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基护 第四章 思维导图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编辑于2020-05-26 09:33:19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内感染
概念: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的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包括住院期间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医院外发生的感染
分类
内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外源性感染(自生感染)病原来自于病人自身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环境污染严重,病原体来源广泛
易感人群多
抗生素的广泛运用
介入性诊疗手段的增多,机械污染感染的机会增多
清洁 消毒 无菌
概念
消毒:用物理化学方法清除或灭杀芽孢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以及细菌的芽孢
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
热力消毒法
煮沸法
适用:耐热 耐高温物品 100℃ 5 ~ 15分 水沸计时 过时重煮4h 海拔每增高300m 需延长消毒时间2分 水中加碳酸氢钠1~2% 可提高沸点105℃ 增强杀菌作用 去污防锈
压力蒸汽灭菌法
临床应用最广泛 最可靠
下排气式:敷料机械 102.9KPa 121℃ 20~30min 30x30x25
预真空式
敷料机械 205.8KPa 132~134℃ 4min 30x30x50
效果监测
物理监测法:留点温度计 化学监测法最常用 :化学指示卡或指使胶带 生物监测法最可靠: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指示剂
湿热法
燃烧法
最简单最彻底 无保留价值的东西
干烤法
用于:玻璃 金属 搪瓷 油脂 粉剂
灭菌温度160℃ 2h 170℃ 1h 180℃ 30min
干热法
辐射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法
常用于空气表面,物品表面和液体消毒 消毒波段:250~270nm 每两周擦拭一次(用75%的乙醇) 消毒温度20~40℃ 湿度40~60% 消毒时间:灯亮后5~7分钟开始计时 灯管使用期限1000h 保护眼睛和皮肤 照射后应通风 关闭后勿即开和移动
空气消毒:有效照射距离≤2m 30~60min 物品表面消毒:有效照射距离25~60cm 时间20~30min 液体消毒:水层厚度<2cm
日光暴晒法
曝晒6h 每两个小时翻动一次
臭氧灭菌法
空气消毒 :关闭门窗一人员离开一消毒 结束后30min可入室 (对人有毒)
电离辐射法
微波消毒法
生物净化
化学
擦拭法
适用:桌椅,墙面,地面
浸泡法
适用:于耐湿不耐热精密器材(内镜)
熏蒸法
适用: 传染病人看过的报纸 书信 衣物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1.空气消毒: (1)纯乳酸:0.12ml/m3,如手术室、换药室等。30—120min (2)2%过氧乙酸: 8ml/m3 (3)食醋:5~10ml/m3; 用于流感、流脑病室的消毒 2.物品消毒:常用甲醛消毒箱进行。
环氧乙烷 (灭菌剂)注意事项: 1.易燃易爆物品, 储存温度不可超过40℃,以防爆炸。 2.有一定的毒性 3.每次消毒时均应进行效果监测
2、 2%戊二醛:灭菌剂 1.适用范围: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如内镜等。 方法:常用浸泡法,消毒时间30~60min, 灭菌时间7-10h。
3.过氧乙酸:灭菌剂使用方法: a.0.2%溶液用于手消毒,浸泡 b.0.5%用于餐具浸泡 c.0.2%-0.5%用于物体表面擦拭 d.1%-2%用于空气熏蒸
4、福尔马林(35%--40%甲醛灭菌剂
不能用于空气消毒
1.使用方法: 加入高锰酸钾氧化 a.消毒:用量按100g/L;灭菌:用 量按500g/L进行计算 b.调节温度为18℃以上,相对湿 度为70---90%
5.含氯消毒剂(漂白粉等)
使用方法:常用于 餐具、环境、水、 疫源地等消毒.
