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五大工具之SPC
五大工具之SPC的思维导图,介绍了统计控制过程的基本概念、计量型控制图及应用、计数型控制图及其应用、过程能力分析的知识。
五大工具之APQP的思维导图,是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步骤的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项目时间管理6大步骤
项目管理的五个步骤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电商部人员工作结构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车队管理
17种头脑风暴法
SPC
问题
公司用不起来,用不好
没有认真系统的学习
不够普及
由谁来做
后期:生产现场
前期:APQP小组成员
MSA
质量工程师
相关人员的知识差异
怎么画图
怎么叫异常(不稳定)
100%检验就能保证稳定?
在波动范围
最好是抽样检验 (成本和收获不成正比)
学习SPC的方法
理解原理
SPC的应用时机
对特殊特性使用 APQP的先期研究
CPK就是过程能力吗
CPK是针对计量形式的一种表达能力
CMK
CPM
控制计划
SPC是控制计划的一种手段 帮助我们在控制计划中找到控制点
MSA应用重点
可靠的SPC和MAS行为习惯
数字敏感、收集数据 利用数据判定未来
统计控制过程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SPC
各种问题解决方法的集合,用于收集或分析数据,以便采取合适的措施,从而达到和维持统计控制状态并改进过程能力
CPK过程能力控制
什么是产品特性
产品的所有性质 需要严格控制已达到预期的产品功能
什么是过程特性
各个零件之间的相互影响
变差
什么是变差
产品在同一条件下测量,所的出结果的差
变差原因
普通原因:存在于系统之中并一直起作用
过程表现稳定 但并不能保证过程能力足够
特殊原因:偶然的、孤立的原因
过程表现不稳定 一个不稳定的过程无法衡量其过程能力
变差原理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变化是正常的,但不是期望的
所有变差都是有原因的;某些原因是明显的 而其他一些原因是比较模糊的。
不是所有的变差原因都是同等重要的;原因遵循帕累托原理(80/20规则)
大多数的过程变差原因可归于下述类别: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
稳定的过程产生稳定的变差;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某个范围内预测过程性能.
稳定过程的变差是普通原因产生的 普通原因是正常过程的一部分
特殊原因(可确定的)产生的变差导致过程不稳定或失控
了解变差的原因,将数据按不同的重要性分组并进行比较
过程的大多数变差可通过简单的统计图发现
减少过程变差可使成本降低并改进质量
受控与失控
如果仅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程的输出形成一个稳定的分布并可预测
如果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程的输出不稳定
控制图可以有效地区分变差产生的原因类别
过度调整
把普通原因当作特殊原因来调整 影响是更不稳定
变差管理
局部措施
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 由与过程相关的人员(车间人员)关闭 大约可纠正过程问题的15%
系统措施
减少普通原因引起的变差 由管理措施解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阶段,由工程团队负责) 大约可纠正过程问题的85%
SPC的用途
控制过程的稳定性(生产过程中)
帮助评价过程能力及稳定(质量策划阶段、周期性的、工程更改之后)
区别变差的特殊和普通原因,指导变差管理
过程控制的需要
检测要容忍浪费
预防是为了避免浪费
统计值
平均值
众数
中位数
极差
标准差
计量型控制图及应用
基本计量型控制图
X-R 均值极差图
X-S 均值标准差图
X-MR 单值移动极差图
子组内和子组间的变差 相互比较
子组内:通过X-bar或X图监视特殊原因
子组间:由R图或S图监视特殊原因
控制图的设计
原理:中心极限定理
控制限和公差限
控制限:经计算得到(UCL、LCL)
公差限:有设计或客户给定(USL、LSL)
X图、R图的功能
X图监控特殊原因
R图监控普通原因
X图的控制限受R均值大小的影响
X-bar R图的作图步骤
1.确定使用控制图的目的 2.确定所需监控的质量特性 3.选择控制图类型 4.确定子组的划分方法 5.确定子组样本量的大小 6.确定抽样频率 7.收集数据 8.计算控制图的中心线和上下控制线 9.绘制控制图 10.分析控制图,如有异常,则去除特殊原因
子组划分
目的:确定在控制图上所要绘制的的点。
原则: 子组内由于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差出现的机会最小 子组间出现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差的机会最大
合理划分子组的方法
瞬时法:抽取子组样本固定在或尽可能固定在某一时间(常用)
阶段法:在一周期内取样,以便代表所有产品
计数型控制图及其应用
计数型控制图
计数型控制图类型
不合格品数据
P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np图(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概要
不合格数据
c图(不合格数控制图)
u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控制图)
p和np图
P图
1.确定子组大小、频次和子组数; 2.不同子组的子组大小不必恒定,但应保证不偏离平均值的+25%,并应使不合格品数大于等于5 3,收集和记录数据; 4.计算每个子组的不合格品率(p); 5.计算中心线和控制限 6.选择控制图的刻度; 7.绘制中心线并试绘控制限 由于第二条的限制,在高质量水平的行业中,np图的应用日趋减少
过程能力分析
过程能力分析的假设
1.过程稳定 2.过程呈正态分布
与变差相关的概念
1.有普通原因引起的变差 2.子组内变差 3.子组间变差
过程总变差:子组内变差和子组间变差共同组成
过程
过程能力:只对统计受控的过程有意义 双边
Cp
将过程能力与产品或过程规范进行比较 表明过程满足变差要求的程度, 过程位置 (如均值)不在Cp计算值中加以考虑
cpk
同时考虑过程分布位置和宽度的过程能力指数 Cpk总是小于或等于Cp 应同时分析Cpk和 Cp 若Cp值显著大于Cpk值,表示过程均值发生偏离.
过程性能:不要求过程处于统计受控状态 双边
ppk
同时考虑过程分布位置和宽度的过程性能指数 Ppk小于或等于P,; 应同时分析P,和 P; 若P,值显著大于P。值,表示过程均值发生偏离.
pp
过程性能与产品或过程规范的比值; 表明过程满足变差要求的程度 过程位置 (如均值)不在P,计算值中加以考虑
单边
对于单边公差或规范cp和pp是没有意义的
cpk和ppk与过程生产的不合格率直接相关
控制图的应用
1.引入新产品或过程 2.工程更改 3.以上两种情况可用于评定过程能力及稳定性正 4.在进行的质量保证主要用于稳定性管理
流程
1.确定控制目的 2.选择所需控制的产品或过程特性 3.确定所需的控制图 4.确定抽样方案 5.实施抽样检验 6.建立控制图的控制限 7.评价控制图 8.去除特殊原因 9.实施日常监控 10.分析改进
控制图的选择
数据类型
计量型
子组大小N
N=2~10 X-bar R图
N=1 X-MR图
N>10 X-bar S图
计数型
不合格品
N恒定 Np图和p图
N不恒定 p图
不合格
N恒定 c图和u图
N不恒定 U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