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八上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01
孙文是一位伟大的中国民族英雄,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于1911年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共和国的历史新纪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革命的成功使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孙文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他的思想和理念影响了中国的未来发展,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和独立
2025年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的规划与执行,实现个人或组织在新的一年中的各项目标。本计划模板包含月度计划、每周计划及日计划三个层次,确保目标的分解与落实。通过逐层细化,将年度大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小任务,从而增强执行力和实现效率。
看板设计简洁明了,让您的计划一目了然。您可以轻松记录每天的进展,并在月底进行小结,回顾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实用性强:涵盖阅读、早起、运动等多种计划类型。 易于操作:设计简洁,记录方便,随时查看进度。 总结清晰:每月小结,让您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 小 结,当月回顾看板,当月习惯看板,当月小结看板。
2025年度计划模板,它是一个全面规划一年发展的工具,能够为你指引前进的方向。这个模板详细地包含了年度目标的设定、季度目标的分解以及月度计划的制定,帮助你步步为营,从而实现你的梦想。
2025年度的日计划模板,旨在帮助你高效地管理每一天的时间,清晰地明确任务目标。它包含了多个模块,如晨间计划、工作学习、晚间总结等,确保你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答
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
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孙中山被迫与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以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
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问
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清朝统治结束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后的统治结束
临时 大总统
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胜利果实被窃取
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 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的建立
南京集会
1911年,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 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时间
1912 年3月11 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
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义。 结果: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失败
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临时决定提前举事。结果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成功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革命思想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出现了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中国 同盟会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政治纲领
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奋斗目标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指导思想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建议遭拒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兴中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起义失败
1895年10月,广州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流亡海外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第9课 辛亥革命
制作软件 | 亿图脑图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10
9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