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超格第一二两节的知识点总结,包括教育的日常用法、“教育”的词源、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形态的分类、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等内容。
教师考编必备,感觉知觉部分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
第一节 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1.过程的教育
思想转变过程
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2.作为方法的教育
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3.社会制度的教育
官方文件
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二、“教育”的词源
我国
《孟子。尽心上》
首提出了/最早连用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 许慎
最早解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西方
潜质引发
三、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
概念: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区别:有无计划性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
内部结构
教育者
发挥主导作用,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教的主体,学的客体
受教育者
学的主体,教的客体
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措施/教育中介
桥梁或沟通作用
外部结构
层次结构(纵向)
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类型结构(横向)
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
其他(如国防教育)
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五、教育形态的分类
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
前制度化
制度化
非制度化
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时间标准/产业技术/社会形态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规范程度
正规教育(学校教育)
非正规教育(辅导班等)
时空中存在的形态
实体教育(线下班)
虚拟教育(网课)
六、教育的本质
教育质的规定性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其他说法
生产力说
现代派
劳动再生产的手段和必要条件
上层建筑说
传统派
经济基础
强调教育的社会属性和意识形态
双重属性说
上层建筑+生产力
七、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教育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2.历史性
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内容、目的等均不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继承性
前后相继
4.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相对独立性
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6.民族性
不同民族尤其不同的教育特色
7.生产性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
永历继长相对民生
八、教育功能的特征
1.客观性
不是主观臆想,是由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系统的结构决定
2.社会性
教育功能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多样性
当代教育呈现出全方位的作用,但并非意味着教育五边界。
4.整体性
教育是有序的组合体
5.条件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功能不会自动实现。
社科多调整
九、教育功能的类型
作用对象
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最首要、最基本
个体的个性化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促使人的创造性开发冰实现个体价值
个体的社会化
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2.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意识
社会功能(派生功能)
经济功能(最基础)
作用方向
正向(积极)功能
负向(消极)功能
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计划内)
与之相吻合的结果
隐性功能(计划外)
非预期性
性质
保守功能
上一代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传给下一代
超越功能
自我更新和变革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代表:朱熹。
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
地位:最古老的观点
2.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
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代表:利托尔诺、沛西能、桑代克
3.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代表:孟禄
4.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存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米丁斯基、凯洛夫、巴拉诺夫
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根本属性:社会性。
谢弗勒《教育的语言》 规定性定义(自己给教育下的定义)、描述性定义(实际)、纲领性定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