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知识框架
本思维导图是我对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的知识框架整理和注释,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编辑于2023-08-23 21:47:07 四川省本导图从5个方面梳理了喜剧创作的要点。第一,写喜剧情境就是写情境中的喜剧人物,要突出人物的窘态。第二,写喜剧人物就是写人物的喜剧性格。高级喜剧人物在特定情境下暴露性格短板。第三,环境与人物关系本质是环境向人物提出改变自我的要求,而人物拒绝改变。第四,喜剧人物的动作要源自其内在动机,不能为喜剧而喜剧。第五,喜剧可以嘲讽个体,也可以嘲讽群体。
喜剧方法:建立观众的“上帝视角”即在喜剧场面出现之前,该完成的铺垫和交代的信息要给足;喜剧人物可以整体地位、智力、外形等方面低于观众,或者因为自身认知局限而犯错,让观众产生优越感。在组织叙事时,可以给观众提供比喜剧人物更全面的信息,使得观众俯瞰喜剧人物的行动,从而引发笑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构建有力的喜剧冲突的三个方法:事与愿违、持续加力和忽然泄力。然后提出了喜剧冲突的三个边界,即观众对人物产生同情、人物带动观众开始理性思考和真实的伤害。作者建议在喜剧创作中,要让喜剧人物处于极端的困境,并不断加压,以榨取其最大的窘态;要让观众保持上帝视角,不进行理性思考,以获得最大笑声;同时要避免出现硬伤和教育观众,以及展现真实的血腥和死亡画面。通过控制好这些边界,可以创作出极致的喜剧冲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导图从5个方面梳理了喜剧创作的要点。第一,写喜剧情境就是写情境中的喜剧人物,要突出人物的窘态。第二,写喜剧人物就是写人物的喜剧性格。高级喜剧人物在特定情境下暴露性格短板。第三,环境与人物关系本质是环境向人物提出改变自我的要求,而人物拒绝改变。第四,喜剧人物的动作要源自其内在动机,不能为喜剧而喜剧。第五,喜剧可以嘲讽个体,也可以嘲讽群体。
喜剧方法:建立观众的“上帝视角”即在喜剧场面出现之前,该完成的铺垫和交代的信息要给足;喜剧人物可以整体地位、智力、外形等方面低于观众,或者因为自身认知局限而犯错,让观众产生优越感。在组织叙事时,可以给观众提供比喜剧人物更全面的信息,使得观众俯瞰喜剧人物的行动,从而引发笑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构建有力的喜剧冲突的三个方法:事与愿违、持续加力和忽然泄力。然后提出了喜剧冲突的三个边界,即观众对人物产生同情、人物带动观众开始理性思考和真实的伤害。作者建议在喜剧创作中,要让喜剧人物处于极端的困境,并不断加压,以榨取其最大的窘态;要让观众保持上帝视角,不进行理性思考,以获得最大笑声;同时要避免出现硬伤和教育观众,以及展现真实的血腥和死亡画面。通过控制好这些边界,可以创作出极致的喜剧冲突。
《人类简史》知识框架
本书全名:《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英语: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希伯来语:קיצור תולדות האנושות)由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于2011年出版。 作者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至21世纪的演化与发展史,并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 该书深受贾德·戴蒙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影响。 该书已被翻译为45种语言(2017年6月)。2014年,其中文版出版。2015年,该书获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2016年,获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翻译类金签奖。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约公元前70,000年,智人演化产生了想象力 “智人之所以得以统治地球,是因为智人是唯一可以‘大规模地’且‘灵活地’合作的物种”。 史前智人的活动,是包括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人属物种以及大量其他的大型动物灭绝的重要原因。而智人之所以可以在大规模范围内进行灵活的合作的原因,是因为在“认知革命”之后,智人拥有了创造及相信虚构事物和故事的能力,这些虚构事物和故事包括了神、国家、民族、企业、金钱等等。只有智人可以谈论他们从未见过,摸不到或闻不到的所有种类的实体,虚构事物和故事不仅使我们能够想象事物,而且使我们能够集体想象。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所有大规模合作的系统,包括宗教、政治体制、贸易、法律制度等,都由于智人独特的对“虚构事物和故事”的认知能力而产生。而金钱则是一种相互信任的系统,并将政治和经济系统视为或多或少与宗教类似的系统。
引文
第一章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家族秘史
“思考”的代价
厨师的种族
兄弟的守护者
第二章 知善恶树
标致汽车的传说
绕过基因组的快速道路
历史和生物学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原始的富裕社会
会说话的鬼
和平还是战争?
