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改变习惯》读书笔记
改变习惯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决定改变习惯最终成败的时间段--"最初30天"。本书重新解读改变习惯的本质,打破了人们对于改变习惯的固有认识,将这一般人看来极其痛苦的过程,解读为一种类似于骑车的"技能",传达出"成败的决定因素不在意志力,而在于方法和训练"的理念!
编辑于2023-09-06 17:33:28 河南我们一直害怕孤独,越是长大越是感到孤独。这个时代,孤独成了现代人的流行病。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在孤独中,我们能更深刻的思考,学会独处,更透彻的了解自己,和自己对话。可以拥有一大把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毫无忌惮的任思维天马行空!每个人都需要孤独,孤独是我们的最好的增值期和生命中最好的礼物。自律的顶端就是享受孤独!
在这本《引爆流行》中,作者德里克•汤普森通过开创性的调查,揭露了“流行何以成为流行”以及“人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动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汤普森认为,在“迷恋新奇事物症”和“恐怖新奇事物症”之间有一种临界张力:观众对新事物又爱又惧,却不由自主地渴求。技巧在于,要找准甜蜜点——既要有令人惊喜的内容,又要有足够的传统习俗,以便吸引核心观众。汤普森将其称为“美学灵感”。
这本书由史蒂夫·帕弗利纳所著,作者从计算机数学学霸到游戏公司老板再到全球个人成长导师的转变,为读者提供了7个个人成长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真实、爱、能量三大基础原则和一体、主导、勇气、清醒自主四大复合原则。书中强调成长的本质是持续发现自我与世界的真相,提倡通过写日记、深度交流、设定目标等方法来实现个人成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我们一直害怕孤独,越是长大越是感到孤独。这个时代,孤独成了现代人的流行病。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在孤独中,我们能更深刻的思考,学会独处,更透彻的了解自己,和自己对话。可以拥有一大把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毫无忌惮的任思维天马行空!每个人都需要孤独,孤独是我们的最好的增值期和生命中最好的礼物。自律的顶端就是享受孤独!
在这本《引爆流行》中,作者德里克•汤普森通过开创性的调查,揭露了“流行何以成为流行”以及“人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动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汤普森认为,在“迷恋新奇事物症”和“恐怖新奇事物症”之间有一种临界张力:观众对新事物又爱又惧,却不由自主地渴求。技巧在于,要找准甜蜜点——既要有令人惊喜的内容,又要有足够的传统习俗,以便吸引核心观众。汤普森将其称为“美学灵感”。
这本书由史蒂夫·帕弗利纳所著,作者从计算机数学学霸到游戏公司老板再到全球个人成长导师的转变,为读者提供了7个个人成长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真实、爱、能量三大基础原则和一体、主导、勇气、清醒自主四大复合原则。书中强调成长的本质是持续发现自我与世界的真相,提倡通过写日记、深度交流、设定目标等方法来实现个人成长!
《如何改变习惯》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
作者: [加拿大] 斯科特·扬
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
毕业后他又以超凡的速度,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并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
副标题: 手把手教你用30天计划法改变95%的习惯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16-3
第一部分 核心阶段
启动阶段
30天计划
启动阶段,即开始养成习惯的最初一个月
如果你想养成一个永久性习惯,最初的一个月会花费你在整个过程中所需99%的能量
坚持几个月都未成功,其根本问题通常再第一个月
改变习惯如同伐木一样,开始前准备好充分的工作,后面就容易成功
