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骨伤科 第四章
医学类 中医骨伤科 第四章学习重点笔记概要总结
编辑于2020-04-14 20:59:28骨伤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
内治法
骨伤内治法
损伤三期辩证治法
初期 伤后1-2周
肿痛,气滞血瘀,发热
攻下逐瘀法
早期蓄瘀,大便不通,腹胀拒按, 苔黄,脉洪大而数
大成汤,桃核承气汤,鸡鸣散
行气消瘀
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
消瘀活血
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
行气为主
柴胡疏肝散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并重
血府逐瘀汤
清热解毒法
热毒蕴结于内,创伤感染,邪毒侵袭,火毒内攻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凉血止血方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开窍活血法
气血逆乱,气滞血瘀,瘀血攻心,神昏窍闭
苏合香丸,复苏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
中期 伤后3-6周
瘀阻去而未尽,疼痛减而为止
和营止痛法
仍气滞血瘀,肿痛尚未尽除, 继续攻下恐伤正气
和营止痛汤,橘术四物汤,定痛和血汤,和营通气散
接骨续筋法
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者
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汤,接骨紫金丹
后期 伤后7-8周
损伤日久,正气必虚, 损者益之,虚者补之
补气养血法
外伤筋骨,内伤气血,或卧病在床气血亏虚
损伤气血为主
四君子汤
损伤血虚为主
四物汤
气血双补
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补益肝肾法 强壮筋骨法
骨折,脱位,筋伤后期,年老体虚, 筋骨痿弱,屈伸不利,骨质疏松
肾阴虚
六味地黄汤,左归丸
肾阳虚
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肝血虚
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
补养脾胃法
损伤后期,耗伤正气,气血亏虚脏腑 功能失调,脾胃气虚,运化失职, 四肢无力,肌肉萎缩
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健脾益胃汤
舒筋活络法
气血运行不畅,瘀血未尽, 腠理空虚,复感外邪,风寒湿邪入络
陈伤旧患寒湿入络
小活络丹,大活络丹,麻桂温经汤
损伤血虚兼风寒侵袭者
疏风养血汤
肢节痹痛
蠲痹汤,舒筋汤,舒筋活血汤
腰痹痛者
独活寄生汤,三痹汤
骨病内治法
温阳驱寒法
阳和汤
祛痰散结法
二陈汤,温胆汤,苓桂术甘汤
外治法
敷贴法
药膏
消瘀止痛药膏,定痛膏,双柏膏,金黄膏,四黄膏,生肌玉红膏
膏药
狗皮膏药,万灵膏
药散
云南白药,丁桂散,桂麝散
搽擦药
酊剂
伤筋药水,正骨水
熏洗湿敷法
热敷熏洗
八仙逍遥散
湿敷洗涤
金银花煎水,野菊花煎水
热熨药
坎离砂
熨药
正骨熨药
其他
手法
正骨手法
注意事项
明确诊断
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
掌握复位标准
抓住整时机
选择适当麻醉
做好整复前的准备
人员
器材
纸壳,石膏绷带,夹板,扎带,棉垫
参加整复人员精力集中
切忌使用暴力
尽可能一次成功
避免X线伤害
操作要领
拔伸
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
子主题
旋转
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畸形
屈伸
提按
重叠,旋转及成角畸形后,前后侧方移位
端挤
矫正内外侧方(左右)移位
摇摆
横断,锯齿形骨折
触碰
需使骨折部紧密嵌插者
分骨
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肯折
折顶
横断/锯齿型骨折,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
多用于前臂骨折
回旋
矫正有背向移位的倾斜,螺旋形骨折/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
蹬顶
肩,肘关节脱位髋关节前脱位
杠杆
肩关节/陈旧性脱位
理筋手法
功效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舒筋活络,解除痉挛
理顺筋络,整复错位
松解粘连,通利关节
通经活络,补风散寒
分类及操作
舒筋通络法
按摩法
轻