沉默的帷幕
第四章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罪名成立
地懒的绝灭
诺亚方舟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约公元前10,000年,农业开始发展。 作者认为:“尽管农业革命促进了智人人口数和小麦、牛等共同进化物种的数量的增长,但农业革命令智人及其驯化、豢养动物的生活方式及饮食变得更为单调无趣,使得绝大多数智人及豢养动物的生活质量,与智人狩猎采集社会时代相比,反而出现了恶化”
引言
第五章 史上最大骗局
奢侈生活的陷阱
神圣的干预
革命的受害者
第六章 盖起金字塔
未来的来临
由想象所建构的秩序
真正的坚信者
监狱的高墙
第七章 记忆过载
由库辛签核
官僚制度的奇迹
数字的语言
第八章 历史从无正义
恶性循环
美洲的“洁净”观念
他和她
性与性别
当男人究竟有什么好的?
肌肉理论
流氓理论
父权基因理论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人类政治组织逐渐融合统一为一个“全球帝国” 智人在历史进程中,在政治与经济上逐渐走向融合与统一。作者认为,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逐渐融合统一的主要动力,包括了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对领土的扩张要求,以及普世主义思想的发展。
引文
第九章 历史的方向
用一种间谍卫星的高度.....
全球视野
第十章 金钱的味道
这要怎么算?
贝壳和香烟
金钱的运作原理?
黄金福音
金钱的价格
第十一章 帝国的愿景
究竟帝国是什么?
邪恶的帝国?
这是为你们好
当“他们”成了“我们"
历史上的好人和坏人
全新的全球帝国
第十二章 宗教的法则
让羔羊变得沉默
偶像崇拜的好处
神是唯一
善恶之战
自然法则
第十三章 成功的秘密
1.马后炮的谬误
2.盲目的历史女神克丽欧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约公元1500年至今,出现了现代科学 承认人类的无知,成为了早期欧洲帝国主义发展和当前人类文化融合的重要驱动力。 作者在书中提到:起源于欧洲的科学革命,基于当时的精英们愿意承认人类的无知,并希望通过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的科学研究,补救他们的无知、获得新的能力。 这种观点同科学革命之前“世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已经为人或为神所知”的想法完全不同。 本章节也论述了历史上对幸福研究的匮乏,并认为现代人不见得比过去的人更加幸福。
引文
第十四章 发现自己的无知
不知为不知
科学教条
知识就是力量
进步论的理想
吉尔伽美什计划
科学研究的恩客
第十五章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为什么是欧洲?
征服的心态
地图上的空白
如同来自外层空间的侵略者
罕见的蜘蛛,被遗忘的文字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教条
会变大的饼
哥伦布也需要金主
以资本之名
对自由市场的崇拜
资本主义的地狱
第十七章 工业的巨轮
厨房里的秘密
能源的汪洋大海
输送带上的生命
血拼的年代
第十八章 一场永远的革命
摩登的现代
家庭和社群的崩溃
想象的社群
变动不休
我们这个年代的和平
帝国的退位
核子和平
第十九章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快乐该如何计算?
