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护理学之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护理学期末复习必看!儿科护理学——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全部内容,包括新生儿分类及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早产儿的护理、新生儿窒息的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等知识点,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编辑于2020-04-14 18:57:02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
Apgra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自主呼吸障碍 与羊水气道分泌物有关
2.体温过低 与缺氧致棕色脂肪产热减少及保暖不足有关。
3.焦虑恐惧(家长)与患儿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5.潜在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
护理措施
1.维持自主呼吸
复苏程序
A(畅通气道)
B(建立呼吸)
C(恢复循环)
D(药物治疗)
E(评价)
复苏后监测
2.保暖
3.预防感染
4.密切观察病情
5.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病因
围生期窒息为主要病因,肺部疾病,心脏疾病, 严重失血或贫血等也可引起
身体状况
轻度
中度
中度
治疗原则
支持疗法:给氧、纠正酸中毒及低血糖、维持血压稳定。
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顽固性抽搐者可加用地西泮或水合氯醛。
治疗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时首选呋塞米静注,严重者可用20%甘露醇。
亚低温治疗:应于发病6小时内开始治疗。
护理诊断
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缺氧缺血致呼吸中枢损害有关。
2.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呼吸衰竭。
3.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缺氧缺血导致的后遗症有关。
4.焦虑恐惧(家长) 与患儿病情危重及预后差有关。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呼吸
维持正常呼吸形态,清楚呼吸道分泌物
2.防治并发症
密切观察病情
遵医嘱用药
亚低温治疗
①降温
②维持
③复温
④监测
3.早期康复干预
4.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新生儿颅内出血
病因
早产 缺血 缺氧 产伤 其他因素
护理评估身体状况
意识改变
颅内压增高
呼吸改变
眼征
瞳孔不等大或对光反射消失
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
肌张力改变
其他:不明原因的面色苍白 贫血 黄疸
治疗原则
止血
控制惊厥
降低颅内压
支持治疗
护理诊断/问题
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呼吸中枢受损有关。
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昏迷有关。
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焦虑、恐惧(家长)与患儿病情危重及预后差有关。
护理措施
降低颅内压
维持正常呼吸形态
预防窒息
维持体温恒定
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因
早产儿,母亲患糖尿病、围生期息、低体温、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宫内感染
护理评估:身体状况
生后不久(一般6小时内)出现进行性重的呼吸窘迫,表现为呼吸急促(>60次/分)、鼻翼烧动、呼气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发绀,严重表现为呼吸浅表、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软等;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肺泡有渗出时可闻及细小湿啰音,心音低钝。
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
毛玻璃样改变
支气管充气征
白肺
泡沫试验
护理诊断/问题
1.自主呼吸障碍与PS缺乏导致的肺不张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泡萎陷及肺透明膜形成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缺氧致消化功能低下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降低以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操作有关。
5.焦虑、恐惧(家长)与患儿病情危重及预后差有关。
护理措施
改善呼吸功能做好用药护理
氧疗及辅助呼吸
保证营养供给
预防感染
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
病因
感染性
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感染性肺炎
非感染性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母亲为O,婴儿为A或B,40%-50%发生在第一胎
RH阴性血型不合溶血病
母亲为RH阴性,婴儿为RH阳性。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
先天胆道闭锁
粪便成灰白色(白陶土色)
肝进行性增大,3个月会发展为肝硬化
母乳性黄疸
其他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药物性黄疸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
2.白细胞联结,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3.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
4.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
身体状况
黄疸分类
生理学黄疸
病理性黄疸
严重者胆红素脑病
溶血病
黄疸
贫血
肝脾肿大
治疗原则
(1)生理性黄疸:不需特殊治疗。
(2)病理性黄疸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纠正酸中毒、缺氧、低血糖、贫血、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
②光照疗法: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结合胆红素,易于从胆汁或尿液排出。
③换血疗法:用于新生儿溶血病。
④药物疗法:肝酶诱导剂、白蛋白等。
分类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肝红素脑病
(2).知识缺乏(家长) 家长缺乏黄疸知识
护理措施
1.降低胆红素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
(1)一般护理:注意保暖,合理喂养,保持皮肤、口腔清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低体温、低血糖和酸中毒。
(2)遵医嘱给予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
(3)遵医嘱输血浆或白蛋白:促进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
(4)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的护理
2.严密观察病情
(1)观察黄疸进展情况:观察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判断黄疸程度和进展情况
(2)观察溶血进展情况;动态监测溶血性贫血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其呼吸、心率、尿量变 化及贫血、肝牌大等情况,判断有无心力衰竭;一旦发生,按医嘱给予洋地黄制剂和利尿药,并控制输 液量和速度。
(3)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表现: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肌张力下降或增 高、双眼凝视、尖叫、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一旦出现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健康教育
3.健康教育向家长解释新生儿黄疸的特点,指导家长进行黄疸观察及评估黄疸进展;向患儿家 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取得家长配合;对于新生儿溶血病,做好产前咨询及孕妇预防保健; 对可能留有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脐炎
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溶血性链球菌等
