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效记忆工作法》
记忆是什么?记忆在生活中有哪些不曾被注意的体现?如何最大限度利用我们的记忆?
编辑于2020-04-14 19:48:49
第4章 大脑记事本——“工作存储器”的管理方法
提高注意力的关键:大脑记事本“工作存储器”
为其减负
开启注意力的金钥匙,是记忆中被称为“工作存储器(工作记忆)”的记忆。
容量小且无法扩容
尽量不造成负担→让它随时处于解放状态→保持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把信息记录到大脑外部
记事本/日程本
没有记事本,就记到“位置”里
保持注意力、提高思考能力——“理解”与“记忆”的力量
理解=压缩信息(减少信息量的脑部活动)
有记忆才能理解,有理解才能记忆
首先要“熟悉”词语(无法理解时不要勉强,粗读即可)
理解不了“内容”就理解“结构”
向他人“说明”自然就能理解
加深理解的终极关键词:“总之”与“比如”
成为简报、演讲达人
大脑善于“大致”记忆(记住主干)
构建信息“金字塔”(从上往下)
有效利用“层级”,记忆大量信息(主干→枝节)
高效记忆书籍或教材内容
“书本结构”进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金字塔型层级结构与人脑的构造特点相似,所以非常适合记忆。
书的章节
不时参照目录
将“直线式”文章改造为金字塔结构
“回忆”,可自然建成“金字塔”
理解不了时,停下回想。
第5章 聪明人采用的记忆链接法
如何输入大量信息并有效利用
通过“链接”与“重复”管理记忆
记的东西越多,记忆越轻松
牢记5000名客户姓名、长相与公司名:酒店服务生的记忆术
利用“公司”这个大的范畴信息对客人姓名进行整理。
为要记忆的目标信息增加关联信息
提高信息的重温频度
增加了抵达信息的入口数量
脑细胞相互串联,顺藤摸瓜式很有效
将信息与信息结合=关联化
建立信息间链接,不只易于记忆,也易于回忆
周边信息增加了,就能从不同侧面访问必要信息。
信息无法单独存在
发挥其自然会与其他信息链接的力量,并加以管理。
提高灵感迸发力与创造力
大量想法为卓越想法之母
想要提高想法的质量,数量必不可少。
为什么“量变引起质变”
聚焦于量,你就不会被自身的既有模式或僵化观念轻易局囿。
“提问”会让关联化自然进行
加速关联化的是“将一切转换为问题的能力”
多数人需要有意识地提问,并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
关联化也会改善人际关系
扩大人脉
关联化是扩大人脉的要点所在
拥有广泛人脉的人不单是认识人多,还非常善于让人与人结合。
人唤人,关联自然发生
让自己成为让原本互不相干的人链接到一起的“链接点”。
第6章 记忆最佳化及提高“工作能力”的方法
将所学转化为“实用职业技能”
有没有成为不出成果的“技巧收藏家”
金钥匙——“三大记忆”的管理
知道≠做到
知识记忆(书本知识):都能用语言表达,“技巧收藏家”主要使用。
经验记忆(亲身经历):既有可语言表达,也有不可。
经验记忆中包含有无法语言化的内容,全都作为“知识”移植到他人身上是不可能的。
方法记忆(骑自行车的方法):即身体记忆,无法用语言表达。
方法记忆是“身体记忆”,除非自己亲自行动,不断积累经验,否则绝对无法掌握。
职业技能不是用头脑而是用身体掌握
身体缺席的技巧、技能是不存在的
用身体记忆知识,让它落脚于“方法记忆”不可或缺。
如何快速、切实地落脚于方法记忆
大量实践并回顾总结。
“隐性知识”的真正意思是“隐知能力”
隐性地知道,着眼于“身体学习能力”的思考方式。
用身体学习,发挥身体的“隐性力量”。
不要做一味训练逻辑思维的傻瓜
在真实的工作现场实际使用。
深化学习的框架结构
“学习四阶段”
不知道做不到(无意识无能力)阶段
有“知识记忆”,无“经验记忆”和“方法记忆”。
看到骑自行车的人,觉得一学就会。
知道做不到(有意识无能力)阶段
实际一做才知道做不到,有“知识记忆”和“经验记忆”。
