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解表剂章节笔记整理,内容完整
编辑于2020-04-03 20:19:29解表剂
辛温解表
概述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
证候:共证+无汗或有汗,项强身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配伍特点
a.营阴郁滞+活血通脉
b.肺失宣降+宣降肺气
代表方剂
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干妈贵姓”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炙,一两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风寒、卫气被遏、营阴郁滞、肺失宣降)
方解: 君:麻黄—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 —散寒解肌发表,温通经络 佐:杏仁— —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佐使:炙甘草— —和中,调和药性
配伍要点
麻+桂
发汗散寒力强,辛温发汗的基本结构
麻+杏
增强平喘之力,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
运用
辩证要点:治疗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代表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新药研制提要:1,咳嗽痰多— —加紫苏子、半夏、陈皮 2,外寒里热者— —加石膏、黄芩等
现代运用: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属于风寒束表或犯肺者
使用注意:本方为发汗之峻剂,凡风寒表虚、“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均不宜使用
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大国将制药”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甘草炙,二两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风寒客表
正邪相争:发热、头痛
邪气波及肺胃:鼻鸣、干呕
↓
营卫不和
卫阳不固,腠理疏松:恶风、脉浮缓
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汗出
方解: 君:桂枝— —解肌发表,温助卫阳 臣:白芍— —益阴敛阴,固外泄之营阴 佐:生姜— —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调卫;温胃止呕 大枣— —补益脾胃;助白芍以和营血 佐使:炙甘草— —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配伍要点
桂+芍
调和营卫,调和阴阳基本结构
枣+姜
补脾和胃、调和营卫
桂+草
辛甘化阳,以助阳实卫
芍+草
酸甘化阴,以养阴和营
运用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代表方剂
辩证要点: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新药研制提要:①解表力逊,根据需要加相应药物;②项背强而不舒,加葛根;③咳喘痰多者,加苏子、半夏、杏仁等
现代用治: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属风寒表虚者。此外低热、失眠、过敏性鼻炎等属于营卫、阴阳不和者
用法及护理
煎煮:要求文火慢煮,不是武火急煎
热粥:助胃气,益津液
温覆(保暖)
微汗遍身
服后停药
不效、无效再服——病情无改善,应守原方继服
药后忌口——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苔白脉浮
湿滞经络——肢体痠楚酸痛、头顶强痛
热蕴于里——口苦微渴、苔微黄
治法: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原著未著用量)
方解: 君:羌活— —散寒祛湿,祛风止痛(太阳) 臣:防风—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风药卒徒) 苍术— —祛风除湿,发汗解表(太阴) 佐:细辛— —搜风散寒止痛(少阴) 白芷— —祛风散寒止痛(阳明) 川芎— —祛风止痛,活血行气(少阳,厥阴) 生地黄、黄芩— —清热养阴,且防辛温之药伤津 使:甘草— —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a.温清并用,重在温散
b.药备六经,分经论治
配伍要点
防+苍
助君增强发散风寒湿邪之力
细辛+白芷+川芎
三药辛温香燥,散寒祛风,宣痹止痛
运用
本方为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剂
辩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口苦微渴
劲复康颗粒
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武少将甘心下跪吗” 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桂枝去皮,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甘草炙,三两
病机:风寒束表,(主证)表里同病 水饮内停,(兼证)表证为主
治法:散寒解表,温肺化饮
方解: 君:麻黄—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桂枝— —散寒解肌发表;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 臣:干姜、细辛— —温肺化饮兼散寒 佐:五味子— —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白芍药— —养阴和营,防麻黄桂枝发汗伤阴 半夏— —燥湿化痰,蠲饮降浊 佐使:炙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配伍特点
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以辛散温化为主
运用
本方是治疗外寒内饮之咳喘的常用方剂
辩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清稀,苔白滑,脉浮
新药研制提要:表里同治,解表为主;可根据外寒与内饮侧重加减组方
现代用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合并感染等属于外寒内饮者
使用注意: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者,不宜用