“30天计划”是指按照自己所定下的指导原则,连续30天坚持某个习惯,不能有任何例外
为什么“30天计划”起作用
缺少自律几乎从来都不是“30天计划”执行失败的因素,反倒是下面这个常见的原因,更容易让你在坚持一两周后放弃
失去兴趣
忘记执行
指导方针不明确
对阻碍因素估计不足
对于容易忘记的事情,我会设置一些提醒物,好让自己记得每天去做
写下计划,作出承诺
清晰明了,便于执行
丘吉尔:制定的计划无用,但规划这一行为是无价的
写下计划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写满计划的纸,真正的意义在于落实在纸上的承诺和计划
可以帮助你充分预估和应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
加深印象,时刻提醒
把承诺写下来,哪怕写完后你不再看第二眼,但也会加深计划在脑海里的印象,不至于忘记
提供动力,不断激励
我将自己的计划承诺都写在活页纸上,装订在活页夹里
我将这些承诺看成和自己的一份份迷你合同
写下自己想要改变的习惯,以及接下来30天需要遵守的相应规定,并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种签合同的仪式值得学习与应用
书面承诺写作范例
写下承诺的行为本身比怎么写更重要,所以不要过分纠结形式和细节
书面承诺的要领
确定计划的核心内容
计划实施的时间段(如XX月XX日--XX月XX日)
列出为保证计划成功,我必须遵守的规定
通常不超过三条
列出几条可使计划顺利进行的建议
在这部分,你还可以写打算使用哪些“进阶措施”
概观:最初30天
全速起跑期:前三天
在这期间,计划执行起来阻力巨大,又动力十足
可能不习惯突然的改变,但通常会高度专注地行动
在这阶段最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避免透支精力,昙花一现
疲惫放缓期:第4-10天
大多数失败发生的阶段
失败通常有2个原因
可能在“全速起跑期”已经过早地把精力和干劲消耗殆尽了
选择的任务对自己来说太难了,无法一气呵成
第2种情况,建议将任务分成几小块。每个小块在能力范围内完成
过渡期:第二周、第三周
这个阶段仍有隐患,习惯变得更容易坚持了,人也更容易忘记坚持了
需要建立一些机制,时刻提醒自己执行计划,否者一旦阻力减弱,便会开始放松警惕
记住,至少需要坚持一个习惯30天,没有例外。这个阶段不是用来休息的
颠簸期:第二周、第三周期间某处
这个阶段是最脆弱的阶段
“颠簸期”通常出现在计划执行大概一半的时期,对成功改变习惯是巨大的障碍
它是执行计划过程中发生的某一个事件,或者出现的某一个障碍,却足以威胁整个计划,打乱原有的节奏
举例:开始节食的某一天,你不得不和朋友外出聚餐
计划早起,却因为工作不得不晚睡
稳定期:第四周
如果已经努力到第4周,却还是把某个习惯纳入生活,变为常态
那么你需要回到一开始,重新设计你的计划
如果你在之前均按照正确的方法执行计划,那么这个阶段通常是最轻松的
如果在这阶段,你仍需要强烈的意志力执行计划,通常不是个好兆头,需要审视和改正自己的问题
如果在前三周很成功执行这一阶段,但在最后一周仍然需要费些力气才能坚持
不要担心,这很正常
想当初,即使坚持30天,仍不喜欢清晨5点半起来跑步,但已经将这个习惯当成常态了
这就是你需要的目标——自然而然地去做某件事,无须任何提醒,也不会感到困扰
第如何安排协调
简洁性
制定计划首先遵循极简原则,能多简单就多简单,养成每个习惯所需要遵循地规则有一两条即可
千万不要列出20条那么多
如果想开始健身,承诺每天健身半个小时足矣
喜欢将计划分为两部分:承诺和建议
承诺是核心,明确每天必须坚持的习惯,一旦没有坚持,则需要重新开始
建议是我认为可能有助于坚持习惯的相关事项,但并非必须做到
灵活性
过于僵化的习惯通常无法坚持,你需要让习惯尽可能与你的生活方式契合
需要仔细斟酌自己计划中所需要遵守的规定,让它们更具有最适度的灵活性
突发事件
常见的突发事件有:假期、生病、新项目、重大家庭事件
应对突发事件,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筹划,将可预测到的事件(假期、工作等)纳入计划范围内考虑
在颠簸期面临的困难大多数以这种突发事件形式出现,只能全力以赴应对,如果坚持实在太困难,也只能推翻重来
一次“30天计划”最好只坚持一个习惯。超过一个习惯,你最可能哪个都坚持不到最后
“30天计划”小结
多数“30天计划”经历五个阶段,全速起跑期,疲惫放缓期,过渡期,颠簸期和稳定期
在前几个阶段,你最需要的是调动自己的动力和自制力克服阻力
在后几个阶段,你更需要去执行计划,并且避免突发变故打乱自己的进度
第二部分 进阶技巧
进阶技巧概述
1/2-3/4的习惯通过熟练掌握和应用“30天计划”就能改变,但总有5%-10%的习惯还需要一些特殊技巧才能成功坚持下来
需要适当运用特殊技巧来帮助完成计划,但需明白他们不是必需的
不要让这些技巧把你的计划变得复杂,甚至导致整个计划都失败
触发点
触发点理论
触发点即启动某个行为习惯的信号,你需要找到这个信号,并且强化它,使你的习惯更容易坚持