意识到就能做到(有意识发挥能力)阶段
无须意识就能做到(无意识发挥能力)阶段
有效利用“未来记忆”,打造领导能力
领导要栩栩如生地描绘清晰的未来
要发挥领导力、调动部下,真正需要的是“愿景”。
面对未来,他们拥有强烈的记忆(未来记忆)。
愿景作为已经实现或正在体验的“经验记忆”扎根。
强化未来记忆的最好武器——“冲击力×反复”
“冲击力”指感情变化的剧烈程度。感情剧烈变化,记忆就会扎根。
“感动化”
“行动”:身体动作。
“放大”:加强因“行动”而强化的“感情”。
“放松”:身心舒展,保持大脑的柔软与灵活。
跟所有人交往,“潜在记忆”控制术
建立人际关系的关键:“价值观”
关键在于理解并接受“对方的价值观”
价值观=潜在记忆
价值观已化为“潜在记忆”,在无意识中对认识、思考及行动产生重大影响。
借由“潜在记忆”反应了解自身价值观
情绪化是了解价值观的时机
从对方“回应”中了解其价值观
价值观不要立即评价与判断,要倾听
“全球化”同样始于记忆管理
“框架认知能力”的训练方法
记忆“读取信息之眼”比记忆信息重要
“读取信息之眼”与价值观接近,相当于“框架”。
记忆“读取信息之眼”会让你迅速认识事物或自身处境,并把握其本质。
读作者比读书重要
站在作者的立场阅读。
目录是作者“读取信息之眼”,即其心里的框架结构。
作者是如何看世界的
不要立即作出对与错的判断。
共鸣和排斥是记忆中“读取信息之眼”的外现。
换一副眼镜,认识改变,世界就会改变
活用对方记忆,提高“表达技能”
所谓“表达”,就是“留在对方的记忆中”
你的姓名和话,对方记住了吗
“留在对方记忆中”的要点
重复
人都有这样的倾向,即对记忆深刻、熟知之事信以为真。
减轻对方“工作存储器”负担
减少信息量,即整理之后再表达。
有意识地用层级结构表达。
尽量减少要点,压缩到三个左右。
结合对方记忆
以对方熟知的事物为例,或是与之关联到一起去表达。
找到自己与对方的共同点,加入将双方链接到一起的信息。
想让对方记住自己的话,要认真听对方说的话。
落脚于经验记忆、方法记忆
不身教、言传、放手、夸奖,则人不动。不协商、倾听、认可、放手,则人不成。不心怀感激以视其行、不予以信任,则人不果。
做给被传授方看。
让对方实际去做。
表示一直从旁帮助,充当“安全基地”。
让被传授方将经验记忆扎根于方法记忆,即“用身体记忆”。
促使其在实践后予以回顾,加深学习,采取行动,发挥所学。
什么记忆会给对方留下印象
你的记忆将改变第一印象
“喔!这个人太厉害了!”
数字与名言是强化印象的铁打关键词
第3章 所有人都拥有卓越的记忆力
你已然具备了不起的记忆力
没有人记忆力不好
以记忆必要事物的能力为基础→在想投身其中、想去挑战的领域继续积累记忆
记住AKB48(日本女子偶像组合)所有成员,还是客户的长相和姓名
感兴趣/擅长/喜欢的领域→大脑回想并不断重复→在记忆中扎根
不可对基础性记忆能力进行改善,但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信息,记得越多越强大。
记忆力差异来自哪里
采取强化记忆的行动(重复/回想)→记忆差异→记忆力差异
记名字
有意识地反复说出对方的名字
记书中内容
在日常会话中反复讲述所读内容
差距,在看不到的地方拉开
虽然不说出来,但会在心里反复回想。
从经验中学习,为下一次的运用进行回顾。回想自己的经历或知识,深入把握其中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提高回顾频率,缩短回顾间隔。行动之后马上回头去想,并将结果与假设对照,加以检视。
拉开记忆差距的行为习惯也是记忆
良好行为的反复,会让这一行为模式成为记忆,进而转化为习惯。
记忆力的差距就是“元记忆”的差距
反复回想→了解自我记忆状态→提高元记忆力→为必要记忆的积累而采取适当行动
记忆力世锦赛冠军的记忆术
其记忆力与常人无异。
惊人记忆术的秘密
有效利用具体形象:将每一张牌转换为具体的人或动作,创建“转换数据库”。
有效利用位置记忆:转换为具体形象后,创建存放形象的“位置”。
扎实、庞大的准备与训练的结果
准备:将记忆相互关联,事先加以整理,并将其记住。
