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校教育哲学》内容思维导图 杨志升
《学校教育哲学》内容思维导图,学习是一个过程,学习的过程即学习的目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成长过程。
编辑于2023-08-14 09:20:00学校教育哲学
学习过程论
本体论 含义:学习是一个过程,学习的过程即学习的目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成长过程。 1.学习的本质: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学习结果的自然生成。 2.学习内容的本质: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向每一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学习过程的本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任务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从而习得知识,形成价值观,培养能力,创新思维。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把新的学习内容,用有意义的逻辑,联结建构到已有认知经验之中,然后相互融合生成,变成自己新的学习经验的一部分。 4.学习策略的本质:主动的学习者在对影响学习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基础上,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主动调节和控制以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认知过程。 5.学习结果的本质:学习过程的自然产物
价值论 1.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同等重要。 2.全面重视学习过程与结果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3.学习过程就是生命成长过程,学习过程即学习目的。 4.学习过程的创造决定着教育的高度与质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在运用中学习。
方法论 1.建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课堂、管理体系。 2.以学习目标为引领,基于学生学习过程创新设计学习任务。 3.学习领导力提升是学习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学习目标管理 学习过程控制 学习策略创新。 4.学习过程时刻被一种浓厚的、内在的团队氛围所烘托。
学生个性论
本体论 1.原生家庭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带给每个孩子内在最大的与众不同。 2.形体形象和性别不同是每个孩子外在的与众不同 3.性格不同是决定人生不同的根本。 4.认知基础不同和认知方式不同是丰富我们教学创造的沃土。 5.学习禀赋不同是每个人最高发展的决定因素(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学习品质)。
价值论 1.教育是为不同孩子的不同未来做准备:符合以人为本特点,尊重人的发展规律,致力人的发展目标。 2.教育要在不同孩子身上产生价值: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发生的关键,启动学生的自我系统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推进个性的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教育创新。 3.生态论是满足松树柳树长成最好的自己的根本办法:发掘学生潜能,激扬学生个性生命。
方法论 1.营造一种生命成长的生态场域:构建适合不同学生的和谐生态,营造学校文化、班级、小组文化生态,营造合作环境,创造过程保证——伙伴互助策略。 2.提供足够支撑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国家课程、主题课程、活动课程。 3.目标引领,成长领导力:强力的目标意识是自主管理的动力源;实施以大单元整体学习为核心,高效学习小组卫组织形式的课堂自主学习方式;271BAY智慧云平台是支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技术保障。 4.过程性评价推动学生动脑思考。
导师领导论
本体论 1.271教育对导师概念界定: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管理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 2.导师在271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领导自己,领导学生,领导团队;教师变导师,就是教师教着学生自己去学;管理变领导,导师团成为学生班级管理的参与者与领导者,采用“领导者+领导者”的团队运行模式。
价值论 1.发挥导师领导主体作用。 2.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能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发展。 3.引导学生成为自己生命成长的领导者。 4.有利于端正育人方向——育人而不是育分。 5.更加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方法论 1.班级管理8个学生达标验收团队让学生自主管理课程的导师领导论全面落地。 2.课堂学习两个小组建设助力导师领导论在课堂中完美落地。 3.教师领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成长。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 5.打造学习型团队,提升教师自我领导力:鼓励教师自我超越,凝聚团队共同愿景;倡导团队合作,构建教师团队文化;学会系统思考,打造团队思维模式。
生态文化论
本体论 271教育的生态文化论本质上就是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环境,让在这个环境氛围中的每一个人互相传递有效信息,相互传递正能量,相融相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1.火焰般“领导者+领导者”的团队运行文化。 2.火焰般的真实目标文化。 3.火焰般的教师、学生生命成长文化。
价值论 1.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优化育人环境作用巨大;对当地文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2.生态文化的实践意义:文化感召每个学生内心;制度文化规范办学行为;精神文化引领学生价值观自我改造。
方法论 1.符合规律的价值观文化。 2.引领发展的制度文化。 3.家校共育文化。 4.教师发展文化:校长信任教师;教师信任学生。 5.学生成长文化。 6.真实目标文化:认知制定到位,管理实现到位。
学生中心论
方法论 1.整体重构顶层设计 2.师生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3.研究学生,明确学生成长需求(研究生命成长规律 研究学生认知规律 研究学生个性心理特点 研究学习力理论) 4.以学生为中心重构课程体系(1)立足国家课程,基于学校、师生实际,创新国家课程具体落地的实践形式。(2)校本课程研发与实践 (3)主题课程体系 5.以学生为中心重构课堂体系 (1)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引领学生学习过程(2)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学习流程和学习组织形式再造 6.以学生为中心重构自主管理体系 (1)四步并举,彻底畅通项目管理管道运行(2)自主管理,学生成长的广阔舞台(3)以学校教育为引领,重构家校共育课程
价值论 1.对学校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教育服务质量观 (2)有利于推进学校教育模式的变革 (3)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 2.对教师的意义 (1)有利于唤醒教师课程自觉 (2)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 3.对学生的意义 (1)有利于获得更好学习体验(2)有利于提升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3)有利于提升生命程成长获得感
本体论 271学校教育哲学以学生生命成长为主要研究对象 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将学生放到课堂的中心 将每个学生的整体发展放到育人的中心 学生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重点
课程生活论
方法论 1.确立以课程生活论为指导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 2.精选生活化课程内容与学习情境(生活化 主体性 丰富性 发展性 典型性) 3.营造生活化学习文化(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启动学生自我系统) 4.采用多元化、生活化学习方式 5.开发生活化课程资源 6.建立发展性学习评价
价值论 1.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2.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素养 3.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4.实现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本体论 思想渊源 孔子(学思行三位一体)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即生活 从做中学 经验与课程) 赞科夫(一般发展原则)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STS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内涵特点 1.现实生活是课程源头 2.以超越并创造学生现实生活为最终归宿 3.核心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生态论
方法论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观 确立正确学生发展观(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营造教师生命成长文化 构建自主学习教育环境 形成机制化学校管理 271教育实践 271教育信仰 271教育价值观 271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 271教育使命
价值论 必要性:生态本性 生态危机 和谐社会构建 科学发展观 发挥教育功能 现实意义:发掘学生潜能 激扬个体生命 培养互助团结 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体论 整体性 开放性 多样性 稳定性 可持续性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