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自考教材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自考教材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
编辑于2020-03-13 15:12:02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感觉概述
一 感觉的一般概念
感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能量的觉察,并把其转成神经冲动传给大脑而形成的。
根据信息获取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类
1.远距离感觉(视觉和听觉),它们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的事物的信息,对于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感觉种得到最好的发展
2.近距离感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皮肤觉又包括触觉、温度觉及痛觉),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
3.内部感觉(机体觉和平衡觉),其提供的信息位于身体内部,机体觉感觉身体的肌肉和关节的位置;平衡觉位于内耳的感受器传达关于身体平衡和旋转的信息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
一 信息获取
二 刺激信息由感受器转换成神经冲动,关键环节
三 将神经冲动传给中枢神经系统加工,从而形成感觉
三 感受性与感受阀值
1.感受性,指人对刺激信息的感觉能力
2.感觉阀限(人能察觉到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刺激量的临界值)
1.绝对感觉阀限(人对一种刺激产生觉察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阀限是反比例关系
2.差别感觉阀限
1.表示对两个刺激之间最小差异觉察的能力 2.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间的最小的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阀限 3.比较两种刺激间的差异
觉察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异的差别感觉阀限与原有刺激大小有关,韦伯常数,k值越小,对该种差异感觉越明显
从刺激方面讲为引起最小感觉差异需要出现的刺激变化称为差别阀限,从感觉方面讲反映最小刺激差异的能力是差别感受性,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方面。
最小可觉差是指在刺激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简称jnd. 费希纳定律:由刺激引起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例如看起来75瓦和100瓦之间的亮度差别,比100瓦和125瓦之间差别更大
第二节视觉
一 视觉刺激
光是一种称为电磁辐射的能量,人眼接受到的可见光只能是波长在400到750毫微米之间.人眼是一个非常完善的视觉机构,最重要的是拥有赞美的色觉可以欣赏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 基本视觉现象
1.视觉适应
明适应
暗适应
2.色觉()
色调,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它由混合光中的主导作用的波长决定的,白、黑、灰没有起主导作用的波长称为中和色或无彩色
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色调越纯
亮度,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白色亮度最大
三 视觉的机制
1.眼睛
1.眼睛的构造
保护层角膜,虹膜环绕的瞳孔,眼球,水晶体,眼球后部视网膜
2.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锥体细胞,位于中心,可以对光的波长起反应,可以分辨颜色的细微差异,但对光的强度反应很差
明适应由暗到明,视黄醛与视蛋白分离,发生漂白
棒体细胞位于边缘,只对光的强度起反应,可以在光线暗的情况下反应敏感
暗适应由明到暗,视黄醛与视蛋白结合而成视紫红质
2.色觉理论
三原色,红绿蓝,由三种锥体细胞。但不能解释正后象(光刺激停止作用后的视觉暂留现象)和负后像,
可以解释视觉感受器的活动
拮抗理论,红黄绿蓝加上黑白共成三对组织是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位,其中一个停止作用另一个就激活,比如先看红色,后看就是绿色
视觉信息在神经细胞上的活动
第三节 听觉
一 听觉刺激
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波
1.频率,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人耳接受的声音是20hz到20000hz之间
2.振幅,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振幅越大,音波越强,
波形,最简单的形状是正弦波。由单一正弦波发出的声音叫纯音,由两个以上不同的正弦波叠加而成的叫复合音
二 基本听觉现象
1.声音的属性
音强,由振幅决定
音高,由频率决定,长波一般指频率低的声音,短波指频率高的声音
音色,由混合音的复合程序和组成形式构成声音的质量特征
2.听觉的适应与疲劳
听觉具有很快适应和恢复的特点,而且具有选择性只对作用于耳的频率声音适应
如果声音较长时间连续作用,听觉感受性会显著下降,称听觉疲劳。听觉疲劳之后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如果经常发生疲劳,会造成听力减退或耳聋,。对小部分声音丧失听觉叫音隙,对较大一部分声音丧失称作音岛
3.声音的混合与掩蔽
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产生混合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接近,则会听到两个声音频率的差数为频率的声音起伏现象,叫做拍音
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声音的掩蔽。
声音的掩蔽受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三 听觉的机制
(一)听觉与耳
外耳,耳廓,收集声音传给中耳敏感部分。耳鼓又称鼓膜,将外耳和中耳分开,并且通过鼓膜的振动将声音传给中耳三块小骨
中耳,锤骨,砧骨,镫骨,将振动收集起来送到卵圆窗从而进入内耳
内耳,类似蜗牛,名叫蜗牛壳,听觉的主要器官,内部充满液体。声波通过液体作用于蜗牛壳内基底膜,上面的毛细胞与听神经联系起来,将声音传向大脑
(二)听觉的理论
1.位置学说
2.频率匹配学说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一 知觉的一般概念
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获得整体性的认识这就是知觉。具体来说,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属性的整体反应;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1.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器官而产生的;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2.知觉的产生借助于过去经验和知识帮助,没有见过老虎的人见了老虎也不知道他是什么
3.知觉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知觉的种类
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划分: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
按反映事物的主观特性划分: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
二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过去经验基础上把多种属性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整体的特性。
2.知觉的选择性
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
3.知觉的理解性
以过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来对事物知觉
4.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形状及颜色
三 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
1.深度知觉(对距离的知觉)
(一)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
(二)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
眼肌调节与辐合,双眼视差
2.运动知觉
人在知觉事物时可以从运动中获得更多信息
3.时间知觉
(1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
(2)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第五节 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
一 社会觉知的一般概念
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包括三方面内容:一,对人的知觉 二,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1.对他人的行为期望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
2.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易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知觉者的经验严重影响知觉的过程和结果
二 社会认知的过程
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容易收到先前的经验影响,往往之前的很多经验是错误的,而自己却觉察不到错误,注意显著的个案而不顾大部分案例
2.信息的整合过程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第一印象比较重要及最新获得的信息比较容易影响整体印象
2.晕轮效应,对别人先产生好恶,然后由此判断别人的品质
3.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体具有固定笼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