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急危重症系统功能监测
急危重症系统功能监测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0-03-20 16:12:37危重症系统功能监测
心血管系统
无创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动脉血压监测
正常范围:收缩压140-90 舒张压60-90
无创心排出量监测
正常范围:co≥50%
co:40-50%轻度减轻 30-40%中度减轻 ≤30%重度减轻
临床意义: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评价心功能、补液与药物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监测
心电图监测意义
持续观察心电活动
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变化,监测有无心律失常
观察心电波形变化,诊断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及电解质紊乱
监测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并作为指导用药的依据
判断起搏器的功能
心电图监测分类
12导联或18导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电示波监测
标准心导联电 极置放位置
标准肢体导联
加压肢体导联
胸导联
监护仪导联电 极置放位置
综合Ⅰ导联
综合Ⅱ导联
综合Ⅲ导联
改良胸导联:CM导联
有创监测
中心静脉压监测
测压途径
穿刺前需做Allen实验,首选桡动脉
并发症防治
常见血栓形成或栓塞,严重肢体缺血、坏死
防治措施:动脉穿刺针不宜太粗 操作时严格无菌穿刺 置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天 定时用肝素稀释液加压冲洗测压管道
临床意义
准确反映每个心动周期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数值与波形,抗干扰能力较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好,测量结果可靠。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正常值
5-12cmH2O(0.49-1018kPa)
临床意义
<2-5cmH2O:右心房充盈不良或血容量不足 >15-20cmH2O:右心功能不良或血容量超负荷
CVP监测对了解循环血量和右心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 但当患者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时,单纯检测CVP则失去意义。
测压途径
常用的途径有右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和骨静脉等。
并发症防治
常见气栓、血栓、气胸、血胸、神经损伤等。
防止措施:穿刺时注意无菌操作 置管期间加强观察和护理,以减少感染 穿刺时若误入动脉,因局部压迫止血,防止发生出血和血肿
呼吸系统
呼吸运动监测
呼吸频率:RR
正常成人10~18次/分,小儿随年龄减小而增快 8岁儿童约18次/分,一岁为25次/分,新生儿为40次/分
成人呼吸频率小于6次/分或大于35次/分,提示呼吸功能障碍。
呼吸幅度
一般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正常呼吸时,两侧胸廓同时起伏幅度一致
胸式呼吸不对称常提示一侧胸腔积液,气胸,血胸或肺不张等 胸式呼吸增强,常因腹部病变或疼痛限制膈肌运动而引起 胸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可见于两侧胸部均有损伤或病变,亦可见于高位截瘫或肌松剂作用所致 胸是呼吸与腹式呼吸不能同步,常提示有肋间肌麻痹
呼吸节律
正常呼吸节律自然而均匀。
如伴有哮喘或呼气延长的呼吸状态,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 呼吸频率快,潮汐量小,无气道狭窄和阻塞,却有呼吸急促,表现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呼吸周期 的吸呼比率
正常吸呼比为1/1.5~2,反映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
常见异常 呼吸类型
哮喘性呼吸:呼气时间较吸气时间明显延长,伴有哮鸣,心源性哮喘表现为阵发性端坐呼吸,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及劳累后出现,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紧促式呼吸:呼吸运动浅促而带有弹性,多见于胸膜炎,肋骨骨折
深浅不规则呼吸:常以深浅不规则的方式进行呼吸,多见于周围循环衰竭,脑膜炎
叹息式呼吸:呼吸呈叹息状,多见于神经质,过度疲劳者
蝉鸣样呼吸:患者在吸气时发生高音调啼鸣声,吸气时患者的肋间及上腹部软组织内陷
鼾音呼吸:呼吸期间可闻及大水泡音,多见于昏迷或咳嗽反射无力者
点头式呼吸:因胸锁乳突肌收缩所致,在吸气时下颏上前移动,而在呼气时下颏重返原位,类似点头样多见于垂危患者
潮式呼吸:交替出现了阵发性的急促深呼吸及此后出现的一段呼吸暂停
呼吸容量监测
潮气量Vt
正常值:8-12ml/kg,平均为10ml/kg,男性略大于女性
分钟通气量Ve
正常值为6-8L/min,Ve=Vt*RR
成人Ve>10-12L/min,常提示通气过度 成人Ve<3-4L/min,常提示通气不足
生理无效腔容积Vd
Vd/Vt,正常值为0.2-0.35 主要用于评价无效腔对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可帮助寻找无效腔增加的原因。
