没震荡后采样 不可整件采样的在100级超净工作台采样 消毒后的内镜采样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
消毒剂采样方法
有效浓度测定
染菌量检查方法
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剂混匀 醇类和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肉汤中和, 含碘消毒液、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用0.1%硫代硫酸钠作为中和剂 洗必泰、季铵盐消毒液用含0.3%吐温80和0.3%卵磷脂中和剂 醛类消毒剂用含0.3%甘氨酸中和剂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液中和剂吐温80至3%
紫外线灯采样
仪器法
开启紫外线5min,置于灯下1m
指示卡法
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照射1min,与标准色块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