一个习惯是由一系列复杂的行为组成的
举例:一个人吸烟的过程大致如下:产生吸烟冲动——找烟、如果没找到,就去商店买,向朋友要——把烟抽出烟盒——点烟,吸烟
创造“触发点”是为了形成一套高度固定的形式,以某个刺激为开端,形成条件反射,从而引导行为
这套仪式必须简短,并且高度有效地执向你想要养成的习惯
一个“触发点”由两部分组成:信号和仪式
信号
"信号"是指在某个习惯开始之前起刺激作用的事物,比如巴甫洛夫实验中的铃声
最理想的“信号”还是外在刺激
一天的某个时间、闹铃、某项工作之后、下班之后等
当你无法找到任何固定的外在信号来帮助自己坚持习惯的时候,需要寻找内在信号
去健身房的一股冲动
内在信号不如外在信号那么容易触发习惯,但还是发挥作用的
仪式
仪式是触发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仪式就是一套简洁的行为模式,占用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甚至通常几秒即可
培养仪式需要保证两点:练习和坚持
练习
重复执行你将在计划前坚持的“仪式”,会使你熟练掌握你的“仪式”
以作者早起计划为例,我花了30分钟的时间,单独练习闹铃响起后立即起床
“仪式”很简单——起立,来回走几步——整个过程只有几秒钟
训练条件反射———就像巴甫洛夫训练狗一样
坚持
坚持每次计划之前都履行“仪式”
“触发点”适用于我的情况吗
对于刚开始改变习惯,不建议使用触发点。因为会让你的计划变得更加复杂
有些习惯比其他习惯更适用运用“触发点”来培养。这些习惯的特点
单一
—组成习惯的行为模式单一
节食不适用于触发点,因为不可能只在一种情景下吃东西
正向
你的习惯使“去做”某事,而非“戒除”某事
戒烟就是一种负向习惯,不适用
触发点适用那些在最初几天干劲十足,发挥出色,却很难长期坚持一个习惯的人
替换理论
替换理论概念
核心思想:习惯不可能被消灭,只能被其他习惯替代
举例:可以把阅读当作替代习惯,一想吃零食,就去读书
替换理论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降低改变的难度
创造某个特定的替换习惯,可以让戒除陋习的最初30天变得没那么难熬
强化某个替代习惯
遵从替代理论可以在戒除陋习的同时强化和坚持另一个替代的习惯
平衡内在需求
培养一个替代习惯,代替之前的习惯,需满足同等的需求
如果吃垃圾视频能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让你填饱肚子,填补空虚,那需要同等条件的习惯,如烹饪健康美味的食物
自己刷b站看小说,目的是满足自己的空虚感,让自己短暂的愉悦
那满足同等需求的习惯是——看书?健身
替换理论的实际操作
以作者看电视为例,看电视满足了作者娱乐、休息、社交的需求
作者采用不同的策略来代替看电视
用画画代替娱乐需求,冥想和散步代替休息需求,加入国际演讲会代替社交需求
第一致性
行动时间
一致性越高,坚持习惯的程度越高
每天在同一时间实行计划
将某个特定事件作为参照物(工作结束之后而不是下午5点)
可以使习惯变得更加紧密融入生活
以日为单位,不以周为单位
每天坚持比一周做3次更容易坚持
活动方式
一开始尽量保证活动方式一致,后面可以灵活调整
操作性条件反射
革新你的计划
革新你的想法
不要把陋习看作“不应该做的事”,把它看作“绝对不做的事”
不要只凭空猜测新习惯会带来什么好处,着手做些调查,让事实说话,只关注新习惯能带来的益处和旧习惯会带来的害处
实施计划期间边做边调查效果最佳,需要在实践中体会
建立正面关联
将习惯和美好的体验联系在一起,对成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举例:戒烟和陪孩子一起玩,你就会时刻提醒自己,戒烟也是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更容易坚持不抽烟
第三部分 掌控习惯
自我检测
问:这个改变对我来说是否真正必要
曾经我坚信某些习惯是好的,某些是不好的
经过大量实践后,每个习惯都有正反两面,好和坏都是相对而言的,取决你自身的目标,野心和道德准则
问:这个习惯我要坚持多久
有反思才有进步
一味行动而不反思,容易迷失方向
因此,需要不断记录和反思自己的计划和行动
问:如何进行“尝试性”的改变
收集有效信息
坚持写日志
减少主观的偏见
新手上路须知
量力而行,一次只改变一个习惯
集中精力再“30天计划”上
有评估显示,一个人经过六个月的练习,使用一门外语的正确率可以达到95%,如果他想再将正确率提高到98%,则需要20年的时间
夯实基础,先力争达到95%,再去想剩下的3%
策略比自律重要
缺乏自律几乎从来都不是养成一个习惯的主要制约因素
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设计行动方案上,思考如何用较少的意志力就能坚持习惯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