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 近代史 笔记
考研政治 近代史 笔记,汇总了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和抗争、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反抗侵略战争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编辑于2023-08-11 00:41:23 山东省考研政治 近代史 笔记,汇总了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和抗争、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反抗侵略战争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考研英语,词汇笔记,分享了①【sist】=stand“站;支持,帮助”、②【strut】 build“建立”、③【stitute】“站;建立”、④【stance/stand/stant/stan/stat/stin/sta】
考研英语,词汇笔记,分享了①【pose】=put放、②【tain/tin/ten】“拿”、③【cap/cep/cip/cup/ceive】=catch"拿",一起来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考研政治 近代史 笔记,汇总了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和抗争、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反抗侵略战争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考研英语,词汇笔记,分享了①【sist】=stand“站;支持,帮助”、②【strut】 build“建立”、③【stitute】“站;建立”、④【stance/stand/stant/stan/stat/stin/sta】
考研英语,词汇笔记,分享了①【pose】=put放、②【tain/tin/ten】“拿”、③【cap/cep/cip/cup/ceive】=catch"拿",一起来看。
第一章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和抗争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了解 徐P223、肖P224
【考点2】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
殖民者的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①通过海盗式的掠夺土地、财务 ②欺诈性的贸易 ③贩卖奴隶
【考点3】 鸦片战争爆发 1840-1842
1、战争起因(P224):1840年,英国国会通过决定。同年6月,英国封锁珠江入海口和广东海面, 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2、鸦片战争结果: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3、战争结果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842年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年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1844中法《黄埔条约》
后果
第一: ①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③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④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2017.27列强控制中国经济方式有?】
第二: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so,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近代以来中国签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
1842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五口通商,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领土主权、领海主权; 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中英《虎门条约》
①中国丧失司法主权; ②租赁土地,永久居住,后变为设租界
1858《天津条约》
逐渐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895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辽东半岛等); ②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办厂,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转变; ③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中国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1901《辛丑条约》
①赔款最多; ②获得中国领土上驻军的特权; 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拓展香港界址专条》
新界被租给英国99年
【考点4】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原因
中国已近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①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②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的、持久的反抗,③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调节。
因此,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的地位,但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中国门户,将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逐渐使中国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帝国主义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进展,但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而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地位。 在农村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据显然地位。
【单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政治方面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力量
中国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经济方面
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它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社会方面
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民不聊生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旧阶级的变化
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变化
出现了官僚地主;有些地主成为城市地主;一部分成为资本家
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的变化
一部分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称谓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新阶级的产生
工人阶级
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 ,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段
资产阶级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革命性、动摇性)
官僚买办资本家
民族资本家
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考点5】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①为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②是①的最终目标和必然要求;
第二节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
1842《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60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和昂船州
1858《瑷珲条约》,割黑龙江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乌苏里江
1895《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辽东半岛
具体表现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设立通商口岸和租借
政治掠夺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种族优势论”、“黄祸论”)
第三节 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抵御外来侵略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广州三元里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1895《马关条约》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一般了解)
1885,冯子材,中越边境镇南关大捷
1876,左宗棠收复新疆,一举粉碎了分裂势力,捍卫了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鸦片战争)关天培、陈化成 (第二次....)史荣椿、乐善、邓世昌、林永升
义和团运动
局限性
①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②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③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图谋
1、19世纪70至9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度,出现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狂潮
2、19世纪70至7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3、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于1898—1899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破产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二、最根本的愿意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
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原因一致,缺的那个也是原因
第四节 反抗侵略战争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抗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原因 【选择】
根本原因(最主要的):社会制度的腐败
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民族意识的觉醒
1、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2、“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海国图志》,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富强国之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早起的维新思想——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具有较强的反对外国侵略、追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反对封建制度的民主思想。
郑观应《盛世危言》——社议院、兴学院、开工矿、“商战”、“君民共主”
4、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严复《救亡决论》——“救亡”;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时局图》形象的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的危局。 1894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指出:“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一章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和抗争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了解 徐P223、肖P224
【考点2】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
殖民者的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①通过海盗式的掠夺土地、财务 ②欺诈性的贸易 ③贩卖奴隶
【考点3】 鸦片战争爆发 1840-1842
1、战争起因(P224):1840年,英国国会通过决定。同年6月,英国封锁珠江入海口和广东海面, 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2、鸦片战争结果: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3、战争结果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842年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年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1844中法《黄埔条约》
后果
第一: ①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③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④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2017.27列强控制中国经济方式有?】
第二: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so,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近代以来中国签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
1842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五口通商,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领土主权、领海主权; 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中英《虎门条约》
①中国丧失司法主权; ②租赁土地,永久居住,后变为设租界
1858《天津条约》
逐渐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895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辽东半岛等); ②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办厂,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转变; ③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中国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1901《辛丑条约》
①赔款最多; ②获得中国领土上驻军的特权; 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拓展香港界址专条》
新界被租给英国99年
【考点4】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原因
中国已近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①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②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的、持久的反抗,③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调节。
因此,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的地位,但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中国门户,将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逐渐使中国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帝国主义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进展,但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而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地位。 在农村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据显然地位。
【单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政治方面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力量
中国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经济方面
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它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社会方面
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民不聊生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旧阶级的变化
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变化
出现了官僚地主;有些地主成为城市地主;一部分成为资本家
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的变化
一部分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称谓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新阶级的产生
工人阶级
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 ,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段
资产阶级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革命性、动摇性)
官僚买办资本家
民族资本家
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考点5】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①为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②是①的最终目标和必然要求;
第二节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
1842《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60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和昂船州
1858《瑷珲条约》,割黑龙江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乌苏里江
1895《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辽东半岛
具体表现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设立通商口岸和租借
政治掠夺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种族优势论”、“黄祸论”)
第三节 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抵御外来侵略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广州三元里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1895《马关条约》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一般了解)
1885,冯子材,中越边境镇南关大捷
1876,左宗棠收复新疆,一举粉碎了分裂势力,捍卫了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鸦片战争)关天培、陈化成 (第二次....)史荣椿、乐善、邓世昌、林永升
义和团运动
局限性
①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②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③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图谋
1、19世纪70至9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度,出现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狂潮
2、19世纪70至7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3、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于1898—1899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破产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二、最根本的愿意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
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原因一致,缺的那个也是原因
第四节 反抗侵略战争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抗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原因 【选择】
根本原因(最主要的):社会制度的腐败
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民族意识的觉醒
1、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2、“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海国图志》,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富强国之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早起的维新思想——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具有较强的反对外国侵略、追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反对封建制度的民主思想。
郑观应《盛世危言》——社议院、兴学院、开工矿、“商战”、“君民共主”
4、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严复《救亡决论》——“救亡”;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时局图》形象的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的危局。 1894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指出:“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