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这样表达更高效
通过运用书中的技巧成为一个表达更有力,沟通更高效,语言更有趣的人,了解表达常见的问题、表达的原则、表达的技巧、表达的方法,让表达为你个人魅力加分,为你事业发展加油!
编辑于2023-08-21 21:24:26 浙江省《这样表达更高效》
目标
为何有话说不出
表达常见的问题
主题不清、目的不明
逻辑混乱、边想边讲
有秩序的信息更容易记忆
没有秩序的信息会被过滤掉
论证不足、有理五据
信息超载、啰嗦累赘
需求不符、答非所问
例子:孩子提问“我从哪里来”,家长普遍从科普的角度来解答,但实际上孩子是因为听到隔壁哥哥说自己来自安徽,所以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这里就存在很明显的需求不对应,家长的答案恐怕不是孩子想要的。
气场不足、单调乏味
【一般意义上认为热情外在的人会更有气场,但我认为所谓的风格只是外在表现,是果不是因,也就是说气场真正的影响因素来自于内在。自信加准备充分就很容易呈现出比较好的效果,从而更加容易打动听众】
表达的目的
表达的核心是说服对方,而不是向对方传递信息。传递信息只是为了说服对方的手段或者说证据。
表达的递进关系:信息传递——影响对方——说服对方
表达的途径:语言文字、语气语调、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语气语调>语言文字
当三者传递的信息不一致时,就会影响表达,比如你内心不相信你说的,你的肢体动作很可能出现与语言不一致的情况,而此时听众更倾向肢体动作所表达的。
表达的标准
清晰
不要模棱两可
尽量避免歧义:限定、定义确保信息的准确
简练
如智者一样思考,像常人一样讲话——亚里士多德
深入浅出,不要对圈外人用专业术语去解释,那只能说明你理解的不够透彻
生动
建立吸引力
举例:《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通过画面表达了“人人平等”的观点
通过刺激大脑的不同感觉,使语言更具吸引力
入口对,讲话才有效
不要将对的,要讲有效的
同样的内容,根据对象不同要进行重组,满足对方的需求
我们很难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方式,但可以根据对方的认知给他想听的内容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表达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活动,因此识别对方的情绪和需求是良好沟通的前提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表达的并不简单来自于语言表面的意思,“言外之意”更接近真相
在人的内心深处,没有比渴望被理解更强烈的需要了——希望他人聆听、尊重、重视自己的声音,希望自己能影响他人。
找到听众的需求
性格分类
支配型:主观性语言较多,关注自我感受多过关注他人的感受 谦和型:客观性语言较多,关注对方的感受多过关注自我的感受
表现情感型:性格外向,关注人情多过关注事情 隐藏情感型:性格内敛,就事论事
定位表达的入口
要给听众好的感觉。你只有关注听众、重视听众,并且让对方感受到这种关注和重视,才能更好地和对方达成一致。
好的感觉来自心理需求的满足。 表现型:获得公开赞赏;描绘未来、蓝图、远景 友善型:希望得到接纳;私下赞赏;希望对所有人都有益 控制型:关注结果和收益;希望最可行有效的方案 分析型:注重准确性;不愿冒风险;陈述细节和事实
结构
搭建表达的框架
结构为王,构建表达的结构,利于表达
聚焦传播一个观点,只关注目标客户最关心的点进行表达呈现
建立信息路线图,增强对方的印象(常用结构)
宣布结论,打开盖子
用结论建立影响力
听众易懂,容易记住关键信息
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先了解全貌后了解细节
先入为主的影响听众,首先提出结论,让听众和自己的结论保持一致
打造“金句”式结论
结论是观点,不是事实(想要说服别人就得形成观点)
结论不要“正确的废话”,要有思考性
用“金句”打造观点
