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流行病学 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Epidemiology)
人卫第九版行病学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知识点归纳总结
编辑于2020-05-05 13:10:31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概述
概念
资料;Þ描述三间分布特征;Þ病因线索;Þ提出病因假设
任何因果关系的确定都始于描述性研究,研究的起点
特点
1. 观察性研究,无干预措施
2. 暴露因素非随机分配,不设立对照组
3. 暴露和结局时序无法确定,因果推断受限
4. 可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
5. 无研究假设
6. 描述与分析并存
7. 收集的资料相对广泛
种类
个案调查 case investigation
病例报告 case report
病例分析 case analysis
现况研究 prevalence survey
生态学研究 ecologicol study
应用
描述三间分布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最常用
政策与措施效果评估/实施依据
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
个案调查/个例调查/病家调查
概念
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家庭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特点
病例
一般为传染病病人
病因未明的病人
调查对象为“1”
一个病人/家庭/疫源地
调查方法
访问
现场调查
实验室调查
调查内容
人口学资料;感染日期;发病时间,地点,因素;传播方式;传播因素;生物/周围环境标本
目的和用途
对病例调查
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减少类似病例发生
总结疾病分布特征
核实诊断丙进行护理指导
掌握当地疫情,为疾病检测提供资料
优点
对研究对象深入调查,全面掌握研究对象特征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局限性
无对照,无相关人群资料
不能分析疾病的影响因素
对病因研究作用不大
病例报告/个案报告
概念
对单个病例或者5个以下病例的;病情,诊断及治疗中发现的特殊情况或经验教训等的;详尽临床报告
主要内容:新出现的/不常见疾病的/疾病不常见的 临床表现
是对罕见病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研究的主要形式,也是唯一方法
目的和用途
发现新的疾病或提供病因线索
阐明疾病和治疗的机制
介绍疾病不常见的表现
优点
局限性
对象具有高度选择性,极易发生偏移
基于单个或者少数病例,不能估计疾病或临床事件的发生频率
发现的任何危险因素都具有偶然性,因此不能用来论证科研假设,不能作为临床实践证据
病例分析
概念
对一组相同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利用已有资料进行分析,属于回顾性研究
目的和用途
分析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征
评价某种治疗,预防措施的效果
促使临床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病因线索和探索方向
优点
资料易收集,所需时间短,不需要耗费太多人力物力
局限性
由于记录质量不一,参与医生较多,偏倚较多且无法控制,资料真实性和可靠性相对较差
缺乏标准化的方法,不同医疗机构的临床资料可比性较差
若资料来自同一机构,资料代表性较差
现况研究
概念
按照事先设计要求,在某一特定的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有关因素的资料,描述资料的分布特征。
特定时间内进行,一般不是过去,也不是追踪将来
横断面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
研究所得的频率指标,一般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群体的患病率
患病率研究/现患研究 prevalence study
资料都是调查当时说获得的
现况研究
现况研究并非只做静态分析
对多个横断面现况研究进行动态分析Þ发现变化趋势,并预测
特点
1. 在研究设计阶段,一般不设立对照组
2. 特定时间
某一特定时期/特定时间点,具体时间可能不同
eg.个体测量诊断高血压时间
时间越集中越好
3. 确定因果关系受到限制
调查时因果并存,无法确定时间顺序,只能进行相关性分析为病因提供线索
4. 对研究对象固有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果推断
固有暴露因素,发生在疾病之前,时间顺序确定
常见固有暴露因素:性别,血型,基因型
5. 用现在的暴露(特征)用来代替或估计过去的情况的条件
目的
对研究结果进行专业意义的推论
前提
a. 过去与现在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已经证明变化不大
b. 已知研究的因素的变化趋势或规律,估计过去暴露水平
c. 回忆过去的暴露/暴露水平极不可靠
目的和用途
描述特定时间或健康状况的三件分布
发现病因线索
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
利用普查和筛查实现三早
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用于疾病监测
为研究和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
调查类型
普查 cencus/overall study
目的
实现三早
了解疾病和健康状况分布
了解当地居民健康水平
了解人体各类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
适用条件
1. 足够的人力,物力,设备
2. 普查疾病先患病率较高
3. 疾病检测方法简单易行,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优点
能够发现人群中全部病例,及时治疗,普及医学卫生知识
可以同时调查多种疾病/多种健康状况的分布
较容易被公众接受
不存在抽样误差
缺点
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多,费用较高
调查质量不易控制
调查内容有限
不适用于:现患病率低,诊断复杂的疾病
难免重复和遗漏,无应答率较高
抽样调查 sampling survey
目的
样本推断总体
描述三间分布
衡量人群总体健康水平
考核防治效果
检查与衡量资料的质量
优点
节省人力物力,时间
调查范围小,但调查精度高
缺点
比普查复杂,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
不适用于:
变异较大的资料
需要普查普治的情况
患病率较低的疾病
抽样方法分类
概率抽样;抽样误差: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 simple random sampling
系统抽样/机械抽样/等距抽样 systemic sampling
整群抽样 cluster sampling
分层抽样 stratified sampling
按比例分配 分层随机抽样
最优分配 分层随机抽样
多阶段抽样 multi-stage sampling
综合各种抽样方法优势,但复杂且抽样误差难以估计
调查方法
面访/访问调查法/访谈法
信访
网络调查
电话访问
自填式问卷调查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设计与实施
偏倚及其控制
偏倚分类
选择偏移
selection bias
无应答偏倚
选择性偏倚
未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抽样/主观选择研究对象
幸存者偏倚
调查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死亡对象,不能全面反映实际
信息偏倚
information bias
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
调查员偏倚
测量偏倚
现况研究中主要存在的偏倚
混杂偏倚 confounding bais
偏倚控制
优点
常用抽样研究,结构有较强推广意义
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
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局限性
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
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单次研究)
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认为正常人
生态学研究
概念
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在群体水平上,描述不同人群中某种因素与暴露状况与某种疾病的频率,研究某种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特点
无法得知个体的暴露与效应间的关系,反映群体的平均水平
生态学研究最基本特征
目的和用途
产生病因假设
评价人群中某项干预措施的效果
为疾病监测提供依据
分类
生态比较研究
在生态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
不同人群/地区中
观察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比较同一时期的分布差异
探索差异产生原因
提出病因假设
生态趋势研究
一个群体中
连续观察
平均暴露水平变化(或给与干预)
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频率变化
了解变化趋势
平均暴露水平 变化趋势
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频率 变化趋势
纵向研究
比较
平均暴露水平变化前后Þ疾病或健康状况频率变化
判断联系
平均暴露水平 与 疾病/健康状况
横向研究
优点
可应用常规或现成资料进行研究,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财力
为病因未明的疾病提供线索,进行病因学研究
生态学研究最显著特征
生态学研究在某些情况下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法
1. 个体的暴露剂量无法测量的变量研究
eg.空气污染与肺癌的关系
2. 人群中暴露变异较小的研究
难以测量暴露与疾病的关系,适合多人群比较研究
3. 难以测定的暴露研究
eg.脂肪摄入与乳腺癌的关系
对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
疾病监测中,估计某种疾病的发病趋势
局限性
生态学谬误
生态学研究最主要的缺点
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分析的单位,无法得知个体的暴露与效应,得到的资料是群体的平均水平,是粗线条的描述,会削弱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存在混杂因素等原因,造成研究结果与真是情况不符,
缺乏控制可疑混杂因素的能力
当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者非线性关系时,生态学研究难以得出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