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组织病理学
口腔黏膜病, 2020年考试大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口腔黏膜病
基本病理变化
过度角化和角化不良
过度角化(角化亢进):组织学上可分为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
角化不良(错角化):指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个别或成群的细胞角化
上皮异常增生
钉突呈滴状; 出现一层以上基底细胞; 上皮层次紊乱; 有丝分裂向增加; 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 核浆比例增加; 上皮浅表1/2出现有丝分裂; 细胞多形性; 细胞核浓染; 核仁增大; 细胞粘着力下降; 在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
棘层松解
细胞间桥溶解,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
疱
黏膜或皮肤内贮存液体而成疱。 大疱>3mm 小疱1-3mm 疱疹1-3mm
1,棘层内疱:棘层松解,见于天疱疮,病毒性水疱(内天病了)
2,棘层下疱:基底细胞变性,见于黏膜良性类天疱疮,多形渗出性红斑(流下眼类,变成红色)
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常见于扁平苔藓OLP和红斑狼疮DLE
糜烂和溃疡
糜烂:侵犯上皮浅层。 溃疡: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不留瘢痕; 深层溃疡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有瘢痕。
斑
斑是黏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 玻片压迫法:判断充血还是出血 (加压后血色消失为充血;加压后仍有血色为出血)
原位癌
上皮浅层
未及基底层
重度异常增生
常见口腔黏膜病
白斑
定义:黏膜上不能擦去的白色斑块,癌前病变或潜在恶性病变。 上皮单纯增生: ①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 ②粒层明显 ③棘层增厚 ④基底层清晰 ⑤上皮钉突伸长,肥厚 ⑥上皮下(固有层)有少量炎细胞浸润 没有非典型细胞
红斑
黏膜出现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 病理变化:恶性者比例很高
均质型:上皮异常增生 ……………. 原位癌 颗粒型:原位癌 ………………早期浸润癌
扁平苔藓
皮肤黏膜病 上皮棘层、基底细胞层或固有层可见胶样小体(Civatte小体),均质嗜酸性。PAS染色阳性呈玫瑰红色,胶样小体可能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白斑和扁平苔藓 的鉴别
慢性盘状红斑
发生在颌面部的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是狼疮病中最轻的一个亚型。
临床表现: 皮肤在红斑的基础上覆盖白色鳞屑,鳞屑的内面有棘刺状突起的角质栓; 口腔黏膜则为红斑、糜烂、出血、在唇红部可出血结痂。 陈旧性病变有萎缩、角化,病损周围见放射状条纹。
镜下见: 1,基底细胞发生液化、变性,基底膜可增厚。 2,棘层变薄 3,粒层明显 4,上皮表面有过度角化和不全角化 5,固有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6,上皮钉突增生、伸长
沿基底膜形成细丝状或粗线状的绿色荧光带。
口腔黏膜纤维化
癌前状态 触诊黏膜下纤维条索——张口受限 胶原纤维玻璃样变
天疱疮
皮肤黏膜疱性疾病,一般分为四型,口腔黏膜者主要为寻常天疱疮。在疾病过程中约有90%的患者累及口腔黏膜。
表现: 1,疱壁薄易破——糜烂 2,边缘扩展 3,尼氏征阳性——揭皮试验 4,网状免疫荧光
病理变化: 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 没有细胞间桥,细胞肿胀呈圆形,核染色深,常有胞质晕环绕着核周围,这种游离为单个或数个成团的细胞,称为天疱疮细胞(Tzanck细胞); 基底细胞呈绒毛状; 黏膜固有层炎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免疫荧光棘层细胞呈翠绿色的网状荧光。 自身抗原:桥粒蛋白。
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上皮下疱,又称瘢痕性类天疱疮。
基底细胞变性,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晚期固有层纤维组织增生。 上皮剥脱后结缔组织表面无残留的基底细胞层,上皮内无棘层松解。
翠绿色荧光带沿基底膜伸展,是本病的特异性诊断标志
念珠菌病
致病:白色、热带念珠菌
黏膜病变一般为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念珠菌侵入组织,引起上皮表层水肿,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微小脓肿。
菌丝——致病
肉芽肿性唇炎
上皮样细胞
艾滋病的口腔表现
念珠菌病常见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感染所致。
口腔毛状白斑
通常发生于白斑舌的双侧外缘,其次见于颊、口底、软腭及鼻咽黏膜。 肉眼观察为白色绒毛状表现,不易被擦掉
镜下: 表面为厚薄不均的不全角化,呈粗糙的皱褶或绒毛状。 近表层1/3的棘细胞层常见肿大的气球样细胞。电镜可见病毒颗粒。
艾滋病在口腔表现: 1,念珠菌病 2,HIV龈炎及HIV坏死性龈炎 3,HIV牙周炎 4,Kaposi肉瘤 5,非霍奇金淋巴瘤
重度异常增生即为原位癌
个别细胞改变称为非典型性, 上皮总的紊乱称为上皮异常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