身体状况
(1)轻者表现: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可伴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体温及食欲正常
(2)重者表现:脐部及脐周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较多,常有臭味。可向其周围皮肤扩散成腹壁蜂窝织炎,皮肤坏疽,或向邻近腹膜蔓延而导致腹膜炎;也可沿未闭合的脐动脉管腔蔓延引起败血症等。
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轻者无扩散者仅局部消毒处理;有明显脓液、脐周有扩散或有全身症状者,加用抗生素治疗。
常见的护理诊断/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脐残端未愈合有关。
2.潜在并发症:败血症、腹膜炎等。
3.知识缺乏(家长):缺乏脐部护理知识。
护理措施
1.脐部护理彻底清除感染灶,局部用3%过氧化氢或碘伏清洗擦拭,每日2-3次。有慢性肉芽肿者可用硝酸银棒或10%硝酸银溶液涂擦。重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进行脐部护理时应先洗手,并注意腹部保暖。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患儿出现“少吃、少哭、少动”,体温不升(或发热)、体重不增、精神不好 (萎靡、嗜睡)应警惕败血症的发生。
新生儿败血症
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菌
大肠埃希菌
感染途径
产前
产时
产后
身体状况
身体状况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征性表现,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称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后出现症状者称为晚发型败血症。
(1)全身中毒症状
①早期表现:为“三少”,即“少吃、少哭、少动”。
②病情进展表现:为“七不”,即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或发热)、体重不增、精神不好(萎靡、嗜睡)、面色不好(苍白或灰暗)。
(2)如出现以下表现应高度怀疑败血症:
①黄疸: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
②肝脾大。
③出血倾向: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甚至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④休克:面色苍灰、皮肤花纹、血压下降、 尿少或无尿。
⑤其他:呼吸衰竭、腹胀、中毒性肠麻痹等。
(3)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也可见肺炎及骨髓炎等。
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
①早期、足疗程、联合、静脉用药,疗程至少为10~14天。
②选用敏感、杀菌、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原则
(2)清除局部病灶
及时处理脐炎、脓疱疮、口腔炎等感染病灶。
(3)对症及支持治疗
保暖、供氧、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新鲜血、血浆、血小板、免疫球蛋白等。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调节无效与感染有关。
2.皮肤肤完整性受损与脐炎、脓疱疮等感染病灶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拒乳、吸吮无力、摄入不足有关。
4.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等。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稳定
①遵医照使用抗生素。
②当体温偏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予以保暖措施复温
③当体温过高时,应采取松解包被、多喂水、调节环境温度及湿度等物理方法降温,不宜使用退热剂或酒精拭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
④监测体温变化,2~4小时测一次
2.维持皮肤完整性
(1)做好脐部护理
(2)做好皮肤脓范疮的护理:保持皮肤干燥、清洁;皮肤小脓疱可用无菌针头刺破,操作前后用75%乙醇消毒
3.保证营养供给
坚持母乳喂养,少量多次;吸此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以保证热量和营养供给,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加通巡视,若患儿出现面色发灰、呕吐、尖叫、惊厥、双眼凝视、前囟饱满等表现,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若想儿出现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脉搏细弱、皮肤花纹等应考虑感染性休克,应立即通知医生。
5.健康指导
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持皮肤、脐部的清洁干燥。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病因
寒冷 早产 感染 窒息
身体状况
皮肤硬结
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全身表现
低体温
多器官功能改变
易病发肺炎败血症
治疗原则
复温
供能
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对症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低下及寒冷、早产、整染、室息等因素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硬化 、水肿,局部血液供应不良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 及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低下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无力 ,能量摄入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休克、DIC肺出血、急性肾衰竭。
6.知识缺乏(家长) :缺乏正确保暖和育儿知识。
护理措施
复温
保持皮肤完整性,预防感染
保证热量和液体供给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健康指导
新生儿低血糖
定义
血糖<2.2mmol/L
身体状况
大多数患儿无临床症状
少数可出现反应差或烦躁、嗜睡、喂养困难、哭声异常、肌力低、激惹、颤抖,甚至惊厥、呼吸暂停等非特异性表现,经补充葡萄糖后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
治疗原则
无症状患儿可口服葡萄糖水,若无效改为静脉输注;有症状患儿应静脉推注10%葡萄糖每次2ml/kg,每分钟1ml,以后按6-8mp/(kg . min)维持;持续或反复低血糖者除静 脉输注葡萄糖外,根据病情可加用氢化可的松、胰高血糖素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人不足 、消耗增加有关。
2.潜在并发症:惊厥.呼吸暂停。
护理措施
保证能量供给
检测血糖
密切观察病情
健康指导
新生儿低钙血症
名词解释
血清总钙< 1.75mmol/L(7mg/dl)或游离钙<0. 9mmoVL.(3.5mg/dl) ,是新生儿惊厥的常见原因之一 。
身体状况
是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烦躁不安、肌肉抽动及震颤,可有惊跳、惊厥及手足搞搦喉痉挛较少见;惊厥发作时常伴有呼吸暂停和发绀;发作间期一般情况良好。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血清 总钙< 1.75mmol/L(7mg/dl),游离钙<0. 9mmol/L(3. 5mg/dl),血清磷>2. 6mmol/L(8mg/d) ,碱性磷酸酶多正常;心电图Q-T间期延长(早产儿>0.2秒,足月儿>0.19秒)。
治疗原则及主要的措施
静脉或口服补充钙剂、抗惊厥治疗以及病因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 喉痉挛发作有关。
知识缺乏(家长):家长缺乏本病的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
1.遵医嘱补钙,防止窒息
1.遵医嘱补钙,防止窒息
(2)口服钙剂时,应在两次喂乳之间给药禁忌与牛乳同服,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好吸引器、氧气、气管插普气管切开等抢救物品,避免不必要的操作,防止惊厥和喉痉挛的发生。
2.健康指导
高危儿
1.母亲有异常妊娠史的新生儿
2.母亲有异常分娩史的新生儿
3.出生时有异常的新生儿
根据生后胎龄分类
早期新生儿
生后一周以内
晚期新生儿
生后2-4周
根据体重分类
正常出生体重儿
2500g≤出生体重≥4000g
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2500g
极低出生体重儿
<1500g
超低出生体重儿
<1000g
巨大儿
出生体重>4000g
根据胎龄分类
足月儿
37周≤胎龄≤42周
早产儿
<37周活产婴儿
过期产儿
胎龄≥42周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