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
医学生必看!一图详解生理血液相关内容,包括血液的生理组成与理化特性,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血细胞的生理特性,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ABO及RH血型介绍和相关输血原则
编辑于2020-02-28 13:37:37血液
血液生理
组成
血浆
电解质
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里基本相等
水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血浆蛋白
血浆中的蛋白质多于组织液
白蛋白
含量最多,由肝脏产生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一,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可保持部分水于血管内。 二,与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的可逆性结合。即可使血浆中的这些激素不会很快的经肾脏排出,又可因结合状态和游离状态的激素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从而维持这些激素在血浆中相对长的半衰期。 三,作为载体运输脂质,离子,维生素,代谢废物以及一些异物等低分子物质。 四,参与血液凝固,抗凝,纤溶的生理过程 五,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六,营养功能。
球蛋白
a1. a2. 贝塔 . 「球蛋白
嘎玛球蛋白来自浆细胞,白蛋白和大多数球蛋白由肝脏产生
纤维蛋白原
气体
血细胞
红细胞
数量最多、占99%
白细胞
数量最少
血小板
理化特性
血液比重
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比重
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黏度
全血的黏度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 血浆的黏度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的多少。 血液的黏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浆渗透压 300mmol/l
晶体渗透压
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 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
胶体渗透压
取决于白蛋白的数量。 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
血浆 ph 为 7.35-7.45
血浆内缓冲物质 :NaHCo3/H2Co3. 蛋白质钠盐 / 蛋白质, Na2HPO4/NaH2Po4
红细胞缓冲物质:血红蛋白钾盐 / 血红蛋白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 糖酵解是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 红细胞为双凹圆碟型
数量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血红蛋白含量
男 120-160 女 110-150
生理特性和功能
可塑变形性
是红细胞生存所需的最重要的特性。
悬浮稳定性
决定红细胞叠连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 正常人红细胞,至于红细胞沉降率快者的血浆中,红细胞也会发生叠连,沉降率加快。 胆固醇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加。 白蛋白软凌志含量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减慢。
渗透脆性
衰老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低,脆性高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脆性变大。 红细胞表面积 / 体积比降低。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
功能
运输 o 2
氧合血红蛋白
运输 Co2
碳酸氢盐(主)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缓冲作用
免疫功能
红细胞生成调节
骨髓是成人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
重要原料
蛋白质,铁
重要辅酶
叶酸和维生素 B 12 。
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
晚期红系祖细胞是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主要靶细胞。
产生主要部位肾(肾小管肾皮质周围的间质细胞)
双肾实质严重破坏的晚期肾病患者常因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发生肾性贫血。
组织缺氧是促进 EPo 分泌 的生理性刺激因素。
性激素
雄激素
促进红细胞生成
雌激素
抑制红细胞生成
负性调节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贝塔,干扰素嘎玛,肿瘤坏死因子。
其他激素
红细胞破坏
寿命 120 天
血管外破坏
脾和骨髓
血红蛋白
铁,氨基酸
重新利用
胆红素
由肝排入胆汁
血管内破坏
血红蛋白与触珠蛋白结合
肝摄取
破坏过多
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无色有核细胞)
分类
中性粒细胞
50%-70%
存在血液和骨髓
为 早期 炎症细胞 ,吞噬异物, 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嗜酸性粒细胞
0.5%-5%
主要存在于组织中。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一 型 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 对蠕虫 的免疫反应。
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嗜碱性粒细胞
0%-1%
存在于血液中。
释放 肝素 抗凝血。
释放的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引起一型 超敏反应。
参与固有免疫调节,在机体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分泌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a
单核细胞
存在于血液中
晚期炎症细胞。
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可合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对其他细胞活动的调控。
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功能最强的抗原提 呈 细胞。
参与 机体 特意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
20%-40%
T 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
NK 细胞
固有免疫
B 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
生成和调节
CSF 促进生成
乳铁蛋白,转化生长因子贝塔抑制生成
数量
( 4-10 ) *10^9/l
生理功能
防御功能
特性
变形,游走, 趋化 ,吞噬, 分泌。
血小板
数量
( 100-300 )❌ 10^9
功能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有利于受损血管的修复。
在生理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生理特性
黏附
GP 1b/IX/V 复合物
胶原纤维
血浆 vWF
释放
致密体
ADP , ATP , 5- 羟色胺, ca2+
a- 颗粒
贝塔 - 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 4 , vWF ,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 5 , PDGF
临时合成释放,血栓烷 A2
溶酶体
聚集
纤维蛋白原,钙离子, GpIIb/IIIa
致聚剂
生理性
ADP ,组胺。 TXA2
病理性
收缩
收缩蛋白
吸附
吸附多种凝血因子
生成和调节
TPO
肝细胞产生
少量肾产生
生理性止血
基本过程
血管收缩
损伤性 刺激 反射性 使 血管收缩。
血管壁损伤引起局部血管 肌 源性收缩。
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 5-HT , TXA2
血小板血栓形成
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14 种
FIV ca2+
蛋白质
2 、 7 、 9 、 10 (依赖维生素 K )
3 (组织因子)
血友病( 8 、 9 、 11 )
凝血过程
内源性( 12 、 8 、 9 、 11 )
10 、 5 、 4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凝血酶原 2
纤维蛋白 1
外源性( 3 、 7 )
负性调控
血管内皮抗凝作用
纤维蛋白的吸附 , 血流得 稀释, 和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生理性 抗凝 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蛋白质 C 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 抑制物
肝素
体外抗凝剂
枸橼酸那
与 ca2+ 结合
草酸胺。 草 酸钾
体内抗凝剂
华法林
纤维蛋白溶解
血型输血原则
ABO 血型
Rh 血型
输血原则
同型输血
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