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常见慢性病
健康管理师考试内容梳理!下图为第四章常见慢性病的读书笔记,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内容。赶快收藏本图学起来吧!
编辑于2020-03-05 10:05:25长投学堂可转债投资课程笔记,不涉及投资建议哦~共同学习吧~
健康管理师考试内容梳理!下图为第四章常见慢性病的读书笔记,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内容。赶快收藏本图学起来吧!
健康管理师书籍内容梳理操作技能第一章: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是指对特定人群或人群样本的健康状况的定期观察或不定期调查及普查。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健康监测指对特定目标人群或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定期和不间断的观察,以掌握其健康及疾病状况。健康监测可采用日常健康监测、健康调查和专项调查的形式。健康监测是获取健康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可为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因而,健康监测是健康管理的工作基础,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早期于预和疾病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长投学堂可转债投资课程笔记,不涉及投资建议哦~共同学习吧~
健康管理师考试内容梳理!下图为第四章常见慢性病的读书笔记,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内容。赶快收藏本图学起来吧!
健康管理师书籍内容梳理操作技能第一章: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是指对特定人群或人群样本的健康状况的定期观察或不定期调查及普查。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健康监测指对特定目标人群或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定期和不间断的观察,以掌握其健康及疾病状况。健康监测可采用日常健康监测、健康调查和专项调查的形式。健康监测是获取健康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可为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因而,健康监测是健康管理的工作基础,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早期于预和疾病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四章常见慢性病
第一节概述
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五大主要特点
①病因复杂
②起病隐匿
③病程较长
④难以治愈
⑤预后较差
一、我国流行病现状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疾病
大多数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
二、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
①吸烟
②过量饮酒
③不合理膳食
食物中脂肪过多,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相关
部分维生素不足与某些恶性肿瘤相关
膳食纤维不足可导致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几率
食盐过多与消化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相关
④缺乏身体活动
⑤其他因素
心里精神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三、慢性病主要社会危害
①慢性病严重危害居民健康
②慢性病不断加重经济负担
第二节恶性肿瘤
概念:体内某些细胞丧失正常调控,出现无节制的生长和异常分化,并发生局部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
一、恶性肿瘤流行现状
2009年发病率前十名: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白血病、淋巴癌、脑肿瘤、乳腺癌
2009年死亡率前十名: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宫颈癌、淋巴癌
2015年发病率前十名: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脑肿瘤、胰腺癌、甲状腺癌
性别区别
男性60岁以下肝癌最常见,死亡率最高
60-74岁(男性女性多见年龄段)男性肺癌发病率高
75岁以上男性肝癌
女性:30岁以下甲状腺癌发病率最高
30-59对乳腺癌发病率最高
乳腺癌是45岁以下女性高发
二、恶性肿瘤危险因素
①吸烟:我们第一大恶性肿瘤,也是口腔癌、喉癌、食管癌及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②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
③膳食营养因素
④职业危害
⑤其他环境因素,电离辐射
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
病因
外界因素
化学因素:亚硝胺类,烷化剂,多环芳香
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可导致皮肤癌白血病,紫外线导致皮肤癌,石棉纤维肺癌,滑石粉胃癌
生物因素: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内在因素
遗传因素
内分泌因素
免疫因素:具有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
病理
发生发展:包括癌前期、原位癌和浸润癌三个阶段
越后期情况约严重
肿瘤细胞的分化: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或未分化)三类
恶性程度负相关
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
分类与分期
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不发生转移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呈浸润式破坏性生长,发生转移
交界性肿瘤:心态是良性,常呈浸润式生长,容易复发,可转移,介于良性恶性之间
健康史
有无不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
近期是否遭受重大生活事件
有无慢性病、溃疡等疾病史
观察病人所处生活及工作环境
了解病人饮食、营养情况及个人生活习惯、特殊嗜好
了解病人癌前病史及家族病史
身体状况
局部表现
肿块:最早出现的症状
疼痛:恶性肿瘤晚期侵犯神经,疼痛比较明显
梗阻:可发生绞痛及相应梗阻表现
溃疡:晚期常有溃疡、出血、感染
出血:溃疡或血管破裂可有出血症状
症状转移
全身表现
良性及恶性肿瘤的早期多无明显全身症状
恶性肿瘤中晚期病人常出现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贫血、低热、乏力、消瘦,发展至全身衰竭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大便隐血、血沉、血清学检查、肿瘤标记物、癌坯抗原(CEA)、甲胎蛋白(AEP)
影像学检查
X线、B超、CT、MRI、核素显像
内镜检查
食管镜、胃镜、直肠镜、膀胱镜、阴道镜等等
病理学检查
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显示脏器内的占位性病变
手术探查
高度怀疑单有难确诊
心理社会状况
认知程度
心理反应
经济和色会支持状况
处理原则
良性肿瘤,完整手术切除
临界线肿瘤,必须彻底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采用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药治疗及心理治疗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早期手术切除是恶性肿瘤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类型:预防性手术、诊断性手术、根治性手术、姑息手术、减瘤手术、复发或转移灶手术、重建和康复手术