败毒散
组成:“江河两湖富老,刻舟双活穷人” 柴胡 洗,去卢 羌活、前胡、枳壳、独活、川芎、桔梗 炒,各二两 茯苓、人参 各一两 甘草 半两
主治:气虚而外感风寒湿邪之证
风寒湿邪外袭
风寒客表——增寒壮热,无汗,脉浮
风寒犯肺——咳嗽有痰,鼻塞声重
湿滞经络——肢体酸痛,头项强痛
↓
正气不足(气虚体弱)——脉浮而重取无力,(气短体倦)
病机:风寒湿邪外袭肌表;正气虚弱(气虚)
治法: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用法:原方为末,每服三钱,入生姜、薄荷煎服
方解: 君: 羌活、独活— —发散风寒,祛湿止痛 臣: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柴胡— —透邪行气 佐: 桔梗— —宣通肺气,化痰止咳 枳壳— —行气宽胸,消痰除满 前胡— —宣利肺气,化痰止咳 茯苓— —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源 人参— — ①益气扶正以驱邪外出、防邪复入;②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佐使: 生姜、薄荷— —辛散解表而和中 甘草— —调和药性
配伍要点
羌活+独活
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组合
川芎+柴胡
二药助君散邪透表,通痹止痛
运用
辩证要点:憎寒壮热,无汗,肢体酸痛,脉浮而重取无
新药研制提要:根据表寒之轻重、正虚之程度加减组方
常见方剂对比
麻黄汤vs桂枝汤
异
a.麻黄汤组成有麻黄、杏仁; 桂枝汤有芍药、生姜、大枣
b.麻黄汤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无汗而喘,脉浮紧; 桂枝汤主治风寒表虚证,有汗无喘,脉浮缓
同
a.组成中均有桂枝、甘草
b.均有疏风散寒解表功用
c.均主治风寒表证,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银翘散vs桑菊饮
异
a.银翘散组成有银花、竹叶、牛蒡子、荆芥、淡豆豉; 桑菊饮有桑叶、杏仁、菊花
b.银翘散解表、清热力强(辛凉平剂); 桑菊饮宣肺止咳力大(辛凉轻剂)
c.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表热重症,症见发热咽痛,无汗恶寒,舌红脉浮数;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但咳,余症不显
同
a.组成中均有银翘、芦根、薄荷、桔梗、甘草
b.均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止咳利咽的功用
c.均主治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口渴,咳嗽,脉浮数
辛凉解表
概述
适应证: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证候:共证+口渴,咽痛,舌偏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配伍:清热解毒+宣降肺气+养阴生津
代表方剂
银翘散《温病条辨》
主治:温病初起(风热表证)
病机:风热袭表,热毒偏盛
风热袭表
邪留肌表——发热、微恶风寒、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风热犯肺——风热咳嗽
风热邪毒上攻——咽喉红肿热痛
热灼津伤——口渴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组成: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连翘一两 银花一两 苦桔梗六钱 薄荷六钱 竹叶六钱 生甘草五钱 荆芥穗四钱 淡豆豉五钱 牛蒡子六钱 芦根
方解: 君:金银花、连翘— —清热解毒;清散透表 臣:薄荷、牛蒡子— —辛凉解表,利咽解毒; 荆芥穗、淡豆豉— —辛散透邪 佐:桔梗— —宣肺化痰止咳 竹叶、芦根—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佐使:甘草—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a.解表+清热+宣肺+生津
b.辛凉药+少量辛温药
配伍要点
薄荷+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
四药助君以加强疏散风热,透邪外出之力
荆芥、淡豆豉
药性虽辛温,但在大堆寒凉药中,温性被制,而存其发汗透邪之力,故属“制性存用”之药
桔梗+甘草
为“桔梗甘草汤”;功能清利咽喉,化痰止咳
运用
本方为“辛凉平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
辩证要点: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新药研制提要
加药
口渴甚者
咽痛甚者
咳甚者
现代应用:急性发热性疾病
注意事项:不宜久煎
桑菊饮《温病条辨》
组成: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桑叶二钱五分 菊花一钱 杏仁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薄荷八分 桔梗二钱 甘草八分 苇根二钱
功效:疏风散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
方解: 君:桑叶菊花 臣:薄荷、杏仁、桔梗 佐:连翘、芦根 佐使:甘草
配伍特点
肺胃同治,治肺为主;辛散配以苦降
“辛凉轻剂”
麻杏甘石汤《伤寒论》
组成:“干妈高兴” 麻黄去节,四两 杏仁去皮,五十个 甘草炙,二两 石膏碎,绵裹半斤
主治:表邪化热,壅遏于肺之喘咳证
表邪(化湿)→热邪(壅遏于肺)
热邪熏蒸——身热不解,脉浮数
肺失宣降——咳逆气急,甚至鼻煽
热灼津伤——口渴
热壅于肺,迫津外泄——汗出
表邪未解,毛窍闭塞——无汗
治法: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方解: 君:石膏— —清泻肺热,除烦止渴 麻黄— —(制性存用)宣肺平喘,辛散透邪 臣:杏仁— —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佐使:炙甘草— —和中,调和诸药,生津
配伍特点
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 宣肺与降气并用,以宣为主
配伍要点
麻黄+石膏
以寒制温,清宣肺热,平喘止咳
麻黄+杏仁
宣降肺气,增强平喘之力
运用
本方为“辛凉重剂”,清、宣、降三法具备,而重在宣泄肺热而平喘
辩证要点:喘咳、发热、苔薄黄、脉数
新药研制:肺热咳喘的基础方,如急支糖浆、克咳胶囊 连花清瘟胶囊
注意事项
辨别表里
表里同病,先解表再治里
发汗程度
遍身微汗
煎服法
不宜久煎,多辛散清扬之品组方,武火急煎
概念
组成:解表药为主
作用:发汗、解肌、透疹等
主治: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