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第一章的详细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与含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药物作用的方式
局部作用
直接到达作用部位
吸收作用
进入血循环后到达作用部位
直接作用
原发作用(药物作用)
间接作用
继发作用(由直接引起)
药物作用的两种性质
选择性
是药物分类以及选择用药的基础和依据
组织器官对药物的亲和力
酶的分布和活性
受体分布
两重性
治疗作用
治疗剂量时产生的良好效果
对因
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
对症
缓解症状
不良反应
不符合目的和造成损伤的作用
副作用
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轻微可逆)
毒性反应
血药浓度过高引起的危害反应
变态反应(过敏)
与个体的免疫系统有关(拮抗剂无效)
后遗效应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以下仍残存的效应
有益
抗菌药后效应PAE、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PALE
有害
苯巴比妥催眠第二天仍有困乏
继发反应
药物作用后的不良后果(治疗矛盾)
肠道敏感菌被抗菌物抑制繁殖,其他不敏感菌占优势(二重感染)
药物作用的两种关系
构效关系
非特异性结构药物(酒精的物理(吸水)作用,与结构无关)
量效关系
当药物达到最大效应时,增加剂量无法再增大效应
剂量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
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用药剂量
半数有效量(ED50)
对50%的个体有效的剂量
极量
药物效应达到最强,但不引起中毒的剂量
治疗量
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
引起动物出现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效能和效价
效能(最大效应)
药物在达到最大治疗量时达到的最大效应
药物内在活性的大小
值越大,效能越大
效应强度(等效剂量,效价)
药物产生某种强度的效应时所用的剂量
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大小
达同等强度的剂值越小,强度越大
反应药物安全性的参数 LD到ED的距离,大于1安全小于1不安全
治疗指数
LD50/ED50
安全范围
LD5/ED95
可靠安全系数
LD1/ED99
药物作用的两种机制
非受体机制
受体机制
细胞表面受体
含离子通道受体(N2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α、β、M)
酶偶联受体(生长激素受体)
细胞内受体
脂溶性高能进入细胞(维生素D,糖皮质激素)
受体调节
脱敏(向下调节):激动受体时后,受体敏感性下降
增敏(向上调节):激动水平下降或拮抗水平上升,受体敏感性上升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受体激动药(亲和力大、内在活性强)完全或部分
受体拮抗药(亲和力大,无内在活性)
洋地黄使心脏收缩力加强,肾血流量增加 —尿量增多,水肿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