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费者选择
宏微观经济学 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
编辑于2020-04-10 00:57:37消费者选择
效用的概念
1.定义
指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2.特点:
①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大小的不同评价的不同评价)
②物以稀为贵(效用与其实际价值无关)
③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基数效用论
1.基本观点
分析方法:边际效用分析法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①概念
(1)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得到TU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效用量总和。TU=U(Q)
(2)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引起的效用的增加。MU=dTU(Q)/dQ
②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1) 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2)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最高点;(3)当边际效用继续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③边际效用规律
(1)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给经营者的启示
Ⅰ.产品种类和样式创新 Ⅱ.质量创新 Ⅲ.多开发新产品 Ⅳ.做好宣传工作
(3)递增规律
吸毒 赌博
④货币的边际效用
货币与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一个不变的常数。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通常假定不变,假定为一不变的常数常用入表示每一块钱的边际效用
3.效用最大化
①消费者均衡
概念
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②条件
限制条件
P1X1+P1X2+...+PnXn=I
均衡条件
MU1/P1=MU2/P2=...=MUn/Pn=λ
4.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① 推导⑴
Ⅰ.基数效用论指出,消费者对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应该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Ⅱ.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地,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是越来越低的,故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② 推导⑵
为了保证MU/P=λ这一均衡条件的实现,在货币的边际效用入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P必然同比例于MU的递减而递减。
③ 总结
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而且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
5.消费者剩余
①
②概念
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序数效用论
1.基本观点
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①含义
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②特点
⑴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⑵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⑶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即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且斜率绝对值递减。
3.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① 含义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简称为边际替代率,用符号MRS12表示。
②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即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③规律
⑴ 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特点被称作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⑵ 原因
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
④ 无差异曲线的两种特殊形状
⑴ 完全替代品
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其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保持不变。MRS为固定不变常数
⑵完全互补型
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两种互补商品刚好按固定比例被消费。完全互补0或∞
4.预算约束线
① 定义
⑴ 含义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⑵图像 Ⅰ.横截距为X2=I/P1,表示全部收入全部用来购买商品1的数量。 Ⅱ.预算线的斜率为两商品价格之比的相反数:一P1/P2。 Ⅲ. 纵截距为X2=I/P2.表示全部收入全部用来购买商品2的数量。
⑶ 图像特点: Ⅰ.预算线以外的,消费者利用全部收入也不可能实现。 Ⅱ.预算线以内的,消费者购买该点商品后还有剩余。 Ⅲ.预算线上的,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刚好花完。
② 变动(三种情况)
⑴ 情况一
预算线平移 Ⅰ.P1、P2.不变,收入I发生变化 Ⅱ.I不变,P1、P2,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⑵ 情况二
I、P2不变,P1发生变化。(预算线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转动)
I、P1,不变P2发生变化。(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交点转动)
⑶ 情况三
情况三消费者的收入I与两种商品的价格P1和P2都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预算线不发生变化)
5.消费者均衡
①消费者最优购买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⑴ 条件
Ⅰ.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也就是说,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
Ⅱ.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⑵ 图像与公式:
⑶消费者均衡条件
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点,消费者达到最大效用 无差异曲线斜率=预算线斜率 边际替代率=边际效用之比=价格之比
②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⑴价格变化
价格一消费扩展线(PCC)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⑵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在每一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一—对应的关系,将这种关系绘制在商品的价格一数量坐标图上,便可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⑶ 图像
⑷ 结论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且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③ 收入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⑴ 收入一消费扩展线概念
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⑵ 形状
Ⅰ.正常物品的收入一消费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Ⅱ.低档物品的收入一消费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④恩格尔曲线
⑴ 概念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⑵ 形状
Ⅰ.形状正常物品的恩格尔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Ⅱ.低档物品的恩格尔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⑴ 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了变化,因此表现为均衡点从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移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考虑相对收入增加,对X和Y消费的增加,效用增加。 收入效应:因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对需求量的影响。
⑵ 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由于替代效应不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变动的影响,所以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表现为均衡点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移动。
考虑效用不变下,增加X减少Y消费的组合。 替代效应:在剔除实际收入变化影响下,仅考虑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②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⑴ 图像
⑵ 补偿预算线
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即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平移预算线,使之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相切。
⑶ 总结
Ⅰ.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Ⅱ.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Ⅲ.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Ⅳ.因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③ 低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⑴ 图像
⑵ 总结
Ⅰ.对于低档物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Ⅱ.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Ⅲ.由于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仍向右下方倾斜。
④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⑴ 图像
⑵ 结论
Ⅰ.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Ⅱ.吉芬物品的特殊性
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