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胚第二章上皮组织
还在为上皮组织及组胚的复习发愁吗?作者整理归纳思维导图,一图带你看懂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特化结构及其特点。逻辑清晰,知识点严密周全,期末周复习看这个提高效率考试过过过!快收藏学起来吧!
编辑于2020-03-22 11:26:49组织学
绪论
HE 染色
对无色透明的生物样品染色
染料
苏木精
蓝色的碱性染料
嗜碱性
如细胞核
蓝紫色
伊红
红色的酸性染料
嗜酸性
如细胞质
粉红色
着色深浅:中性
银染法
浸入硝酸银
亲银性 直接还原硝酸银,银颗粒附着
噬银性 无直接还原能力,加入还原剂
异染性
组织染色后的颜色与染料自身颜色不同
蓝色的甲苯胺蓝 ~ 肥大细胞 细胞内的嗜碱性颗粒为紫红色
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 ~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存在位置
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腔面
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
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面
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
形态
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表面光滑,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相邻细胞彼此嵌合 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单层立方上皮
存在位置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吸收分泌)
单层柱状上皮
存在位置
胃,肠,胆囊,子宫等腔面(吸收分泌)
形态
从表面观察,细胞为六边形或多边形 在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 核卵圆形,多位于细胞基底部,其长轴与细胞长轴一致
杯状细胞:位于肠壁的上皮细胞之间(似高脚杯)细胞核呈倒三角形,染色深,近细胞基底部
黏原颗粒:细胞顶端胞质内充满富含黏蛋白的黏原颗粒,分泌后形成的黏液可润滑和保护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存在位置
呼吸管道等腔面(咽,喉,气管,支气管,咽鼓管,鼓室等腔面,起保护作用)
形态
结构
柱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大量纤毛)
梭形细胞
锥形细胞(具有分化潜能,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上皮细胞中的各种细胞)
杯形细胞
被覆上皮 ~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复层鳞状上皮)
此种上皮具有很强的机械保护作用和较强的再生修复能力
存在位置
未角化的:口腔,食道和阴道等腔面(有核)
角化的:皮肤表层(无核)
形态
在垂直切面上观察,紧靠基膜的一层细胞称基底细胞,呈矮柱状,为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干细胞
中间数层细胞为多边形,浅表数层上皮细胞为扁平鳞片状并出现退化,脱落现象
该上皮与深层结缔组织的连接处凹凸不平,既保证了上皮组织的营养供应,又使连接更加牢固
复层柱状上皮
存在位置
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和一些腺体的大导管处
形态
浅部为一层排列整齐的柱状细胞
深部为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细胞
变移上皮
存在位置
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
形态
结构
表层细胞(盖细胞)
中间层细胞(多边形)
基底层细胞(立方形)
特点:细胞形态和层数随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变化(如膀胱收缩上皮变厚细胞层数增多)
光镜下,盖细胞游离面因胞质浓缩而嗜酸性强,称壳层,可防止尿液侵蚀
上皮组织的特殊分化结构
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化结构
微绒毛
结构
直径约 0.1um ,表面为细胞膜,其中轴含有许多纵形微丝,微丝自微绒毛的顶部下行到达微绒毛根部,与终末网的横行微丝相移行
细胞衣
微绒毛的胞膜外面常覆盖一层较厚的细胞衣
它是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部分
具有黏着,保护和物质交换等作用
与细胞表面抗原性,细胞识别有关
定义
微绒毛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向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例子
小肠柱状上皮的纹状缘
肾小管的刷子状缘
作用
可以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纤毛
定义
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
结构
光镜下,长 5 ~ 10um ,直径 0.3 ~ 0.5um
电镜下,纤毛中央有两条与纤毛轴心平行排列的微管,周围有 9 组二联微管,根部有一个致密颗粒称基体,其结构与中心粒相同是微管形成的起点,又称微管组织中心,参与纤毛的组成
作用
清除异物,物质运输
上皮细胞侧面的特化结构
四种细胞连接中,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存在,称为连接复合体
紧密连接(闭锁小带)
靠近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呈箍状环绕细胞一周
