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认知过程(感觉和知觉)
教师考编必备,感觉知觉部分的思维导图
超格第一二两节的知识点总结,包括教育的日常用法、“教育”的词源、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形态的分类、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感觉和知觉
感知觉概念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认识的起点
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多种器官联合活动
与词联系在一起
感知觉分类
感觉的种类(从感觉器官角度)
外部感觉
视觉
衡量视觉好坏——视敏度(视力)
听觉
嗅觉
唯一不经过丘脑传到大脑皮层
味觉
舌尖甜,舌中咸,舌尾苦,两侧酸
肤觉
触觉,压觉,温度觉,痛觉
内部感觉
机体觉(内脏觉,黑暗觉)
如:饥,饱,渴,呕吐,郁闷
运动觉
平衡觉(姿势感觉,静觉)
如:晕车,晕船,失重,方向,超重
知觉的分类(人脑反应的对象不同)
物体知觉
空间知觉(空间特性)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视崖实验
方位知觉
深形大方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
真动运动
似动运动
动景运动
两个静止按一定时间间隔相继出现,如电影,电视,霓虹灯活动广告
诱导运动
一个事物运动使另一个静止事物产生运动错觉(在视野内同时出现)
一动一静,相继出现,
月动人静,火车走人后退
自主运动
一个静止事物,注意光点感觉他的运动。如:吸烟
运动后效
观察运动物体后再看静止事物,看到静止事物往相反方向运动(先看静后看动)
一动一静,先看静后看动
瀑布效应—看完瀑布,再看树,树往抢跑
社会知觉
社会刻板印象——群体特征归于个体
如法国人浪漫
晕轮效应——个别特征归于其他特征
一好百好,情人眼里出西施
首因效应(最初效应)
注重第一印象,
只受倒摄,不受前摄
近因效应(最近效应)
记忆中最近的样子
只受前摄,不受倒摄
投射效应——把自己的转移到别人身上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角色效应——因社会角色而产生的心理变化
好学生
错觉
不正确的知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错)
错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原因(错)
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错)
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感觉的规律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能力;感受阈限—数值、范围
绝对感受性/感受阈限——刚刚能感受到(从无到有)
差别感受性/感受阈限——刚刚能感受到变化(最小可觉差)
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一个刺激的持续作用
暗适应(从亮到暗)——感受性提高(开始剧升后慢慢上升),感觉阈限降低,时间长
明适应(由暗到亮)——感受性降低,感受阈限上升,时间短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
痛觉适应很难发生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
同时对比—马赫带
继时对比
感觉后象(感觉后效)——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视觉后象
正后象——与先前所看一致
负后象——与先前所见不一致
听觉后象——余音绕梁
不同感觉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噪音环境,视力受影响
相互补偿——盲人听觉更为灵敏
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
蓝色温暖紫色高贵,欢乐的歌曲
知觉的规律(特征或基本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从多个事物背景中选出一个对象
双歧图形(杯子与人脸)
如“万绿丛中一点绿”;区分形近字时,不同部分用笔标注;穿着迷彩服藏在草地中的士兵
知觉的恒常性
条件变化,而知觉的对象不变
视网膜上变,内心恒长不变
颜色恒常(晚上看红旗)、亮度恒常(暗处的粉笔)、形状恒常(无关远近)、声音恒常(没有重量很恒常)
知觉的理解性
强调知识经验
隐匿图形
不同的人看同一物品,因为知识经验不同,看法不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
知觉的整体性
整体和部分
整体先于部分被识别
不同的人看同一个物品(部分),人能认出他是同一物品
只要认得人的面部特征(部分),就不会认错人(整体)
不完整图形、管中窥豹、一叶知秋、服饰发型变化,仍能认出人、简笔画、给动物学家一块骨头,能想象出完整的动物形象
感知规律
强度律
说话洪亮、字号大小、抑扬顿挫(视情况而定)
差异律(对比律)
对象,背景,字体加粗加红
活动律
动,静,手势,加上动画
组合律
文章分段、题目之间的停顿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遵循感知规律,开展直观教学
实物直观——实际事物
模象直观——图片,幻灯片,电影
言语直观——语义理解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