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 炎症
病理学,炎症一章。它的概念、类型、致病等等
编辑于2020-04-19 15:04:05第四章 炎症
学习目标
⒈ 掌握 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各种炎症细胞形态及作用 ⒉ 熟悉 ① 急性炎症的过程及其发生机理 ②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⒊ 了解 炎症的原因及炎症介质的作用
炎症总论
定义 : 具有 血管系统 的 活体 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叫炎症
本质 : 防御为主 的血管反应 基本病理变化 : 变质、渗出、增生 (损伤、抗损伤、修复三为一体) 临床表现 : 红、肿、热、痛 和 功能障碍(局部) 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 意义 : 没有炎症则无法控制感染,创伤不能愈合,损伤继续发展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① 生物性因素 —— 最常见的原因 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寄生虫 ② 物理性因素 机械力、高温、冷冻、电离辐射等 ③ 化学性因素 强酸、强碱、化学毒物等 ④ 免疫因素 超敏反应 : 如过敏性鼻炎、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 (损伤)
定义: 指炎症局部组织、细胞的 变性 、坏死
⒈ 形态变化 : 实质细胞——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等 间质细胞——黏液样变、纤维素样坏死等 ⒉ 代谢变化 ⑴ 局部酸中毒 ⑵ 组织内渗透压升高
渗出
定义 : 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 液体 、蛋白质 和 白细胞 通过 血管壁 进入到组织间隙、体腔、体表 和 粘膜表面 的过程
血管内(液体、蛋白质、白细胞) ↓(渗出) 血管外(组织间隙、体腔、体表、粘膜表面
拓展 ① 水肿 : 组织间隙内液体含量增多 ② 如果液体积聚在 : 组织间隙→水肿 体腔→积液
以 血管 反应为中心的 渗出性变化 是炎症的特征性改变
渗出过程
⒈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流量和血管口径的变化) ①细动脉短暂痉挛 ②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炎性充血 ③血流速度减慢
⒉液体渗出——炎性水肿或积液 ⑴ 渗出液的成分(与血管壁通透性程度有关) 轻者 : 水、盐类晶体物及小分子蛋白质 重者 : 纤维蛋白原及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质 ⑵渗出液的作用 有利 : ① 释放与中和毒素;② 物质运输; ③ 限制病原体扩散和杀灭病原体 有害 : ① 压迫器官和组织;② 机化、粘连
能不能自凝 → 看有无纤维蛋白原(有—能;没有—不能)
⒊ 白细胞渗出及其作用 白细胞渗出 : 炎症反应中白细胞从血管内穿出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 的过程。是炎症反应的最重要的特征 炎细胞 : 渗出的白细胞 炎细胞浸润 : 白细胞由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的现象
注意 如果单核细胞从血液中跑出来 → 就叫巨噬细胞
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3个) ⑴ 吞噬作用 指白细胞对病原体和组织崩解碎片进行吞噬和消化的过程 ① 吞噬细胞 :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演变而来) ② 吞噬过程 : 识别及附着 → 吞入 → 杀伤和溶解
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血常规) 看白细胞,白细胞升高当中 如果是 : 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 细菌感染可能性大 如果是 : 淋巴细胞增高为主 → 病毒感染可能性高
⒋ 常见炎症细胞
增生
定义 : 指炎症病灶的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 间质成分的增生,有时也可见于上皮细胞和腺体等实质细胞的增生 主要在 急性炎症后期 或 慢性炎症 表现最明显 过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 eg : 心肌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致心肌硬化 和 肝硬化
第三节 炎症的表现
炎症的局部表现 :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炎症的全身反应 : 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实质器官的病变
学习目标
1、掌握 ① 炎症(变质性炎症,渗出性炎症,增生性炎症)的类型 ② 各类型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3、熟悉 : 炎症的结局 4、了解 : 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的特点
㈠ 按病程分类 (疾病持续t)
超急性炎症
青霉素药物过敏反应 、 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几个小时或几天,短时间内)
急性炎症
急性阑尾炎 ; 急性腹膜炎 (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慢性炎症
半年以上 → 几年几十年 (eg: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亚急性炎症
亚急性重型病毒肝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一个月 → 半年期间)
㈡ 按炎症局部 基本病变分类
变质性炎症
定义 以炎症局部 组织、细胞的变性 、坏死为主 ,渗出和增生反应较轻微 临床上表现为 超急性 和 急性 炎症,常引起相应器官明显的 功能障碍 eg: 急性重型病毒性 肝炎 流行性乙型 脑炎 白喉外毒素引起的中毒性 心肌炎 主要发生在「心、脑、肝、肾」等实质性器官
渗出性炎症
定义 以 渗出 为主要病变的炎症,以 炎症灶内形成大量渗出物 为其特征
根据其渗出物 主要成分和病变特点 分为 四类
浆液性炎症
纤维素性炎症
特点 : 大量纤维素 渗出 镜下 : 红染交织的网状 、条状 或 颗粒状 部位 : 粘膜(假膜)、浆膜(假膜性炎)和 肺(绒毛心) 出现纤维性炎症,说明血管壁损伤严重,通透性明显升高
心包炎
总结
化脓性炎症
特点: ① 以 中性粒细胞渗出 为主 ② 伴不同程度的 细胞坏死 ③ 脓液 形成
病因 : 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 化脓菌
化脓 : 炎症区内大量中心粒细胞破坏崩解后释放的溶酶体酶将 坏死组织 溶解液化的过程 脓液 : 指化脓过程中形成的脓性渗出物 脓细胞 : 脓液中变性坏死的 中性粒细胞
分类
eg : 肾 多 发 性 脓 肿
几种特殊表现形式
出血性炎症
增生性炎症
定义 以 增生性 改变为主,变质、渗出较轻微。 多为慢性炎症,也可为急性炎症
非特异性炎症
病变特点 : ① 实质细胞增生 ② 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③ 变质渗出轻微
肉芽肿性炎症
以 巨噬细胞 或由 巨噬细胞演化来的细胞 局限性浸润 和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结节状病灶 根据病因及形态的不同,将其分为 → → →
炎性息肉
炎性假瘤
炎症的结局
㈠ 痊愈 ① 完全痊愈 ;② 不完全痊愈 ㈡ 转为慢性 ㈢ 蔓延扩散 ① 局部蔓延 ; ② 淋巴道扩散 ; ③ 血道扩散 :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强化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