封闭相邻上皮细胞顶部的细胞间隙,起机械性连接作用
防止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深部组织
阻止深部组织中物质成分的外溢和流失
中间连接(黏着小带)
细胞间隙内含有横行的丝状物连接相邻胞膜,膜的胞质内侧面附有糖蛋白和微丝,微丝聚集成束,与中间连接长轴呈垂直排列并形成胞质内的终末网
具有细胞间黏着,信息传递,维持细胞形状等功能
桥粒(黏着斑)
结构
中央层:相邻细胞间隙内有低电子密度的丝状物,间隙内有糖蛋白成分构成的丝状结构,称中央层
间线:中央层的正中有一条与胞膜相平行而致密的中间线,称间线
桥粒处相邻两侧细胞膜内测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长 0.2 ~ 0.3um , 宽约 30nm 。附着板由直径 10nm 的中间丝折成状贴附于细胞内侧面,并经胞膜内侧的锚定蛋白予以固定
中间丝之间由跨膜细丝相互连接并贯穿细胞膜,与间隙内中央层糖蛋白相连。
作用
桥粒的结构能更好地发挥细胞间机械性连接和信息传递功能
分布
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方式,多见于易受机械性刺激或摩擦过多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
缝隙连接(通讯连接)
连接小体
连接点处两相邻细胞膜中的膜嵌蛋白相互结合。蛋白颗粒呈柱状,称连接小体
每个连接小体由六个亚单位(结合素)环绕而成,连接小体长 7.5nm ,中央有直径约 2nm 的亲水通道称亲水管或中央小管
作用
细胞间可借缝隙连接进行某些小分子物质的交换和离子交换
有利于电冲动的传导(此处电阻很小)
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特化结构
基膜
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下方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
结构
基板
厚 50 ~ 100nm ,由上皮细胞分泌的黏多糖物质组成
第一层为紧贴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电子密度低的透明层(透明版)
子主题
网板
由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分泌产生的基质和网状纤维组成
功能
基膜是半透膜,可选择性地使某些物质透过
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
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质膜内褶
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形成的许多长短不等并与细胞基底面胞膜呈垂直分布的胞膜褶
电镜下,可见内褶间胞质内含有大量与其平行的线粒体(为物质转运过程提供能量保障)
多分布于物质交换频道的细胞,如肾脏远端小管曲部的上皮细胞
作用
有效地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
有利于水,电解质等物质的迅速运转
半桥粒
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基膜接触处,其结构为桥粒的细胞,只见于上皮细胞膜内侧有附着板,及张力丝的结构
作用为加强上皮细胞与基膜的连接
腺上皮和腺
腺细胞
蛋白质分泌细胞(浆液性细胞)
细胞呈椎体形,核圆位于细胞基底部
胞质顶部含许多嗜酸性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
基底部胞质呈强嗜碱性
细胞基底部为密集的粗面内质网,核上方有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电子密度高的分泌颗粒
分泌物稀薄,富含酶类,具有消化作用
糖蛋白分泌细胞(黏液性细胞)
细胞呈椎体形,核扁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
核周的胞质呈弱嗜碱性,其中大部分胞质内充满黏原颗粒
HE 染色,颗粒被溶解而呈泡沫状或空泡状
电镜下,细胞基底部有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核上方有高尔基复合体和粗大的黏原颗粒
细胞分泌物较粘稠,内含黏蛋白,覆盖在上皮的游离面,起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
外分泌腺细胞
类固醇分泌细胞
细胞圆形或多边形,核圆,位于中央
胞质内含有大量脂滴
电镜下胞质内滑面内质网丰富,并可见许多管状嵴线粒体和脂滴小泡
可分泌类固醇激素
肽分泌细胞
细胞为圆形,多边形或锥形,基底部含有大小不等的分泌颗粒
HE 染色标本中颗粒不易辨认,但可被银盐或铬盐着色
肽分泌细胞可产生肽类和胺类激素,属于 APUD 细胞
内分泌腺细胞
外分泌腺的结构
单细胞腺
杯状细胞等
多细胞腺
人体大部分外分泌腺
分泌部
多由一层腺细胞组成
泡状或管泡状的分泌部称腺泡
腺泡中央有腔,周围有基膜,基膜与腺泡之间可见扁平的肌上皮细胞
肌上皮细胞的收缩有助于腺泡分泌
导管
直接与分泌部连通,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构成
可将分泌物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
有的导管上皮细胞尚具有吸收或分泌水和电解质的功能
外分泌腺的分类 → 根据分泌物性质分类
浆液性腺
由浆液性细胞构成(腮腺,胰腺)
黏液性腺
由黏液性细胞构成(十二指肠腺,子宫腺)
混合性腺
由浆液性细胞和黏液性细胞共同构成的腺泡构成
以黏液性细胞为主,少量浆液性细胞分布在腺泡末端,呈半月形包绕黏液性细胞,此结构称浆半月
外分泌腺的分类 → 根据导管及分泌部的形态分类
单管状腺
单泡状腺
复管状腺
复泡状腺
复管泡状腺
外分泌腺的分类 → 根据分泌物分泌的形式分类
全质分泌腺
整个腺细胞解体与分泌物一起排出(皮质腺)
顶质分泌腺
细胞顶部连同分泌物一起排出(乳腺)
局质分泌腺
分泌物以胞吐方式排出,腺细胞仍保持结构的完整性(胃的主细胞,胰腺腺泡等细胞)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