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史
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史,包括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和发展阶段
主要内容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教育的概念、本质、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学萌芽时期的特征
以习俗的认识为主
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
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
人类早期的教育智慧
西方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柏拉图的《理想国》
1、阿卡德米学园
2、国家管理教育
3、最早提出胎教的人
亚里士多德
1、吕克昂学园
2、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划分教育阶段
3、“和谐发展”的教育实践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诞生》)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雄辩家的培养
西方最早的教授法家
最早提出了分半教学的初步设想
中国
《学记》
地位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思想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vs政治)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学的重要性)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
孔子《论语》
地位:启发式教学第一人
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罔
教育学的创立
创立的条件
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
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
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
创立的标志
教育问题成为了专门的研究领域-----形成 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体系-----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出现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创立过程
培根
1623年《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夸美纽斯----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大教学论》(1632)标志着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主要教育思想
泛智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提出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及学科教育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全民普及教育
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
康德
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第一次开设教育学讲座
赫尔巴特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教育思想
一原则:教育(指德育)和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两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教学具有教育性”概念、“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中,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杜威
现代教育代表人/进步教育代表人/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
三中心(新):学生(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四个“即”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改造
学校即社会
五步骤: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卢梭---教育上的哥白尼
《爱弥儿》(1762)
提出自然教育思想,号召人关心儿童、尊重儿童,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过程
洛克---绅士教育的倡导者
白板说 注重后天环境的影响
《教育漫画》(1693)充分肯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斐斯泰洛奇---献身贫民教育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林哈德与葛笃德》确立了要素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慈爱的儿童之父
斯宾塞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最早将“课程”作为专门术语
“教育预备生活”说
教育学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
梅伊曼、拉伊
基本观点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研究
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
教育实验三阶段:假设、计划、应用
教育实验在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基本评价
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忽视人的社会性
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等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教育研究只能采用精神科学的理解的方法
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的人格
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突出了教育学学科的性质,基本把握了教育过程的性质,有助于人们深层次地思考教育问题,给人以深刻启发
思辨味道太浓,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本身,教育要与目前的生活紧密联系
教育即经验的生长。教育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
学校即社会。让学生在学校内能获得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有关经验
做中学。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在实践中学习
学生中心
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
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校的相对独立地位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凯洛夫、苏霍姆林斯基、杨贤江等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教育一方面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
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
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等
资本主义学校的不平等性
学校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对应关系
人们对这种不平等和对应关系的意识的麻木
教育的目的是启蒙和授权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有利于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具有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能力
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