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中医基础理论的学说主要包括分形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三元-多元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收藏再看呀!
中医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归纳总结思维导图!该图包括中医的绪论、诊法、病因与病机、气血精津液、脏腑经络等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援物比类
司外揣内
试探与反证
阴阳五行
气血精津液
气
含义:①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eg水谷之气、呼吸之气 ②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eg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气的运动
升降出入
气机调畅:气升降出入的协调平衡
气机失调:气滞、气陷、气逆、气闭、气脱
气的生理功能
推动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组织的生理活动,血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温煦作用: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维持正常体温,血和津液的运行
防御作用:护卫肌表、防御外邪,驱邪外出
固摄作用:气对体内液态物质有统摄、控制作用,对腹腔的脏器有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气的分类
元气:“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根源于肾,由肾中精气化生。
宗气:“大气”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水谷中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在胸中结合而成 主要功能:①长出喉咙,促进肺司呼吸②贯通血脉,推动气血运行
营气:“荣气”血脉中具有营养的气
卫气“卫阳”运行于脉外 主要功能:①护卫肌表,防御外邪②温煦脏腑,润泽皮毛③调节肌腠的开合,控制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血
精
津液
相互关系
脏腑经络
病因与病机
诊法
望闻问切
辩证
八纲辨证
气血精津液辩证
脏腑辩证
六经辩证
卫气营血辩证
防治与养生保健
气不行水:若气虚、气滞,可致津液停滞;“水停气滞”:津液停聚,又可致气机不利。二者互为因果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满:指精气盈满;实:指水谷充实。五脏所藏的都是精气,而不是水谷或代谢后的糟粕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六腑属于中空管腔性器官,主收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泻糟粕。“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奇恒之腑:奇者异也,恒者常也。其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又藏精气而类于脏,似脏非脏,是腑非腑 藏象:中医对脏腑生理、病理的认识。“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香”指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机体外部的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