用“3S”原则打造金句:简洁、亮眼、锐利
盛装信息,证明结论
用“路标”构建信息路线图
特征:对称、分离、一致
好的路标要有实际意义,提高路标触发信息关联的强烈程度
好的路标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解释也能让听众明白
根据“路标”设定关键词
先想好关键词,再设计细节,一面因小失大
解释关键词,填充细节
细节要饱满,但不能累赘
细节要突出重点,要适合听众理解
给自己时间约束,不要说太多太长的细节
盖上盖子,重述结论
三段式优点:有说服力、节奏感强、容易记忆
如有必要,重述路标
推进你的话题(根据话题类型和表达的目的选择路标)
时间结构
用时间点/段或发展顺序来设定路标
强调变化
推进议程
空间结构
地理位置
视觉区域
正面、背面、侧面/上、下、左、右
适用于构建画面或者宏大的话题
三角结构
基于分类的逻辑
从三个方面/角度推进话题
选择三种人激发共鸣(最好是现场听你讲中的三类)
不要成为最佳辩手
永远不要打压别人
化解固执己见
baby视角,对方立场—扩大视野—全局影响
谈论隐私话题
可以只谈大原则
应对泛泛而谈
上帝视角,泛泛而谈—具体分析—落实行动
反驳一概而论
上帝视角,一概而论—理性分析—具体事例
打破各执一词
寻找中间立场或者通过沟通寻求第三方案
集中展示利益
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想要达成一致,就要帮他说出来,并且让他明白行动与诉求之间的因果联系,那么他自然就会按你预期的去行动
给听众好的体验
用口语解释术语:如智者一般思考,像常人一样讲话
类比法:用熟悉的事物来类比,便于理解
举例子:解释变描述
正例:直接易于理解
反例:制造冲突容易记住
合例:正反都有,注重思考,全面理解
话分两头讲,重点偏一边
展示利益不如兜售恐惧
人类的一切需求都是由欲望驱动的,欲望分为两种,一种叫“追求幸福”,一种叫“逃离痛苦”,所有行动的内驱力都来自这两种欲望。
在描述“好处”的同时,也要展示不这么做的坏处,提出痛点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
一切优势都由比较而来
两者横向对比,体现优势和倾向性
前后纵向对比,如果层次减弱,则易于接受后者(先提出假设情况下的糟糕处境,在提出实际的小问题,往往就不会被过于苛责);如果层次提高,则凸显变化(中国解放前和现在对比,可以凸显出中国大地变化的巨大)
横向和纵向的结合
精心修饰你的数据
用数据说服别人
选择合适的数据呈现方式
聚合数据,体现量多
分解数据,说明量小
分析数据,支撑结论
追溯来龙去脉
充满好奇心
建立连锁反应,向下追问,找到原因或证据
故事
故事的力量
利用故事进行营销
利用故事建立观念
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故事,找到它就能打动他
故事让人们感同身受便于切入
要说服,先说听,让对方愿意听你说
提高你的可信度
故事里都有什么
在一开始明确你希望听众在故事里听到什么
情节很重要
主角能让听众有共鸣:像听众、受同情、被喜爱的主角
目标是故事的动力,推动情节的流动
事件是故事的基本单元,精心设计事件具备故事性
有情感,最撩人
真实是最大的情感
用相同的经历引起共鸣
唤起人类本能的同情心
触发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恐惧
设计你的三幕故事
三句话创造一个世界
交代背景
告知时间地点、主角
产生变化推动情节;先有变化再解释
用冲突推进情节
冲突=挑战+行动
行动—挑战—再行动推进情节
展示而不要说明,有画面感
善始善终,构建结局
故事俘获人心的秘诀:画面感
画面感就是“真实”
刺激听众的多重感官:讲述字句的声音、颜色、温度、味道
陈述而不要告诉,用“细节”和“具体”构建画面感 特蕾莎修女曾说过:“如果我看到的是人群,我绝不会行动;如果我看到的是个人,我就会”。不要用群体,而是用个体会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不要用副词、形容词、“主观动词”,尽量减少作者对听众的影响,让听众根据描写的细节自己去判断,并达到与作者的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