化学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传统分类法
细胞动力学分类
给药方式
化学方法
预防与控制
一级预防
为病因预防、保护环境、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倡导戒烟、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食高盐、霉变食物、减少职业性接触致癌物质
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体检筛查
三级预防
治疗后的康复
筛查和体检
子宫颈癌
接触性出血
宫颈刮片
子宫内膜癌
绝经后出血
分段诊刮
乳腺癌
触及肿块
B超
肝癌
消瘦乏力
甲胎蛋白
肺癌
咳血
低剂量螺旋CT
胃癌食管癌
吞咽不适
胃镜
第三节高血压
概念: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的临床综合征
分类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
遗传背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病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的临床综合征,占高血压病人95%以上。(为主)
继发性高血压
血压升高只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占5%。
一、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
1、高血压患病率
2、儿童高血压患病率
整体趋势明显上升,儿童患病率上升(幼年阶段开始预防)
3、高血压正常值的检出率
4、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空置率
二、高血压的诊断
诊断标准: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或舒张压≥90
测量方法
①正常血压收缩压90-139,舒张压60-89
②检查血压针是否对“0”,肘部与心脏要置于同一水平
③肘窝上2-3cm,松紧适宜,听诊器不能放在气袖下
高血压血压水平分类
140,90以下,正常偏高
140,90以上高血压
160,100以下,一级高血压
180,110以下,二级高血压
180,110以上,三级高血压
三、高血压发布的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性
环境因素
高钠低钾的膳食、饮酒精神刺激
其他因素
体重超重和肥胖、吸烟、服用避孕药等
第四节2型糖尿病
概念:由遗传和环境互相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共同特征的代谢综合症
影响结果:胰岛素分泌缺乏和其作用缺陷导致糖代谢紊乱,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的代谢障碍,随着病程的延长可能出现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
一、糖尿病的诊断
标准:随机血糖测定≥11.1,空腹血糖≥7,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
筛查:糖化血红蛋白
二、流行病学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2013年10.9%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区别:胰岛素分泌功能不同
妊娠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
三、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2、肥胖或超重
3、身体活动不足
4、膳食因素
高热量饮食
5、早期营养
6、耐糖量受损
7、胰岛素抵抗
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四、病发证
1、代谢紊乱症候群
2、急性病发作,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
3、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
常规监测:葡萄糖耐糖量测试、血红蛋白测试等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概念: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 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一、分类、症状、诊断
症状: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可基本明确冠心病。
分类
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心电图筛查
心绞痛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检查
心电图检查
健康指导
避免诱因、改善冠脉供血
药物:首选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
饱餐用力、情绪激动、血压剧升、用力排便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身体状况
先兆乏力、烦躁、胸闷不适
症状疼痛、全身症状、心率失常 、心力衰竭、低血压
体征 心率增快或减慢
并发症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二、流行病学
死亡率明显上升,男性多于女性
三、危险因素
年龄和性别
多见40岁以上
血脂异常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或VLDL增高、载脂蛋白B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降低
其他因素
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遗传因素、缺少活动锻炼、饮食、A型性格
第六节脑卒中
概念: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俗称脑中风
危险因素
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是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男)、肥胖等
临床表现
1、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安静)
2、脑出血: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激动)头颅CT
3、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特点:突发剧烈头痛
第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概念: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
症状:1慢性咳嗽,首发症状;气短或呼吸困难(标志性症状);少量痰
肺功能检查(金标准)、胸部X线检查、血气检查
COPD危险因素:
个体遗传,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
环境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空气污染、大量油烟和燃烧烟尘、感染
第八节其他常见慢性病
三减三建
减盐、减油、减糖
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管理目标)
超重或肥胖
标准:正常18.5-24之间,超重24以上,肥胖28以上
1遗传因素,节俭基因;2饮食因素,能力摄入过多,缺乏营养;3活动因素 ;
骨质疏松
出现驼背、骨折
诊断: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发生骨脆性骨折
分布:绝经后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
口腔健康
标准: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健康的口腔功能、没有口腔疾病
主要危害: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肺部感染)、糖尿病、早产和低体重儿、其他疾病影响(慢性胃炎、胃溃疡、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