肺泡通气量
Va=(Vt-Vd)*RR,正常值为4.2L/min 反映真正的气体交换量
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
监测原理
根据红外线光谱原理,主要利用CO2能吸收波长为4.3um的红外线,使红外线光束量减,衰减时衰减程度与CO2浓度成正比。
临床意义
判断通气功能:正常值:35-45mmHg
反应循环功能
判断人工气道的位置与通畅情况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监测方法 与临床意义
正常值为96%~100%,小儿多采用耳夹法,成人多采用指夹法 SpO2<90%, 时常提示有低氧血症
呼吸力学监测
呼吸压力监测
气道阻力监测
顺应性监测
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动脉血氧分压
正常值为80~100毫米汞柱。,在60~80毫米汞柱提示轻度缺氧,40~60毫米汞柱提示中度缺氧,20~40毫米汞柱提示重度缺氧
动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值为96%~100%
动脉血氧含量
正常值为16~20ml/dl
动脉血二氧 化碳分压
正常值为30~45毫米汞柱,其增高是诊断Ⅱ型呼吸衰竭必备的条件
二氧化碳总量
正常值为28~35mmol/L,PaCO2增高时,二氧化碳总量增高
消化系统
肝功能监测
临床症状监测
精神症状与意识状态监测:肝功能失代偿时,因代谢异常引发肝性脑病
黄疸监测:症状出现早,尽展快
实验室检查指标监测
血清酶学检测监测:主要监测指标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前两种指标升高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标识。,后两项指标升高主要见于肝内外胆汁淤积
血清胆红素监测:正常值为3.4~11.7umol/L,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反映肝代谢功能障碍,与血清胆红素身高直接相关
血氨监测:血氨正常值为18~72umol/L,肝代谢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氨升高,易引发肝性脑病
凝血功能监测:反映肝脏合成功能
血清蛋白监测:血清总蛋白的正常值为60~80g/L,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40~50g/L,血清白蛋白降低于28g/L时,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腹腔积液
胃肠黏膜内PH监测
监测方法
直接法:pH微电极
间接法:生理盐水张力法,空气张力法
临床意义
pHi的正常范围:7.35-7.45
休克患者pHi值降低,严重时可引发胃肠功能障碍直至并发MODS
组织细胞缺氧程度越严重,pHi值下降越明显
pHi低值患者较pHi正常值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纠正pHi可改善复苏的预后
泌尿系统
尿液监测
尿量
24h尿量<400ml为少尿,<100ml为无尿,>4000-5000ml为多尿
正常成年人每小时尿量>0.5-1ml/kg体重,当每小时尿量<17ml时即为少尿
尿比重
正常为1.001-1.022
>1.025为高比重尿,提示尿液浓缩
尿比重<1.010为低比重尿,提示肾脏浓缩功能降低
尿渗透压
正常值为600-1000mOsm/L,血渗透压的正常值为280-310mOsm/L,尿/血渗透压比值为1.7-3.3。急性肾衰时两者比值可小于1.1
尿常规检查
血液生化监测
血肌酐
正常值为88.4-176.8umol/L,
身高可反映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肾功能不全时,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增高。
血尿素氮
正常值为3.2~7.1mmol/L
对尿毒症的诊断价值,肾前性和肾后性因素引起尿量减少或尿闭时可使血尿素氮增高
内生肌酐清除率
正常值为80~120ml/min
等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正常值的80%以下,提示肾小球功能减退
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51~70ml/min,轻度 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31-50ml/min,中度 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30ml/min,重度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神经系统体征动态检查
意识状态
嗜睡
昏睡
浅昏迷
深昏迷
眼部体征
正常人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一侧瞳孔散大,常提示可能发生脑疝
神经反射
通过检查神经反射可帮助判断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及愈后。
体位与肌张力
去大脑强直时,四肢可呈现伸展体位,两侧大脑皮层受累时,可见去皮之强制状态。
运动功能
主要观察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判断是否存在瘫痪及瘫痪的类型。
颅内压监测
监测方法
脑室内测压,脑膜下测压,硬膜外测压
ICP分级
ICP超过15mmHg,为颅内压增高
ICP<15mmHg,正常ICP
15-20mmHg,ICP轻度增高
21-40mmHg,ICP中度增高
>40mmHg,ICP重度增高
脑电图监测
脑血流监测
脑氧供需平衡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