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抗原知识导图
抗原是指能引起抗体生成的物质,是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以下梳理了抗原的两种性质、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异物性与特异性、抗原决定基、非特异性刺激物、抗原的分类、交叉反应、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等,一键收藏学习吧!
医学免疫学-绪论内容-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抗原
交叉反应
概念: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意义:天然抗原具有多种决定基,故而交叉反应普遍存在,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出现假阳性结果。
根据抗原无机体的亲缘关系
异种抗原 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2.动物免疫血清
同种异体抗原: 1.ABO血型抗原 2.Rh血型抗原 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子主题自身抗原: 1.隐蔽的自身物质 2.被修饰的自身物质 3.正常的自身物质
抗原的分类
根据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的参与而分类 : 1.胸腺依赖性抗原 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1.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2.动物免疫血清 3.异嗜性抗原 4.同种异型抗原 5.自身抗原 6.肿瘤抗原
抗毒素
概念:类毒素免疫动物(如马)后,动物血清中出现大量抗毒素。
两重性: 特异性抗体→中和外毒素,对机体有利 异种抗原→导致超敏反应,对机体有害
异嗜性抗原
概念:不同种属生物间存在着的共同抗原称为异嗜性抗原
临床意义: 解释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借助异嗜性抗原进行临床诊断
同种异型抗原
1.ABO血型抗原 2.Rh血型抗原 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自身抗原
血流(免疫接触物质)→自身免疫病、神经髓鞘膜蛋白、眼球晶体蛋白、精子蛋白、甲状腺球蛋白
修饰的自身免疫:自身物质(感染、药物、电离辐射)→化学结构改变
肿瘤抗原
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产生
非特异性刺激物
1.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2%-20%某些亚型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超抗原。
2.佐剂:属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其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3.丝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和增殖。
抗原决定基
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为表位,也写作抗原决定簇。
构象决定基和线性决定基
构象决定基:指序列上不相连的几个氨基酸残基,在高级结构上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定的空间构象。一般位于分子表面,由BCR或抗体识别。
线性决定基:指一段序列上连续的氨基酸片断。多位于分子内部,需要酶水解才暴露出来,主要由TCR识别,位于表面的也可由BCR识别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抗原理化性质 1.化学性质:蛋白质 2.分子大小:一般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3.化学组成与结构:芳香族氨基酸越多,免疫原性越强;分子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
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态 。
免疫方法:如抗原的剂量、佐剂的使用,免疫途径:多数抗原经皮内、皮下、肌注、腹腔、吸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后免疫原性最强;部分抗原口服也
异物性与特异性
异物性:包括异种、同种异体和自身物质,种系亲缘越远,抗原的免疫原性越强。
特异性(specificity):免疫的根本特征之一。抗原在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两方面均表现出特异性。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完全抗原:两个性质都具备
半抗原(hapten):只有抗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如青霉素
完全抗原=半抗原+载体
两种性质
1.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2.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概念
能与T,B淋巴细胞的受体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