快乐的化学成分
生命的意义
认识你自己
第二十章 智人末日
老鼠和人
让尼安德特人再现
仿生的生命
另一种生命
奇异点
科学怪人预言
后记 变成神的这种动物
基因工程、对长生不老的科学研究、人工智能和假定型生物化学等的现代科技将有可能很快终结智人的历史。在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看来,人类已经变成了“神”:人类获得了创造物种的能力。
历史年表(距今年代)
135 亿年:
物质和能量出现。
物理学的开始。
原子和分子出现。
化学的开始。
45 亿年:
地球形成。
38 亿年:
有机生物形成。
生物学的开始
600 万年:
人类和黑猩猩最后的共同祖先。
250 万年:
非洲的人属开始演化
出现最早的石器。
200 万年:
人类由非洲传播到欧亚大陆。
演化为不同人种。
50 万年:
尼安德特人在欧洲和中东演化
30 万年:
开始日常用火。
20 万年:
智人在东非演化
7 万年:
认知革命。
出现能够描述虚拟故的语言。
历史学的开始。
智人传播至非洲之外
4.5 万年:
智人抵达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巨型动物绝种。
3 万年:
尼安德特人绝种。
1.6 万年:
智人抵达美洲。
美洲巨型动物绝种
1.3 万年:
弗洛里斯人绝种。
智人成为唯一存活的人类物种
1.2 万年:
农业革命。
驯化动植物。
出现永久聚落。
5000年:
出现最早的王国、文字和金钱。
多神教信仰。
4250年:出现最早的帝国:萨尔贡大帝的阿卡德帝国
2500年:
出现最早的硬币:通用的金钱。
波斯帝国:普世的政治秩序 (“为全人类的福社而努力”)。
印度佛教:普世的真理(“让所有人类解脱痛苦”)。
2000年:
中国汉帝国。
地中海罗马帝国。
基督教
1400 年:
伊斯兰教。
500年:
科学革命。
人类承认白己的无知,开始取得的所未有的能力。
欧洲人开始征服美洲和各大洋。
整个地球形成单一历史场域。
资本主义兴起。
200年:
工业革命。
家庭和社群被国家和市场取代,动植物大规模绝种
现在:
人类脱离了地球的疆域。
核武器威胁人类的生存。
生物开始越来越由智慧设计形塑,而非白然选择。
未来
智慧设计成为生命的基本原则?
智人被超人类取代?
本书评价
正面
该书被列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于2015年获得了中国国家图书馆2014年度文津图书奖。
2018年,英国卫报将本书列为“10年内十大‘brainy book’”之一。
英国皇家生物学家协会在其2015年的图书奖中入围了这本书。
批评
加拿大人类学家Christopher Robert Hallpike认为本书没有任何“对知识的重大贡献”。 Hallpike认为“...他列举的事实大体上都是正确的,但并不是新的观点;而当他自己提出新观点和新假设时,往往会出错,一些错误还十分严重”,他认为本书只能算是一本资讯娱乐出版物,为读者提供了“跨越历史全程的疯狂的知识之旅,夹杂着令人震惊的推测,并以令人毛骨悚然的对人类命运的预测结束。” Hallpike认为,语言显然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但是哈拉里认为,不仅语言而且他所谓的“虚构故事”对于人类的崛起都至关重要。 文化是虚构的说法只是用一种反常方式来说明显而易见的事实,文化是一组共享观念,而观念本身就不能成为物质性对象。语言之所以具有革命性意义,是因为它使人类可以通过共同的思想连接在一起,成为角色和机构。 哈拉里混淆了物质的与真实,非物质与虚构。虚构的反面不是物质而是真实,虚构和真实能够都只存在于非物质的思想世界中。
美国进化人类学家Avi Tuschman在华盛顿邮报中认为,作者“自由思考的科学思维同他被政治正确束缚的模糊的世界观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本书存在许多问题”,但同时认为本书“对于严肃思考、自我反思的智人们而言,是一本重要的读物”
英国分析哲学家Galen Strawson在英国卫报评价本书“许多内容都非常有趣、写得也不错。然而继续阅读下去之后,你会发现本书吸引人的内容逐渐被粗心大意、过度夸张、耸人听闻的内容所淹没”。
芝加哥大学研究生John Sexton在《新亚特兰蒂斯》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该书“根本上没有科学的严谨性,不配获得当下该书受到的普遍赞誉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