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菌感染的检测
细菌感染的检测中的几大部分总结,希望有用
编辑于2020-04-04 14:48:47细菌感染的检测
检测目的
病原学诊断
治疗与预防
检查程序
采集标本
染色涂片,形态学检查
分离培养鉴定
免疫学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诊断
抗原抗体反应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过程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遵循原则
早期取材(在使用抗生素前取材)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污染
区别取材(尽量采取病变部位明显的标本)
血清检查应取双份标本(急性期和恢复期),动态观察
低温保存,尽快送检(标本要新鲜,应低温保存-20℃)
做好标记,详填化验单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补充
形态学检查
直接涂片染色(革兰、抗酸、荧光染色)
显微镜检查
形态、大小、排列(光学、荧光、电子显微镜)
分离培养与鉴定 (最可靠的方法,黄金标准)
培养特性
接种培养,根据细菌所需营养、培养条件、菌落特征等作初步鉴定
生化试验:根据细菌的酶系统、代谢产物鉴别
血清学鉴定:根据抗原抗体反应鉴别
动物实验
药物敏感实验:对临床选择用药具有指导意义。单片纸叠法+试管稀释法+抗生素连续梯度法
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
细菌抗原 抗原的检测
常用方法:ELISA
特点:特异、敏感、简便、快速
测定方法
沉淀反应
协同凝集试验
免疫荧光法(IF)
对流免疫 电泳(CIE)
酶联免疫测定(ELISA)
免疫印迹技术
作用
早期诊断
核酸的检测
特点
更特异、敏感
方法
Pcr技术
核酸杂交
16s tRNA基因序列分析
特点:多拷贝、多信息、长度适中
生物芯片技术
特点:高通量、多样性、微型化、自动化
浮动主题抗感染概免疫
固有免疫/天然免疫
屏障结构
皮肤与粘膜
机械阻挡与排除作用
分泌杀菌物质
正常菌群拮抗作用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吞噬细胞
分类
中性粒细胞
为主,分为表面吞噬和调理吞噬
单核-巨噬细胞
产生细胞因子,呈递抗原
吞噬和杀菌过程
趋化
去化因子→吞噬细胞定向凝集
接触
细胞表面受体与病原体接触
吞入
形成“吞噬体”或“吞饮体”
杀灭与消化
溶酶体与吞噬体形成“吞噬溶酶体”,杀死和降解细菌
杀伤机制
依氧杀菌机制:呼吸爆发
ROI,RNI依赖机制:活性氧,活性氮中介物
髓过氧化物酶(MPO)介导的杀伤机制:由MPO,H2O2和氯化物等卤族元素共同组成
非依氧
酸性作用
溶酶体和杀菌蛋白的作用
吞噬作用的后果
完全吞噬
有吞又杀🍑如对化脓性球菌
不完全吞噬
只呑不杀🍑结核分枝杆菌
组织损伤
释放溶酶体酶,造成免疫病理损伤
抗原提呈
子主题
体液因素
补体
经典途径和旁路激活
溶菌酶:碱性蛋白
来源:吞噬细胞
分布:血清、唾液、泪液、鼻涕等
功能:破坏β-1.4糖苷键,破坏革兰阳性菌
抗微生物肽
为富含碱性氨酸的小分子多肽,杀胞外菌及某些分枝杆菌
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抗体
阻止细菌黏附:SlgA起重要作用
调理吞噬作用:lgG Fc+C3b→吞噬作用↑
中和细菌外毒素:人工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激活补体溶菌:抗体+补体→攻膜(G-)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loG +NC细胞Fc受体→ADCC
细胞免疫
CTL:①释放穿孔素②致靶细胞凋亡
Th1细胞:分泌IL2.IL4,IL8等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功能,介导炎症反应
粘膜免疫:局部免疫
抗胞内菌免疫
胞内菌
定义:指寄生于宿主细胞内的细菌,分兼性胞内菌🍑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等;转性胞内菌🍑如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特点
毒性低,常导致慢性感染。病变主要由病理性免疫损伤引起,伴迟发型超敏反应
抗感染免疫字细胞免疫为主(吞噬细胞,细胞免疫,特异性抗体为辅)
细菌感染的类型
隐形感染
有感染,无症状,在90%以上
原因:①宿主抵抗力强;②,病原菌致病力较弱或数量少。
缺点:潜在的感染源——带菌者
优点:天然的群体主动免疫
显性感染
有感染,有症状,
按病情分
急性感染(脑膜炎)
慢性感染
临床上按部位分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临床常见
毒血症
致病菌只在机体局部繁殖,但产生的毒素入血,侵犯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破伤风、肉毒毒素中毒
肉毒素血症
在血流中或病灶中,大量繁殖的革兰阴性菌死亡崩裂后,释放内毒素入血所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菌血症
致病菌从感染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大量繁殖,仅短暂的一过性地通过血流到达其他部位而繁殖致病
败血症
致病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及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瘀斑,肝脾肿大等
脓毒血症
化脓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病灶
带菌状态
致病菌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为带菌状态,该宿主称为带菌者
带菌状态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分类
固有免疫(自然)
自然主动免疫
患病、隐形感染
自然被动免疫
通过胎盘、初乳
人工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
接种菌苗、类毒素等
定义
是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菌苗,疫苗,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主要用于疾病的特异性预防。
制品
疫苗
死疫苗
收获经培养增殖的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用理化方法灭活而制成的。eg:百日咳菌苗
减毒活疫苗
从自然界发掘或通过人工培育筛选的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菌。eg:卡介苗
另一种
重组载体疫苗
将编码蛋白抗原的基因转入减毒的病毒或细菌而制成的疫苗。
亚单位疫苗
定义:用化学方法裂解和提取制成的细菌保护性抗原成分
另一种
利用化学试剂分解病原体,经提取纯化得到的有效免疫原或化学合成的短肽链
基因工程疫苗
定义:获得带有病原体保护性抗原表位的目的基因,将其导入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从而获得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研制成疫苗。
特点
安全、高效、经济、可批量生产
核酸疫苗(基因疫苗或DNA疫苗)
定义:将能编码引起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病原体免疫基因片段和质粒重组,重组体直接注入宿主机体,使机体持续表该抗原,进而诱导出保护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新型疫苗。
类毒素
定义:细菌外毒素经0.3%到0.4%甲醛处理后,毒性消失而仍保持其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如破伤风,白喉类毒素等。
人工被动免疫
注射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细胞因子
定义
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其他细胞免疫制剂,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用途
治疗或紧急预防
常用的生物制品
抗毒素
用类毒素或外毒素多次给马注射,待马产生高效价抗毒素后采血、分离血清、纯化制成。
免疫球蛋白
(胎盘、血清球蛋白)一般用于预防
抗菌血清
仅用于多重耐药菌株所致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