有消瘀退肿,镇静止痛的功效,并能缓解肌肉紧张疼痛。
深部
舒筋活血,祛瘀生新,对消肿及缓解局部伤痛很有效,可以解除痉挛,使粘连的肌腱韧带瘢痕组织软化分离。
捋顺法
拇指推法
揉擦法
揉法
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急慢性经商而致肌肉痉挛或粘连。
擦法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之功效。并具有松解粘连软化瘢痕的作用。
腰背部及肌肉丰厚的部位的慢性劳损和风湿痹痛。
滚法
调和营卫,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解经止痛。
击打法
疏通周身气血,消除外伤淤积及疲劳酸胀,又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拿捏法
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活血消肿,趋于止痛。
急慢性经伤而至痉挛或粘连者。
点压法
轻点压
腕关节,腕部力量,肘肩关节协调,小儿老年体弱患者。
中
肘关节,前臂力量,腕关节固定,肩关节协调
重
肩关节,上臂力量,腕关节固定,肘关节协调
搓抖法
搓法
具有调和气血,舒筋活络,放松肌肉,消除肌肉疲劳。
用于四肢及肩肘膝关节。也用于腰背斜肋部的筋伤。
抖法
松弛肌肉关节。缓解外伤所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减轻施行重手法后的反应。增加舒适感。
四肢关节以上之肢,常用配合按摩和搓法,综合运用于理经手法的结束阶段。
活络关节法
屈伸法
各种损伤后关节屈伸,收展活动障碍,筋络挛缩,韧带及肌腱粘连,关节强直,有松解作用。
肩,肘,髋,膝,踝关节伤后→关节障碍
旋转摇晃法
颈部旋转法(扳颈手法)
腰部旋转法(斜扳法)
固定
外固定
夹板固定
适应证
四肢闭合性骨折
四肢开放性骨折
陈旧性四肢骨折
禁忌证
一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二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三难以固定的骨折,四肿胀严重伴有水泡着。五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材料与制作要求
可塑性
韧性
弹性
吸附性与通透性
质地宜轻
能被X线穿透
固定垫(压垫)
平垫
骨干骨折,4~8㎝长,1.5~4㎝厚
塔形垫
肢体关节凹陷处
梯形垫
肢体有斜坡处
高低垫
锁骨骨折,复位后固定不稳的尺桡骨骨折
抱骨垫
髌骨,尺鹰嘴,用绒毡剪成
葫芦垫
桡骨头骨折脱位
横垫
长6~7㎝,宽1.5~2㎝,厚0.3,桡远骨折
合骨垫
尺桡关节分离
分骨垫
尺桡骨骨折,掌骨骨折,跖骨折
大头垫
肱骨外科颈骨折
使用方法
一垫固定法
子主题
二垫固定法
三垫…
子主题
石膏固定
子主题
内固定
切开部位内固定适应证
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未能达到功能复位标准,而影响肢体功能者
骨折端有肌肉,肌腱,骨膜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某些血液供应较差的骨折。
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撕脱性骨折。
血管神经复合损伤。
开放性骨折。
多发骨折和多段骨折。
畸形愈合和骨不连造成功能障碍者。
骨折伴有关节脱位,经闭合复位未能成功者。
肌腱和韧带完全断裂者。
缺点
材料要求
固定器材和种类
钢丝内固定,螺纹钉内固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
练功
分类
部位
局部锻炼
全身锻炼
有无辅助器械
有器械
无器械
作用
活血化瘀,消肿定痛
濡养患肢关节筋络
促进骨折迅速愈合
防治筋肉萎缩
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
扶正祛邪
注意事项
内容和注意事项
动作要领
循序渐进
随访
其他
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动作缓慢
2-3次/日
骨折,筋伤患者—配合热敷,熏洗,搽擦药水,理疗
顺应四时变化,注意保暖
各部位练功法
颈部
前屈后伸6-8次
左右侧屈6~8次
左右旋转6~8次
前伸后缩6~8次
腰背部
前屈后伸
左右侧屈
左右回转
五点支撑
飞燕点水
肩肘部
前屈后伸
内外运旋
叉手托上
手指爬墙
弓步云手
肘部伸屈
手拉滑车
前臂腕手部
前臂旋转
抓空握拳
背神掌屈
手滚圆球
下肢
举屈蹬腿
股肌舒缩
旋转摇膝
踝部伸屈
足踝旋转
搓滚舒筋
蹬车活动
其他疗法
针刀疗法
创伤骨科微创技术
脊柱微创技术
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经及椎间孔内镜技术
关节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