6. 碘 酊(中效)
使用方法:2%用于皮肤,2.5%用于脐带断端的消毒 注意事项:不能用于黏膜,不能浸泡金属
7·碘伏(中效)
不能消毒金属制品
使用方法:2%用于皮肤 0.05%-0.1用于黏膜 0.1%用于体温计消毒
8.乙醇(中效)
注意事项: 1)密闭保存于避火处; 2)不适于手术器械灭菌(不能杀灭芽胞) 3)使用浓度勿超过80% 4)有刺激性
(1)适用范围:皮肤、物品表面及医疗器械等。 (2)方法:涂擦、浸泡,浓度: 75% 。
9、氯已定(洗必泰)
1.适用范围:外科洗手消毒、手术部位皮肤消毒、黏膜消毒等。 2.使用方法:用4%氯已定擦拭手术及注射部位,作用2min;用0.05%-0.1%溶液冲洗阴道、伤口黏膜创面。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消毒液中一般不放棉花,纱布等物 浸泡消毒物品后的物品使用前应该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
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
医院环境物品消毒
被服类
皮肤和粘膜
器械物品
医疗污染及污水处理
黑色袋子:生活垃圾 红色袋;放射性垃圾 黄色袋:医疗垃圾
无菌技术
基本概念
是指在医疗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及传播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操作前准备 环境清洁宽敞 通风操作者 修剪指甲 戴好帽子,口罩
2,操作中保持无菌 手臂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或操作台面以上 不能跨越无菌区 不触及无菌物品,不能面对无菌区说话,咳嗽,打喷嚏。
3,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一但取出,不能放回无菌容器 疑似有污染,重新灭菌 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一次
4.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有明显标志 按日期先后顺序无菌包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7天 一但过期重新灭菌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浸泡存放: 消毒液液面需要浸没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二分之一处 干燥保存4h更换一次 普通科室每两周一次消毒 门诊,注射,手术室每天消毒一次
开盖:一手打开浸泡容器盖子,另一只手持持物钳以上三分之一部分
取出:无菌持物钳前端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消毒液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
使用:始终保持无菌持物钳前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
放回:使用后立即闭合钳端,垂直向下放入容器内打开轴节侵泡消毒
三叉钳 (呈弧形 向内弯曲)夹取盆,盒子,瓶,罐较重的物品
卵圆钳
夹取刀,剪,钳,镊,治疗碗,弯盘 由于两环形平行紧贴,不能持重物
镊子
夹取棉球、棉签、针头、 注射器、缝针等小物品
注意事项:无菌持物钳只能夹取无菌物品,不能夹取油纱布 取放手指不能触及侵泡部位 取远处无菌物品,应将无菌持物钳子放容器内一同搬运使用
无菌容器的使用
手不能触及盖的内面,盖的内面应朝上 取无菌溶液瓶,核对标签 倒液;先倒少量溶液以冲洗瓶口 未使用完24h可再使用 有效期24
无菌包的使用
检查:取出无菌包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区,解开系带放在包布角,一次揭开左右角,最后打开内角。注意手只能触碰包布外不能触碰包布内 一次未用完按原来痕迹折好有效期24h
铺无菌盘的使用
将无菌包的使用法打开无菌包,取出无菌治疗盘。 将无菌治疗巾双折铺在治疗盘上。手持无菌治疗精英,上层下边两万外角向上,成扇形折叠内面向外。无菌盘有效期不超过四小时。
无菌手套的使用
1.一手捏住一只手套的反折部分。另一只手对着五指戴上手套。 2.带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内面。 3. 将一只手套的翻边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4. 将另一只手套的翻边。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脱手套法:操作完毕,一手捏住另一只手套的外口,将其翻转脱下。 脱下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内口将其翻转脱下。将手套放入医疗垃圾袋内处理。
注意事项;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摸手套的内面。以戴手套的手不可直接触摸未戴手套的手套内面。 发现手套破损或不慎被污染,应该立即更换。
子主题
隔离技术
隔离区域的设置和划分
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如更衣室,值班室医护人员活动的地方
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医护办公室,化验室,病区走廊 医护人员和病人共同活动的地方
污染区:病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病室,厕所,浴室
消毒隔离原则
一般消毒隔离
医护人员在穿隔离衣前,需计划周密备齐所有物品。以减少穿脱隔离衣及消毒手的次数。穿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污染物品不得放入清洁区内,任何污染物品必须先经过消毒后再处理。病人的医务信件书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交家属带回。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必须按规定消毒处理。病人的传染性分泌物。必须经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已经度过隔离期。经医生开医嘱方可解除隔离。
终末消毒处理
病人床单的终末消毒将被服放入污衣袋,先消毒再清洗。
隔离种类
严密隔离 :是用传染性强或传播途径不明的疾病。如霍乱鼠疫,非典性肺炎。
呼吸道隔离:适用于病原体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如麻疹,白喉,肺结核,百日咳,流脑。
肠道隔离:适用于病原体通过食物及水源并经口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甲型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
接触隔离;适用于病原体经皮肤或粘液进入体内的疾病。如破伤风。狂犬病气性坏疽,炭疽。
血液体液隔离:适用于病原体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梅毒,乙型。丙型丁型肝炎。
昆虫隔离适用于病原体通过昆虫传播的疾病。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症,回归热。。
保护性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下或极易感染的病人。如早产儿或严重烧伤白血病,脏器移植,免疫缺陷。
隔离技术操作法
口罩的使用:将污染面向内折叠。一次性口罩不得超过四小时。
手的清洁与消毒:按七步洗手法,时间不少于15秒。 消毒手:刷手范围应超过被污染的范围。洗刷双手时应该洗手池保持一定距离。流动水冲洗 腕部应低于肘部使污水流向指尖。
穿脱隔离衣
穿隔离衣:护士洗手戴好口罩及帽子卷袖过肘。 准备好操作中所需一切用物。在宽敞环境手持一领取下隔离衣是清洁面朝自己。 检查隔离衣无破损潮湿型号合适。 将衣领两端向外折齐。 露出衣袖内口。 右手持衣领,左手伸入衣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左手露出袖口。 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衣袖内,同法穿好右袖。 双手持衣领有领子中央沿边缘向后将领口系好,注意衣袖勿触及面部衣领工作帽。 扎好两袖口,此时手已污染。 脱隔离衣:挂在半污染区,隔离衣清洁面向外,不能露出污染面
注意事项。隔离衣长短合适, 能全覆盖工作服。 穿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 隔离衣应每天更换一次。 使用避污纸时,应从上面抓取,不可掀页撕取。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