训练:为迅速想起并操作形象要素投入大量时间。
“记忆术”看似能用实则无用
其对象多为“无意义信息”。
日常工作中的信息均有意义,通过逻辑整理,或与既存记忆相联系就能记住。
第2章 记忆能改变人生
为什么语言会现实化
语言的力量:所谓“言灵”就是记忆力
语言影响记忆→记忆影响认识→看到了“吸引来的”自己所希望的现实
记忆中的哪些部分会进入活跃状态,会因你所使用的语言而有异。
启动效应的可怕力量
“启动效应”,即“词语阅读”这一行为,对其后的思考或行动所产生的影响。一般认为,启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词语会激活特定记忆,而记忆又会影响人的认知、思考乃至行动。
用不同词语写文章→“举止不文明”组打断/“举止文明”组等待
改变人生的钥匙就是直面记忆,它在左右你的行动
改变记忆程序
观察这一程序缘何启动/如何运作/产生何影响→暂停其运作/更换为其他程序
记忆管理=自我管理必不可缺
实际运用技能技巧并开花结果,最终还是要靠“记忆”。
有效利用“元记忆”,观察自身记忆运作
了解自身记忆运作=观察自己
元记忆=对“自身记忆内容”的把握能力
改变记忆程序,打造行动力
富有“行动力”的人有哪些行为习惯
有“拆分任务”的行为习惯。
有成功经验的记忆。
即时行动,“行动了”的记忆就会些许转化为驱使行动的记忆。
“祈愿”直面自己记忆的第一步
愿望形成新的记忆→影响下一个愿望及行动
首先,要直面自己的记忆
自己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记忆和记忆影响不到的小缝隙中的自己。
无法完全自控,而只能以接受记忆的巨大影响为前提,不断观察记忆的活动,并向其施加影响。换句话说,所谓“管理记忆”,就是要善于与记忆相处。
第1章 记忆为万事之源
记忆为何重要
搜索引擎不会告诉你“要搜索什么”,取决于你自己,即你的“记忆”。
网络令人与人的差距不断扩大
你的世界正越缩越小
网络搜索。
被只与自己想法一致的信息、自己熟悉的信息、令自己身心舒适的信息包围并淹没了。
人,在用记忆看世界
我们的记忆也像亚马逊网站显示的推荐商品一样,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推荐信息”给自己看。
记忆,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
看、听和感觉,并非所有人都用同样的方式
我们无意回想,记忆会“擅自”行动,即“潜在记忆”,我们意识不到正在回想。
同样一件事,其体验会因每个人所拥有的“记忆”不同而发生很大变化。
所谓理解,是“与既有记忆的新联系”
思考=将既有记忆打翻,再彼此联系,或是切断,重新组合,尝试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要培养思考能力,就必须增加记忆量。
所谓零基础,并非“不动用记忆”
“从零思考”=质疑既有的因果关系或故事,暂时将它们打碎,以图记忆可能性的最大化。
新想法是既有记忆间的新联系
记忆外部化会让你失去力量
如果你认为,将记忆外部化就可以,从而放弃了记忆的累积,放弃了记忆质量的提高,进而,放弃了有意识探索未知世界、异质世界,扩展自己的视野,那么,你的记忆将会变得空空荡荡、稀稀落落。
一切决定始于记忆
你在既往经验或知识的不断累积中培育的记忆,会以某种思考程序、判断程序启动,催生出“我这样想”的思考和“我这样做”的决定。
你就是这样被记忆塑造的。并且,就在这个瞬间,你的记忆也正在积累。
思考→语言→行动→习惯→性格→命运
掌控记忆,你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培育并充分利用记忆,控制自己的商务活动,以及人生。
只要改变记忆,世界就会改变。
“我们的记忆量,只等同于系统的数量。而系统,就是我们无时不想寻求的,各类思考对象的相互关联。”——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